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融合——浅析“文化经济”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人口生产为主导向物质生产为主导的转变之后,正发生着向精神生产为主导的历史转变。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开始了对经济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探讨,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文化产业一跃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由此,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凸显出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并形成具有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浪潮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从90年代开始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在增长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称之为“新经济”。“新经济”从美国开始并在世界各国兴起,形成了一次“新经济”的浪潮。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人传统的增长方式向新的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新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我国的经济,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是本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post一词或许是当代学人们用以描述社会物质与文化生活演化状态时用得最频繁的一个英文“前缀”,这个词在汉语中译作“后”,于是我们有了“后现代”、“后冷战”等说法。时下,国内各色人等谈及经济问题时用得最多的话语,也与这个词扯上了关系,这便是“后危机”。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潮流推动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预示着中国南方将崛起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这对于中国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CAFTA 的建立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泛珠三角"区域和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缘、文化、资源等优势整合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建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事实。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辨证地看待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为重要;中国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并学会趋利避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就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一个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结构将在全球化视野下进行战略调整,产业发展将参与全球范围的国际分工,企业经营必将进入跨国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6.
7.
一年前,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化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纳领,回答了如何把建设有中国物谇奘 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关键性问题。从而为我们党在新世纪继续发挥工人阶段先锋队作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效应对新的世界格局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指明了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9.
10.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文化转型浅析——兼论“以人为本”在新型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标准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关系。两者中都包含精华和糟粕的成分,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扬弃。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对两种政治文化进行取舍和扬弃的过程中具有最终的标准性意义,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我国政治文化转型是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国家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问题。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的必由之路。其核心是将国防建设融入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当代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思考刘庚子“多样化”被后现代主义认定为“后现代性”的一个主要表征。如最早使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巴黎第八大学教授李约塔尔(J一FLyotard)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不需要用一普遍性原则对其统贯论... 相似文献
14.
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尚在继续,新出笼的数据又开始敲响警钟。就在4月15日,备受关注的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刚刚出炉.正在宁波考察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经济是否过热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采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合。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分析:经济全球化、WTO与两岸直接"三通" (一)经济全球化下两岸直接"三通"的经济分析 两岸全面直接"三通"是两岸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两岸经济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规模日益扩大,且有进一步增强的必要,特别是对台湾经济而言,大陆市场是其全球化的现实利益所在.变革两岸经济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方式,实行两岸全面、直接"三通",进一步破除两岸市场壁垒,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成为两岸经济体进一步参与全球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总部经济是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这种“总部一加工基地”的功能分工关系,成了我国总部经济的一大特点。目前,“总部基地”在我国多个城市遍地开“花”,当大江南北“花”香四溢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能否结出丰硕的“果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对“文化”有各种解释。“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尚书·舜典》疏曰“经纬天地曰文”.《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文化”一词逐渐被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则是“教化”。总的来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都用来指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具体地说,文化的基本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0.
冷战前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出现了重大差异。以“战时经济体制”发展起来的战后日本经济,在冷战的屏障下,顺利融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构建并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之中,偏享了“冷战利益”。冷战结束以后,日本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显地被排斥在两大成熟的欧美经济圈之外,尤为重要的是,日本受到了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的重组与产业结构的更新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导致日本的经济体制不得不经历巨大的转型。其间,日本经济在尝试“独立行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持续十多年的“平成不景气”的阴影至今仍笼罩在整个日本社会,未来发展态势尚待观察。本文试图重新反思全球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从而从历史递进的角度揭示出当前日本经济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