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衡山县民政局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了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退伍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村养老有所为先进单位、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省村民自治先进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全省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先进县和全省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2011-2014年,共争取各类民政资金28356.4万元。城乡低保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切实掌握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中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低保工作,民政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农村低保百村调查”活动,通过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切实掌握实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亟须采取措施解决建立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低保对象确定方法、建立以制度保障为主、临时救助为辅的科学救助方式、应尽早解决农村低保工作队伍和能力建设等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础的部分。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城市低保、灾民救助、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在城市,由于低保、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制度的普遍实施,基本上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快完善。  相似文献   

4.
董树成 《活力》2008,(4):16-16
2007年,黑河市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常规工作有提升、重点工作有创新、难点工作有突破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社会稳定、公平、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向上争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年争取城乡低保、救灾、医疗救助、军休安置、福彩公益金、社区建设等各类资金1.2亿元,保障了困难群体、优抚群体、特殊群体的生活,也为加快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提档升级。黑河市首次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是我市建市15年来首次获得的以“城”命名的国家级荣誉。  相似文献   

5.
观点     
窦玉沛 低保发挥社会托底功能 低保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需要统筹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保与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制度的衔接,形成坡度救助格局;需要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制度:需要合理确定和调整低保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需要拾遗补缺,研究论证临时救助、重特火疾病医疗救助等制度框架,逐步探索建立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福利补贴和重点保障制度,实现托底性民生保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等内容。社会救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目的性,社会救助是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食、住、衣、医,其实质是保障人的生存权。二是义务性,社会救助是国家的义务,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三是无偿性,不企图回报。  相似文献   

7.
信息广场     
《乡镇论坛》2008,(29):4-5
北京农村残疾人救助实现无盲区北京今年将低保边缘的农村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适当提高农村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和老残一体家庭残疾人等3类残疾人的救助标准,确保农村残疾人无救助盲区。去年起,北京的2.7万重残人员可凭“北京市无固定性收入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助金审核发放证”,每月从街道领取310元的生活补助金。凡有北京常住户口、年龄在16周岁至60周岁之间、没有固定性收入、无业、生活靠亲属或家人照料、未享受城市和农村低保待遇以及城市重残人生活困难补助的重残人,都可以享受政策规定的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自1993年开始改革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于1994年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年来,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协同下,始终立足“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原则,不断规范救助行为、夯实救助基础、创新救助形式、优化救助体系,为维护上海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基本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宪魁 《活力》2012,(14):4-5
近年来,在国家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民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增长幅度明显提高。二是社会福利事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0.
曹珂 《西部财会》2010,(6):66-68
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促进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对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从建立完善的农村低保制度角度,提出近年来低保制度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实际出发,对如何完善陕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寻求更好地解决陕西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岚皋县不断规范城乡低保,扩大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大再就业和养老医保等民生投入,上半年累计投入7 569万元资金惠民生。该县将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2 020元以下的纳入低保,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低于345元实行补差的政策标准,今年上半年农村低保6 859户13 317人,金额978万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自1998年开始推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到2006年在农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覆盖全省城乡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笔者2012年初参加了对民政系统社会救助工作的审计,对城乡低保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现提出目前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点击     
<正>民政部: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表示,随着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和其它救助制  相似文献   

14.
两会数字     
《人力资源》2008,(7):47
9: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已经建立9项制度:城乡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应急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司法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助制度。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有条件的地区要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江苏省从2005年起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农村低保工作进展顺利,运行良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杜明翠  郭宏 《数据》2013,(6):20-21
受多项转移支付政策继续加大保障力度,医疗、住房等领域专向救助进一步拓展延伸等因素影响,2012年北京市农村低保户收入、支出双双实现快速增长,收支增速分别比全市农村加快4.4个和9.4个百分点。享受福利待遇的低保家庭普遍存在年老体弱、因病致贫等实际困难,基础刚性需求较大,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因此政府的救助政策对促进低保家庭增收,改善其生活质量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社科院城市问题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该市接受调查的303位低保未就业人员中,有6.1%表示“无论什么工作都不感兴趣”。84.3%的低保人员表示希望找到一份工作,但只有72.2%的人最近一年内曾经找过工作,这表明有些人并没有把就业愿望转化为实际行动。北京社科院齐心博士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低保潜在利益大,就业对低保人员的吸引力不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与低保资格挂钩的福利政策有25项,而如果低保人员选择工作的话,其收益有可能只相当于低保收益的75%左右。另一重要原因是在很多救助待遇上,有无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标准相同。据介绍,北京市已开始采取低保分类救助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三农点滴     
●100亿元财政投入支持农村低保制度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最近指出,到今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经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了2068万人。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就是把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村居民都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之中,稳定、持续、有效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村低保补助资金是30亿元。这笔资金最近就将下达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今年上半年,地方各级财政在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助上已经投入了35.6亿元。与去年的投入量对比,再加上下半年的预测,地方财政投入将超过70亿元,高于去年的投入数量。政策  相似文献   

19.
咸宁市位于鄂东南,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下辖四县一区一市。人口281.75万,其中农村人口210.21万。贫困人口78063人。截至2007年12月底,该市已审批确定、发证到户的农村低保对象23525户、58366人,占农村人口的2.78%,占农村贫困人口的74.77%,比去年底全市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57282人略有增加。该市7至12月共发放农村低保对象生活保障资金804.63万元,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底,海南省18个市县全部建立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统一启动了农村低保金的发放工作,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有55463户、共88852人。2006年,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琼发[2006]4号)有关精神,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农村低保扩大覆盖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