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住房储蓄及其中国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伟琳  刘艳红 《经济论坛》2005,(23):121-123
一、住房储蓄中国本土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 我国住房需求态势分析 1.住房需求总量大。据建设部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将从1999年的9.6平方米增加到12.5平方米。城镇现有住房中有4亿多平方米的住房需要拆迁改造。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城镇人口也将从目前的3.7亿增加到6.3亿(王家庭)。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新增约1800万~2000万城市人口,按城市人均住房22平方米计算,每年将需要4.4亿平方米的住房。  相似文献   

2.
韩援 《经济导刊》1996,(1):36-40
我国城镇住房与住房金融发展问题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韩援一、我国城镇住房发展及其对金融配套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建设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1979-1988年共竣工住宅12.4亿平方米,占1949-1988年总量17.2亿平方米的72%,即改革后...  相似文献   

3.
卫珑 《经济纵横》1992,(6):22-24
<正> 一、我国城镇住宅面临的两个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进行了住宅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但住房短缺的矛盾并未彻底解决,突出表现为:1、供需矛盾.目前全国城镇仍有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800万户,其中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有50万户,还有5000万平方米的危房、6亿平方米解放前遗留下来和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简易房需要改造.此外,每年有200万对新婚青年需要住房.据测算,按人均8平方米居住面积和目前我国居住面积与辅助面积的比例系米1∶0.35推算,每年至少需要5000万平方  相似文献   

4.
投资与建设:全国城镇住宅建设累计投资11258.9亿元,建成住宅面积25.14亿平方米,分别占建国以来住宅建设投资和竣工总量的97%和83%。小区建设:全国新建5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5000多个,解决各类住房困难户900多万户。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内容之一。未来20年内,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不仅包括人均住房面积继续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大幅度提高居住质量、环境和品质等。建立小康社会居住指标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特别是提出清晰、明确的量化和定性标准,可为我国未来制定城市化政策和确定房地产业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现有指标局限,根据国际上通用评价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了一套可以反映全面居住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其中,城镇居住目标指标体系包括住宅数量、住宅质量与品质、住宅配套设施、居住环境与服务以及居住消费支出等五个方面16项指标;农村居住目标指标体系包括住宅数量、住宅质量及配套设施三个方面5 项指标。关键指标预测结果如下: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于20平方米; 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平方米; 城镇住宅成套率95%; 农村钢混、砖混住宅结构比重94%; 城市供水普及率95%,用气普及率85%,污水处理率75%; 农村家庭安全可饮用水比率90%,家庭洗澡设施配套率50%;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居住消费支出比率25%。  相似文献   

6.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据《建设报》报道:我国农村近8年间新建住宅49亿平方米,公共设施和生产建筑近9亿平方米。长时期以来,我国农村房屋建设进展缓慢,建国后的前30年每年平均新建、改建住房只有1亿平方米,这8年中,平均每年建房6亿多平方米,1986年农村人均住宅面积由1978年不到8平方米增加到17平方米以上。农房质量也有提高,1986年新建的农房中楼房占27.7%,砖瓦房占81.8%,打破了过去土草房占绝大多数的局面。农村的公共设施和生产建筑也有比较大的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的人均居住面积和生活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一方面要新建大量住宅,另一方面又要使住宅有一个较舒适的室内环境,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将持续保持10亿平方米/年左右,在今后15年间将新增建筑面积150亿平方米,其中将新增约10亿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和110亿平方米以上需要采暖的民用建筑.  相似文献   

8.
住房分配货币化的风险与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住房改革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可以确定无疑地证明 ,过去 2 0年中住房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一是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人均占有的住房面积从过去的不足 4平方米提高到 1 2平方米以上 ,而且住房本身内在的质量提高程度还不止 2倍 ;二是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绝大多数人认识到 ,住房迟早会完全进入市场 ,住房消费肯定会成为家庭支出中最大的项目之一。但是 ,同样从这两个方面来看 ,住房改革的不足也显而易见。 80年代以来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将近 4倍 ,住房条件的改善显然还没有达到同样…  相似文献   

