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自愿 《商业研究》2004,(23):26-28
20 0 3年初 ,财政部暂停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 (MBO)的建议 ,导致了理论界、实务界针对于MBO的讨论是褒贬不一 ,从探讨我国企业实施MBO的理论依据为出发点 ,从产权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管理激励理论、企业家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及中西方学者的实证分析发现入手 ,认为管理层收购 (MBO)在我国的实施不存在理论上的障碍 ,我们当前的态度应当是客观、冷静、正确、辨证地看待和对待MBO ,既不能盲目夸大它的作用 ,也不能一概否定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光辉  杨咸月 《财贸研究》2007,18(2):94-103
本文采用标准事件研究法来考察管理层收购(MBO)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股价反应。与在国外给公众股东带来巨大溢价形成对比的是,MBO在中国没有给流通股东带来收益,市场对MBO公告没有做出任何显著反应。进一步对中国投资者是否具有理性进行检验和比较后发现投资者是理性的,MBO在中国既不属于“利好”,也不属于“利空”,且似乎有市场操纵嫌疑,必须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1999-2002年已实施MBO的样本公司的收购价格分析入手,阐述了MBO以净资产为依据的不科学、不合理性。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一是对我国近年来实施MBO的公司做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二是抓住了我国MBO中关键的定价问题并对其作了集中论述。  相似文献   

4.
刘玮  杜朝明 《商场现代化》2004,15(20):48-49
本文从我国1999-2002年已实施MBO的样本公司的收购价格分析入手,阐述了MBO以净资产为依据的不科学、不合理性.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一是对我国近年来实施MBO的公司做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二是抓住了我国MBO中关键的定价问题并对其作了集中论述.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国资委公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紧急喊停MBO,但是MBO并未退出国有资本减持的舞台,信托公司的加盟为其赋予了更新更规范的意义。本文探讨了信托公司加盟MBO的可行性以及它对MBO原有模式风险的降低,充分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信托MBO的特有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MBO)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国有企业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明晰产权、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代理成本等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由于管理层收购的特殊性和不规范性,使大量国有资产面临流失的可能。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应辩证地看待国有企业MBO问题,谨慎尝试,并采取强有力措施保证MBO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国资委公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紧急喊停 MBO,但是MBO并未退出国有资本减持的舞台,信托公司的加盟为其赋予了更新更规范的意义。本文探讨了信托公司加盟MBO的可行性以及它对MBO原有模式风险的降低,充分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信托MBO的特有的风险。结论:以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为目标的MBO,正日益成为一种潮流。信托公司以信托方式参与MBO只是方式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势必会有更多金融工具的参与,最终形成中国金融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融资问题是MBO操作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也是人们对我国MBO实践争议最多的一个话题,其根本原因是我国政策和金融市场条件的限制,造成融资的渠道不畅。本文通过对MBO融资方式与法律配套的研究,提出了拓展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渠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本市场迎来重要的转折期,也给上市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遇,而MBO则是受经济学者推崇的收购行为。本文通过对MBO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现阶段MBO收购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及相关问题,提出了使其走向规范化轨道的相关策略,对其运用到合适领域的展望做了必要规划。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0)
本文通过挖掘沉没成本效应的内涵、其影响决策的内在机制以及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企业和个人如何理性地看待沉没成本效应并理性地决策提供了参考建议。研究发现沉没成本效应与决策密切相关,它是一把双刃剑,在决策中要理性看待。  相似文献   

11.
反思中国的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BO在我国从轰轰烈烈的改革排头兵变成而今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其原因在于MBO是我国历史所造成的产权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它在满足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也必然会违背另一群人的利益,因此在没有找到合理解决产权问题的途径以前,任何形式上的尝试都是空谈。MBO的失败只是一个果,而这个果的因是经济问题,是制度缺陷的问题,更深层的背景是个政治问题。MBO是必然的潮流,所以堵不如导,但也有时导又不如不导,只有看淡MBO的形式,积极解决相关的问题,才是有利于长远的大计。  相似文献   

12.
班奕 《商场现代化》2005,(35):154-155
融资问题是MBO操作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也是人们对我国MBO实践争议最多的一个话题,其根本原因是我国政策和金融市场条件的限制,造成融资的渠道不畅.本文通过对MBO融资方式与法律配套的研究,提出了拓展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渠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MBO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众多并购工具之一,其理论解释是所谓委托--代理问题.MBO的适用范围有其特定性,主要适用于资产分拆、重组等领域.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针对MBO的特定法律,现有的相关法律、政策对MBO主体法律地位的确定、MBO融资政策和MBO的定价等问题存在较多的障碍和不协调.  相似文献   

14.
产权制度不清晰以及激励机制存在明显缺陷是我国管理层收购(MBO)产生的基本原因。文章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产生的制度环境,并对英国、美国和中国三个国家催生MBO的不同土壤环境进行了比较。英国是私有化推动的MBO,美国是市场选择的MBO、中国是明晰产权导向的MBO。正是由于MBO产生的制度环境不同,它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的方式、侧重点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绩效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98年~2002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MBO的三十家公司为样本,选用七类十七个财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前后的综合绩效变化做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BO并未从根本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和经营成长质量。文章同时还对其成因作了定性分析,并得出在目前股权非全流通、相关措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不鼓励上市公司实行MBO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MBO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新思路,加快了其改制的进程。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目前我国MBO配套的法规尚未确立,MBO运作的资本市场也欠发达,MBO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己经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当前时期,我们有必要全面研究国有企业MBO的相关问题,通过对己实施MBO国有企业的分析,找出国有企业MBO存在的核心问题,在吸收西方MBO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吕红 《商业科技》2008,(25):53-56
本文以1998年~2002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MBO的三十家公司为样本,选用七类十七个财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前后的综合绩效变化做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BP并未从根本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和经营成长质量。文章同时还对其成因作了定性分析,并得出在目前股权非全流通、相关措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不鼓励上市公司实行MBO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股权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市场的不成熟,MBO在中国目前实行的条件还不充分,本着优化资源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为目的,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同时抱着创新的精神,来对待它,在客观的基础上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姜殿祥 《江苏商论》2004,(8):111-113
MBO目前成为国内企业改革的最常见的最主要形式之一。MBO形式的选择受到来自各方面评价,有好的也有坏的,国家对MBO的规范也正逐渐加强,但是目前MBO在资金来源、股权定价、有效解决一股独大、购买主体的合法性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尚需注意。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股权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市场的不成熟,MBO在中国目前实行的条件还不充分,本着优化资源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为目的,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同时抱着创新的精神,来对待它,在客观的基础上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