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佳 《经济研究导刊》2012,(35):214-215
政府的环境信息公开不仅是政府环境管理基本的条件,而且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从环境信息公开的实效分析,部分问题仍然存在。借鉴美国及欧盟政府等环境信息公开经验,结合国际改革发展的进程和未来趋势,基于治理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蒋娟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182-183
推行政府信息公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实现和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对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然而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实践现状却不禁令人堪忧,存在着诸如"政府信息公开,流于形式,深度不够"、"政府信息公开的观念亟待转变"、"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有限"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建设和谐的法治社会,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因此,在理论上对有关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进行分析,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基础、政府信息的内涵、政府信息的公开与豁免以及政府信息公开体制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法治基础是必须首先回答的理论问题,正确把握政府信息的内涵是关键,公开与豁免是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选择,政府信息公开体制主要解决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的问题。只有通过对这几个重要问题的法理辨析,才有助于厘清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质,并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为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来说,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确立起便民原则。  相似文献   

5.
信息公开是各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最重要的策略和机制,也是我国建立透明、民主的服务型政府必须遵循的原则。文章以突发事件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学理概念和相关理论为切入点,阐述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目标诉求和特点,分析当前我国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信息公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政府信息公开困难重重。本文在阐述知情权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我国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及危害,以及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浅析政府信息公开之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三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然而,理论和实践对原告的资格、政府信息的范围、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之诉是否仅限于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形等等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世后,政府、企业以及公民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政府作为WTO本国贸易体制和相关法规、政策、措施最主要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则首当其冲。政府信息公开就是我国政府为履行WTO规则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信息不对称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政府信息公开困难重重。本文在阐述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我国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以及信息不对称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11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实施3周年。3年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制度化轨道上稳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相似文献   

11.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重要性及清晰性等六个方面质量特征构成。评价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我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现状的满意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存在缺陷。另外,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工作尚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社会公众从心理上尚难形成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且对审计公告所披露信息的综合利用率也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披露:近40年国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外近40年来的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评述。研究发现,发送者-接收者框架说明了信息披露的基础,但它无法描述信息披露的详细过程;委托代理框架解决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但它的一系列严格假设损害了激励机制的普适性;利益相关者框架可以解释更多主体的行为,但它很难深入分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动态作用;中间层框架突出了中介的信息功能,但它对中间层参与信息披露及其监管过程缺乏解释力。经验证据表明,影响信息披露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要素、媒体要素、管制要素、审计要素等,但是它们都没有涉及中间层在信息披露的动态情境下的影响作用。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多个主体在监管、审计、披露和媒体报道过程中的博弈问题以及更多相应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披露及时性与可靠性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披露及时性与可靠性是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高低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信息披露及时性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与可靠性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面对及时性与可靠性的两难选择,我国上市公司优先考虑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由于可靠性不被优先重视,导致近年来许多公司急于披露年报,然后频繁地对已披露的年报打补丁。对此,建议证券交易所对打补丁现象做出相应处罚规定,切实提高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进行决策时不要只看重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还要认识到公司年报中可能隐藏着的不可靠性——年报披露后打补丁。  相似文献   

14.
非典启动了我国地方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这些地方立法一方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尤其能折射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存在的问题:立法速度快,内容重复,追求政绩。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行政立法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冲突,立法成本核算与立法效益评估制度的缺位。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绿色发展背景下,财税补贴成为平滑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融资方式。研发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信息披露是财税补贴摆脱“无的放矢”局面,成功驱动绿色创新的诱导性前因。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政府补贴在驱动绿色创新过程中对信息披露表现出的决策依赖性,揭示了信息披露的诱导效应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信息披露对政府补贴具有诱导效应,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越多,绿色创新绩效越突出;信息披露的诱导效应具有动态递增规律,成长期企业信息披露的诱导效应不显著。但从成熟期到蜕变期,信息披露对政府补贴的促进效应递增。基于信息披露视角补充了科技金融理论相关研究,为平滑企业绿色创新、促进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董事会特征对于盈余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已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纯研究董事会特征,对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董事会特征对盈余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管理层盈余信息披露质量随着董事会规模增大及董事会会议频率提高而降低;随着独立董事比例提高,管理层盈余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另一方面,在考虑信息不对称程度交互作用后,董事会会议频率与管理层盈余信息披露质量之间负相关程度,以及独立董事比例与管理层盈余信息披露质量的正相关程度,均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降低。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信息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信息公平是实现信息权利的保障。目前我国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数字鸿沟,这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背道而驰。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公平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考虑,应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现信息的合理流动,通过信息救济制度保障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权,通过信息普及教育制度确保人人有能力享有公平的信息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由于信息披露而引发的矛盾尤为突出。受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金融监管体制与立法技术的制约,立法与监管机构对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制尚存不足。信息披露是规范市场的基础,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完善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部门利益理论与印象管理理论,研究政企关系、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通过对1391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0—2011年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政企关系与环境信息披露成负向相关关系;在政企关系作用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不但没有起到相应的规制作用,反而降低了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质量;政企关系削弱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显著性与时间性,但是对于量化性并没有起到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无形资产的无形特征,使得无形资产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制约了无形资产市场的发展。本文对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对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后果及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改进无形资产计量和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提出改善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