9.
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对小康水平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包括: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0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砖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从1986年解决人均住房面积2平方米工作起步,广州市累计筹建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6.2万套。“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共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储备995.36公顷、资金369.59亿元,新建和筹集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6.68万套、建筑面积达1095万平方米;新增保障住房困难家庭6.23万户,惠及18.6万人,其中实物保障4.48万户,发放租赁补贴1.75万户。保障性住房筹建规模、住房保障用地和资金投入以及住房保障覆盖人群均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商品住房价格畸高的机理性原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一、住房价格状况及其对住房建设与改革的影响我国城市公有住房长期实行无偿供给与基本上无偿使用的制度,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着绝大部分投资与维修管理支出。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住房建设加快和成本升高等原因,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房租补贴由1981年不足100亿元迅速上升到1988年的近600亿元。同期,我国每年住宅投资从不足300亿元猛增至1000多亿元。这样,我国住房总投资(住房投资+补贴)占历年GNP的比重就相当高(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原有的城镇住房制度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形成的,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住房投资主要由国家和企业统包;二是住房分配采取实物福利分配;三是低租金使用。  相似文献   

13.
城镇住房保障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保障型住房的面积标准角度来研究城镇住房保障水平,为使住房保障制度更加简洁、更易于实际操作,在制定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住房面积标准时,选择按人均住房面积确定住房标准。结合我国住房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文章确定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最低面积标准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按照分步实施的战略,确定了各步住房补贴的面积标准,并给出了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四个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出发点经济适用住房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经济适用住房的概念,要求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并且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经批准原则上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2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审议并最终通过了住房改革的法律草案(三审稿)。从2005年1月1日起,住房改革的法律即开始生效。按照新的法律,俄罗斯有望在2010年前每年新建住宅8000万平方米,并使人均住宅面积由现在的19.7平方米上升到21.7平方米。对于残疾人等收入无保障、生活困难的居民,国家或地方政府将给予住房补助。  相似文献   

16.
蔡穗声:改革开放10年来,我国的住宅建设以很高的速度在发展,然而,城镇的住房压力还不能说从根本上得到了缓解。在这里,令人忧虑的不是住房仍然短缺这一事实,而是短缺的性质。由于欠帐多,底子薄,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等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镇住房难的问题,还需要有一个长时期。这个道理,是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令人忧虑的地方在于,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住房压力,不仅具有绝对短缺的性质,而且具有相对短缺的内涵。广州市区1986—1989年新建住宅942万平方米,人均居住水平从6.62平方米提高到7.62平方米,目前仍有特困户1.5万户。显然,在每年的新增住宅中,有相当部分不是用于雪中送炭,而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05,(9):48-50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起步.但一直进展缓慢,直到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23号文),才从政策上彻底切断了福利分房制度,标志着住房分配开始走向货币化、市场化和商品化。七年来,广大城镇居民取消了“等靠要”的思想后,焕发了无限的住房消费热潮,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1998年的18.7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底的25平方米,在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仍以每人每年一平方米的速度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从1995年起,邯郸市就开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995年以来,邯郸市经国家、省批准的经济适用住房(包括安居)项目共计31个,总规模385.8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5.11亿元。截至目前已有24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12个项目全部竣工并相继入住,共计完成投资18.57亿元,开工面积232.4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9.59万平方米。一、存在的问题邯郸市经济适用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销售对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行为的通知》指出:“政府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给予政策优惠,目的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0…  相似文献   

19.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白辰艳 《经济论坛》2006,(11):56-57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 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然后逐渐缩小,再到加速扩大的过程(如图1)。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差距1985年曾一度缩小到1.8:1,但随着农村改革的趋于停滞和城镇改革的进行和深入,1990至200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由2.20扩大到3.21。近年来,虽然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趋缓,但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呈现继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将取消福利分房并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目前,我们一方面开发的商品房难以销售,另一方面,尚有300多万住房困难户无房住,到2000年,每年还须提供1.5至1.8亿平方米住宅,才能达到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目标,解决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实现房地产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一改革进程中,加快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使其热起来尤显重要,唯有此,才可加快我国的住房商品化进程。一、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现实意义(1)对国民经济有利: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