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网报道: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年龄、性别、知识等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地方出现了“老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成艾华 《商业研究》2006,(2):150-154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重大变化让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了真正的含义。在“民工荒”的视野下,运用2004年湖北省恩施州的最新调研资料,就地处内地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分析,对于内地农村来说,农民外出务工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仍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地方政府应针对农民工外出务工存在的问题统筹解决,把“打工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培育,着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西南部的四川地区尤为明显。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效应,也带来了农村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如何使这些土地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成为了四川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如何合理的转变农村劳动力流失后闲置土地的流转方式,这就需要政府、农民、社会、科研机构一起努力共同实现农村闲置土地的合理流转,最终实现四川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正>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外出务工数量不断增长,对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濮阳县农调队专题调查资料表明,随着市场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农民外出务工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源于农业和农民自身,有些源于国家政策、法制的滞后,有些源于国家机关行政职能的不完善,严重影响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制约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商》2015,(21):87-88
本文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在对返乡农村劳动力能力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出务工经历对返乡农村劳动力政治参与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外出务工经历会影响返乡农村劳动力的政治参与行为。具体来看,曾就职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返乡劳动力政治参与意愿较非国家单位的高,雇主较雇员的高,但外出时间越长,返乡劳动力脱离农村事务越久,其政治参与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江西调查样本数据,构建了农村外出劳动力返乡就业决策模型,对农民工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特征因素中年龄、性别、务工平均月收入、每年外出务工时间,以及是否希望在务工地购房等,对农民工返乡就业意愿存在重要影响;农民工返乡就业心理收益因素对其返乡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于耕地面积变量;农村外出劳动力外出务工心理收益因素对其返乡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于打工地社会状况满意度综合指数变量;另外,返乡就业政策制度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虎林市虎林镇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消费导刊》2009,(8):108-108
虎林市虎林镇位于城郊,农业人口13351人,耕地面积8.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土地流转面积1436亩。规模经营的有72户,经营面积10751亩。第一,农民的土地可以变成资本。这使得离开农村去城镇务工或经商的农民通过转让土地获得补偿,有利于他们在城市安家立业。第二,在家务农的农民可以有更多的土一、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贫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针对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减贫效应,从贫困缓解论、贫困加剧论以及不确定论三方面进行概述,重点分析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农村贫困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通过提高农户非农收入和改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在收入维度上对农村贫困具有一定减缓作用,但同时,受农村劳动力过量流失的影响,外出务工在农户生活照料及社会保障等多维贫困上并未表现出显著作用,甚至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应把握好劳动力外出之度,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同时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员的社会保障,以实现多维脱贫、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福建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否会对农民外出务工行为产生"就业枷锁"效应。研究发现,新农合制度改变了外出农民就业地点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建议我国医疗保险系统按照"城乡一体化"思想进行制度整合,建立具有综合性和可携带性的医疗保障系统,促使新农合制度发挥其应有的政策功能,使农民在城乡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享受到切实的社会福利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渝水区姚圩镇外出务工农民对当地的经济影响的实地调研考察,认为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的"两栖性",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有着正反两方面的经济效应,并认为从长远而言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所产生的正面经济效应能否大于负面经济效应关键在于是否能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工商行政管理》2012,(10):74-75
近年来,我们济南市工商局平阴分局通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农民外出打工、经商、创业与农业生产之间难以兼顾等问题,为此,分局积极探索推出了“土地托管”服务,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创新发展的新路子。2009年4月17日,在分局的指导下,张尔斌等13名农民组建了全省第一家“平阴县民发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土托社”)。  相似文献   

12.
谈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数据,从一个侧面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文章利用户籍制度改革分地区逐步推行的特征,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影响.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在短期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即农民的外出务工倾向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除土地承包制度、户口附着福利等刚性因素外,较低的预期收入与较高的机会成本等因素影响着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2003年全省总人口9667人.其中.农村人口7037万人.占全省人口的72,8%。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达到130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近30%。农民外出务工的总收入达500多亿元.这些有力地支撑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建设。近几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一些新特点。面对这些新特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农村劳动力是我国最大的劳动力群体。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是“十二五”时期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以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形式进行。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  相似文献   

15.
李莉 《中国市场》2013,(48):81-8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业产业集群有促进作用,它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业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水平,从而加快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目前我市农村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素质低,而且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机会增加,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为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我市在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发展农村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合理选拔,招才补才;加大激励,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成兵 《致富天地》2004,(4):22-22
岁末年初,几条各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信息,颇让人振奋:——2003年,河南省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的农民达1300多万人,其中省外输出600多万人,占全省农村总劳动力人数的28%左右,劳务收入高达528亿元,占全省农村非农收入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万年县的土地流转最初形式是外出务工农民将自己的承包责任田给亲朋好友耕种。前些年,农民负担沉重,种田比较效益低下,外出务工的人员急剧增加,有的甚至是举家外出,土地出让人还要交纳有关税费,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据一个乡镇2001年的调查资料反映,该镇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农业人口的34%,被闲置荒芜的农田占农田总数的4.6%。2002年该县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再加上税改政策的引导,对承包土地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减免部分农业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土地大面积承包已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域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所在村外出务工人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加大粮食主产区农村的基础教育投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地域,使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粮食主产区应该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第二、第三产业,提高当地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尤其是保证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在当地实现非农就业;粮食主产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规模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李梦诗 《中国商人》2024,(1):214-215
<正>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这既缓解了用工紧张的状况,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外出务工,劳务收入已占农民总收入的25%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科学判断经济运行态势,制定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中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在这庞大的打工队伍身后.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特殊群体。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小孩留守在家,被寄托给亲戚或爷爷奶奶,成为农村“留守子女”。这些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