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劳务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劳务经济观念 近年来,白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富民政策,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甚至转移到区域外就业。目前,这种以“劳务输出”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具有相当规模,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且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焦点问题与制约因素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间不平衡的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纯收入的逐步提高,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并未得到根本缓解,劳动力转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3.
李培璨  周文 《民营科技》2013,(12):282-282
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有文献的大量研究集中在对大量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上,缺少合适的经济理论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律做出逻辑严谨的理论解释,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期预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演变成我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小康社会的制约条件.如何转移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就业,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但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积极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农业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大,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耕地数量的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在我国许多城市就业几乎饱和的情况下,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崔少鹏 《价值工程》2014,(14):229-230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其根源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进城务工行为日趋显著。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又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规模逐步扩大,同就地发展乡镇企业并驾齐驱,成为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两种主要形式,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及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外企业》2003,(2):90-102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都曾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严重分割,阻隔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造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致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特别巨大。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6亿农村劳动力,其中农业资源能容纳1.3亿,乡镇企业已容纳l.3亿,外出务工经商约5000万,从事多种经营约2000万,剩余劳动力约l.3亿。此外,每年还将新增加农村劳动力1600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因而引起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决策者的极大关注,其理论研究成为近几年来的一个热点课题,大量研究成果为实践探索提供了操作思路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立足本地实际,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2002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695.2万人,其中从事二三产业的达到1324.1万人,占35.8%,比1998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当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04.8万人,比上年增长8.6%。1998年到2002年五年间,全省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为233.14万人,平均每年转移46.63万人;五年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增长幅度依次为1.6%、3.3%、2.8%、3.6%、8.6%。  相似文献   

11.
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另一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劳动力不充分就业问题严峻。如何扩大就业容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现阶段我国走出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对此,理论界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即通过发展非农产业、扩张城镇就业容量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诚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现象,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当然也不例外。但问题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的顺利发展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的,而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的条件并不充分,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着眼点应放在农业内部。 农业内部还有扩…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把农村的经济搞起来,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使农民能致富.我国目前约有4.89亿农村劳动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采取"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发展乡镇企业吸纳了1.3亿,农业部门有效利用劳动力1.3亿,外出务工和个体经营的约有7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34亿,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加上工业用地的大量增加每年导致新增的劳动力几乎全部转化为剩余劳动力.因此今后几年,我国每年需要转移劳动力约有1000万.如此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不能及时转移必将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积极寻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当前比较现实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就业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向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与乡镇企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农村人口仍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三农”问题不只是一个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全局。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加大了城镇就业压力,影响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解决好“三农”问题是进一步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并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农民增收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98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达1.86倍。2…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原来从事的农业生产中剩余出来,并向非农产业转移,其势头之猛出乎人们意料.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发展迅速,而且转移由自发、盲目状态向有序流动发展,形成了大规模跨地区转移和"回乡创业"双向流动的新格局.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才能避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引发其他的社会问题.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是各地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群众稳固脱贫的一条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是一个以传  相似文献   

17.
猴年春来早。一年一度的“民工潮”,有如春江潮水,在中华大地开始了新一轮涌流。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的“民工潮”,会比往年更顺畅,更多亮色。第一,引导和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已摆上党和国家的重要日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城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域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事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上述重要决定,是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昭示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周蕾 《中国就业》2012,(8):46-47
立足科学发展和深化城乡统筹就业,秦皇岛市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有力促进了城乡就业协调发展,城乡就业总量平稳增长。“十一五”以来,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农村新增转移就业5.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总量突破80万人,带动一产就业比重持续下降4个百分点,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0%以上。如何消化吸纳这部分人员,积极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症结和各级组织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未来农民工总量还会快速增加。因此,农民工就业已不仅仅是人口和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指出,"十二五"期间,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依然庞大,农民工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对于农民工就业问题,十八大报告给出方向: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