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退出已成为当前我国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关键环节。然而,国有经济的退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国有经济的退出障碍包括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方面的因素。为加快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政府要采取适当的政策以弱化国有企业的退出障碍,努力化解国有企业在 退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退出已成为当前我国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关键环节。然而,国有经济的退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国有经济的退出障碍包括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方面的因素。为加快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政府要采取适当的政策以弱化国有企业的退出障碍,努力化解国有企业在退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七大以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思路日渐清晰,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的呼声日高,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因此,探索一般竞争领域国有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小型国有企业如何有序顺利地从国有经济中退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和体会,就一般竞争领域中小型国有企业退出国有经济的机制和模式问题做了初步探索,以期对相关企业推进改制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必须有一个标杆来衡量,标杆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结论不同作出的决策就不同,其影响甚大.目前的标杆有两个,一个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标杆,一个是十五届四中全会的控制标杆.两种标杆之争,其实是两种观点和两种理论之争.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为标杆,得不出"国进民退"的结论,从而可以为国有企业扩大垄断、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提供支持,是旧观念在起作用;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为标杆,可以得出"国进民退"的结论,有助于确定国有经济定位,发挥国有经济职能,扩大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促使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两个轮子一齐转,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坚持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旨所在.可见,以数字为标杆既不符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确立的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精神,又会掩盖"国进民退",误导社会舆论,为继续"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进行垄断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必须在标杆问题上取得共识,统一到中央确定的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上来,避免出现徘徊和后退.  相似文献   

5.
李树桥 《中国市场》1999,(10):36-38
<正> 物资企业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中的位置 党的十五大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今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先后在成都、武汉、西安、青岛、大连等地就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五次召开座谈会。江总书记8月12日在大连召开的东北和华北地区座谈会上又一次明确指出:“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  相似文献   

6.
《决定》将国有经济布局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对待,指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为此国有经济在整修国民经济中的布局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改革政策和措施。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关键的问题是国有经济应该从哪些行业和领域中退出来,以及应该向哪些行业和领域进军。《决定》明确了国有经济必须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而“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调控,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在坚持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就是说,除了国家必须要控制的四个行业和领域之外,国家允许国有经济根据实际情况,从原有的行业和领域中退出来,以便缩短战线。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这个战略方针,就是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实际,认真解决好国有经济“进”和“退”的问题。 一、消除疑虑,敢于解决国有企业的进退问题 以湘潭市为例,长期以来,形成  相似文献   

8.
邹东涛 《中国工商》2001,(1):131-131
趋势之一:民营经济将面临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方针。由于我国国有经济比例太大,因而,深化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是规范有所为,扩大有所不为;国有企业的“退”必将大于“进”。国家统计局一项报告指出,在“十五”计划期间,国企将要从146个竞争性行业大规模退出。这样,就会使市场形成一定的“真空带”,这个“真空带”就必然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提供良好、众多的机遇。民营企业一定深入研究这个趋势,切实抓住这个发展机遇。 趋势之二: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张凯 《现代商业》2004,(8):35-38
国有经济从竞争性行业战略性退出,主要集中于影响“国计民生”的行业已是国家对国有经济改革既定的方向,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是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的过程,从其所涉及的行业范围来看,也即为这些竞争性行业全面地民营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国退民进,是指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有资本在一些领域逐步退出,民有民营资本在这些领域的逐步进入。实行国退民进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所在,是国有经济改革进入到深层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的战略目标。 具体说,国有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它是一种一般的经济形式,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不能够,也不应该再在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所  相似文献   

11.
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即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要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全面加强管理,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企业有生有死,能生能死,优者可以快速发展,劣者能够淘汰出局。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根据这一精神出台了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快国退民进步伐,除电力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关键行业外,国有经济要逐步全部退出。而采取的重大措施就是“抓住大的,放活小的”,按照集中有效资产、重组低效资产、盘活闲置资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过程中应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基本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必须依托企业股权的转让,即通过调整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比例来实现。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须  相似文献   

13.
中小国企管理层投资收购(MIBO)的运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投资收购(ManagementInvestmentBuyout,简称MIBO)作为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种新提法,其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中“有序退出”“、抓大放小”的背景下,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开拓余地。  相似文献   

14.
吴宣恭 《上海商业》2001,(10):14-19
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过程中,人们往往把流通领域国有经济的改组和结构调整看得过于简单,以为流通领域的各个行业既然都属于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要考虑的只是如何有序退出的问题了.实际并非如此.流通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国有经济不能从流通领域全部退出,而是要通过资产重组和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素质,更好地发挥流通服务生产、促进生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后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到2008年要全部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退出市场的问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11日在北京正式透露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全部退市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16.
刘训珍 《电子外贸》2004,(3):22-22,41
“国有股如何从国有企业中退出”一直困绕着我国国企改革,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也是很多国家的普遍问题。下面介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国有股退出方法。  相似文献   

17.
《商业会计》2004,(1):55-56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多种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前一阶段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8.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的方针和十五届四中全会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的要求,对国有小型商业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是推动国有商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商业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商品流通领域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之前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一轮的改革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认为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被替代,也不能被削弱,“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同时,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部分阐述,国有企业改革将重回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轨道上来,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企业兼并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指出:搞好国有经济要“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改组”,其中企业兼并是企业战略性改组的一种现实的、有效的实现形式,如何更好地搞好国有企业的兼并工作呢?我们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兼并之路。 一、对美国企业兼并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