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吴亚华 《魅力中国》2013,(23):84-85
人性化管理在企业中医人性作为基本出发.氟安行对企业员工的统一管理,将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当做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人性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性化管理要求企业管理屠次需要对人性有客观准确的认识,相关研宄工作人员还表示,在这样基础上看待企业的一般工作行为,将本质性问题找出来。从而深入的树立企业的本位思想以及工作人员的本位管理思想。人性化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属于一项深度探讨的问题,其需要一连串的和人性要求相适应的运行模式以及科学管理形式作为一般的支撑基础,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以企业家的思想理念一工作态度对待。现如今我国的企业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体制而是管理。而在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企业必须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 一般来讲,企业家管理企业时一只眼睛看市场,另一只眼睛看企业内部的员工。特别是中国的企业,还需要有第三只眼睛看政府,第四只眼睛看世界。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他的哲学思想就是如何宽厚待人、培养人的自信心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讲的都是人性化管理的问题。同时,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学家还提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观点,认为企业有两个“上帝”:一个是顾客,另一个是员工。  相似文献   

3.
船要有航向,企业要有战略目标。有人做过统计,我国90%的企业没有制定战略规划,没有较系统的行业预测及发展前景、发展方向分析;据一个外国顾问公司调查,70%的企业决策执行失败。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已日趋被企业管理者所知晓,但如何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还是比较模糊的,经常出现企业战略管理与日常管理脱节的的情况,特别是如何将其融入企业员工行为管理中。  相似文献   

4.
改革重组后的中国民航企业,面对入世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传统的民航企业人事管理体制显然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当务之急要是构建一套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合理机制。人性化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主流,也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有效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民航企业能否在日趋激烈民航业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决于我们能否快速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构建适应现代民航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5.
企业员工培训:“学分制”管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员工日益注重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和企业为他们提供的培训。然而,传统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缺乏弹性和人性化管理。而“学分制”的思想精髓就是“以人为本”,本文正是从这样的管理理念出发,提出把学分制应用到企业员工培训中,改进培训管理.提高员工对培训活动的满意度,提高培训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6.
2003年8月.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高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薪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调查显示.高新企业内部员工收入贫富分化现象明显,薪酬差距近20倍。同年.北京德翰创业管理咨询公司组织的“2003年北京地区高科技行业薪酬福利调查”结果显示.高科技行业企业内部薪酬最高与最低的差距从3.5倍到45倍不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理念越来越人性化,以人为本成为了企业管理理念的核心,在企业的发展中,运用激励理论,激励企业员工做好本职工作,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激励理论的研究,设计激励机制和激励模式来实现激励理论在煤化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有效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综合全面的企业管理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由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决定的,而根据二八律原则,企业80%的效益是由最关键的20%员工所创造的。对关键员工的管理,既需要系统全面地进行规划、培养、保留和开发,更需要有针对性、有创意的个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日益彰显,但是,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中国民营企业人性化管理普遍存在很大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民营企业管理必须在科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人性化,真正实现员工的自主发展,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0.
赵玉峰 《珠江经济》2004,(11):85-89
企业危机状况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需要系统治理的时候。根据零点调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被访者认为: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企业处于中度以上的危机之中。这犹如人的身体,有一半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甚或重度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萍 《山东经济》1999,(5):72-73
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效益不高,从根本上讲是机制没有转换,但管理水平差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本文就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管理者的素质国有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在内因———内因的主要表现是管理不善———管理不善的关键因素是管理者素质欠佳———这样一个逻辑关系是成立的。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曾对2000多家亏损国有企业进行调查,其结果是:政策性亏损占9.09%,宏观原因亏损占9.20%,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占81.71%,这足以证明,强化内部管理是何等重要。管理者的素质包含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普遍存在很大的缺陷,要突破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模式,其管理者如何转变思想是一大关键。因而,民营企业管理要求在科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人性化,真正实现员工的自主发展,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3.
轻松职场     
【争做5.8%】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国内超八成大企业员工受过各种健康问题困扰。颈椎病、腰椎病、肠胃病和脂肪肝是目前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八成员工有“烦躁”情绪,六成感受过“焦虑”,四成觉得“抑郁”,仅有5.8%自称没有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4.
陈芝端 《开放潮》2006,(5):50-51
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效益,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实施绩效管理,但不少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走入绩效管理的误区,员工与主管对绩效管理认识模糊,在绩效管理方向性上产生错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将首先介绍企业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的误区,然后通过两家企业的绩效管理案例比照分析点评误区所在。  相似文献   

15.
李颖 《魅力中国》2013,(11):32-32
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煤炭企业也进入改革攻坚阶段,煤矿企业避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上也需要不断创新。传统的绩效评价系统巳不能适应当前组织人性化的设置,在借鉴传统绩效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引入多层次管理激励手段来提高企业绩效。文章通过论述绩效评价的概念、管理激励理论的现状,分析绩效评价与管理激励机制相结合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发展评论》2007,9(1):61-6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06·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于2006年8月10日发出调查问卷1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86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个行业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12.8%和87.2%;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2.4%、45.2%和42.4%。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3.3%。  相似文献   

17.
人性化管理是企业健康长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懂管理、具有人文情怀的管理者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企业需要明确人性化管理的概念、理论基础和技术构成,在企业决策中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因素,体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价值,保证企业的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你可以用口号、标语、广告、手册等形式来宣传它,但只有最终将其转化为各级员工的行动才是真实的,才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人性化管理     
史晓伟 《魅力中国》2009,(10):53-53
人性化管理这个词近两年来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关键词,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倡导人性化管理.并且企业也正逐步走向人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法则,是心的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本管理”是相对于早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而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不同的学者对人本管理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但不论哪一种流派和解释,其核心都是首先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把人视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要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但是,随着人本管理思想在一些企业的应用,特别是自20世纪末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理论本身,特别是人们对人本管理理论的认识和运用也开始出现了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国内,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见,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强调其作为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在不明白科学管理形式化的情况下空谈尊重人、理解人,其结果是员工只愿意享受企业主人翁的一切权利,却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承担自己的岗位责任,导致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并没有任何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