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2年之后,日本经历了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这次经济危机除了与1986~1992年间的泡沫经济及其严重后果有关外,日本整体上基础科研薄弱、缺乏重大技术上的突破也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这次经济的衰退,日本人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朝野上下都将"振兴日本科技"重新视为拯救日本经济的最大法宝。从1996年的桥本内阁开始,日本全面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重新修订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并将传统的用于刺激经济的公共投资从过去的主要投向道路、港湾等方面部分转向对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设备的投入,加强了科研基础性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从1992年开始,日本经历了战后最持久而又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对此次危机的成因虽众说纷法,但究其根源除了由于1986-1992年期间的泡沫经济及其造成的严重的后遗症,以及日本政府长期执行的过保护主义——所谓的“舰队护航”制度,使得企业和研究机构长期以来缺乏真正的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机制两大原因以外,由于新技术开发和新替代产业发展滞后带来的日本产业结构上的问题也是造成这次衰退的重要原因。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日本科研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日本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经历了这次经济危机以后,日本人认识到这一问题,对国内的科…  相似文献   

3.
李天国 《经济论坛》2005,(9):8-10,15
一、日本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 从战后以来到90年代初为止,日本经济基本处于高速增长或平稳发展状态。加之以大企业为中心实行“终身雇用制”和“年资工资制”等原因,日本的就业状况非常稳定,失业率很低。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进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失业率从1992年开始上升,到1995年突破3%大关,当年物价下跌,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大量的银行不良债券显现出来,公众对经济的恢复失去信心。1998年上升至4%,并接近5%,2003年上升至5.3%。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1992年,德国在科研与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继续保持占国民生产总值2.8%的比例,仅次于日本,与美国持平。如果只比较民用科研投入,则德国政府财政支出部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90%,居世界第一位,日、美都只有0.44%左右。德国特别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其投入占全部科研经费的20%,而日本与美国分别只有13%和12%。尤其是德国研技部所掌握的经费中用于基础研究的部分,十年来从1982年的26%提高到了1992年的40%。  相似文献   

5.
王平 《经济论坛》2003,(4):40-40,31
中国加入WTO与日本当时加入GATT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首先,从申请“入关”的历程上看,两国都经历了相当的曲折。其次,从“入关”时的经济实力看,两国的产业比较优势均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处于相对劣势。最后,从“入关”时的经济体制来看,两国都处在体制转型期,并将面临相似的经济问题。日本“入关”后,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趋利避害地调整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较好地把握了对外开放节奏,有效地缓和了入关的冲击。本文主要对日本政府“入关”后的做法进行一些回顾,以供我国…  相似文献   

6.
2008年至今的这次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不仅重创了真实经济,而且对于经济学术界的震撼也是巨大的。2008年经济学诺奖得主PaulKrugman在《纽约时报》上毫不留情地将过去30年的宏观经济学发展定性为“黑暗时代”,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连同新凯恩斯主义,都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并且呼吁重返传统经典凯恩斯主义的萧条经济学,倡导对诸如animalspirit的重新审视乃至对于整个宏观与金融的全面的行为经济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欧盟科研的几个优先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增加科研投入欧盟首脑在2000年里斯本欧盟理事会上提出,到2010年,把欧盟建成最繁荣和最有竞争力的知识社会,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2002年3月的巴塞罗那会议上,欧盟制定计划,缩小欧盟与美国在科研投入上的差距,增加科研投入,提出到2010年,欧盟对科研投入要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现在平均投入是1.9%。要达到3%,各国至少要将本国的科研投入增加一倍。同时刺激私人投资科研,在3%的投入中,私营企业投入占2/3。以上两个目标雄心勃勃,但很现实,有些国家已经实现并超过了上述目标。2.明确欧洲共同科研领域里斯本会议的另…  相似文献   

8.
知识创新成为日本产业政策的焦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泡沫经济”的痛苦体验和近几年的结构调整,日本经济从2002年1月后开始触底反弹,2003和2004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从主要经济指标如设备投资、出口额、企业利润等都可以得到验证。在大约3年的期间内,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在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日本经济产业省和央行都认为,日本经济的此次复苏,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地位显赫,日本能从二战结束后的“政府赤字、企业赤字、家庭赤字”的窘况中摆脱出来,一跃而为东亚经济的“领头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小企业的支柱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同其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又是密不可分的。日本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本文对其进行介绍,以为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日本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增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服务机构。主要有:1-行业协同组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将中小企业导入更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0.
赵彬 《发展研究》2004,(12):6-8
从1992年开始,我们会同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年度评价工作,主要围绕当年县域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和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两个方面进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从2004年度“县级经济实力”和“县级经济发展”的评价结果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顺利 《经济纵横》1994,(11):47-49
战后日本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王顺利战后的日本经济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1949年至195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这次改革中,日本变统制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开辟了道路。所谓统制经济体制,就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化进程的阶段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货币化就是“经济中货币进行交易的经济成分越来越多”。中国自1978年以来正在进行着经济体制改革,而货币化进程正是这一伟大的制度变迁过程的一部分。从分析1978-1998年的货币供应、经济发展的数据,可以得出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三阶段的假说,即货币化进程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5年;1985-1992年;1992-1998年。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从“止血”、“输血”进人了培育“造血功能”的阶段,世界经济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需要及早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次危机表面上看是总量矛盾,但暴露出来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无论世界经济还是我国经济都是如此。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在扩内需、稳外需、保增长的同时,深入研究开放型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80年代,东亚在“雁行模式”下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洲经济奇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崛起的同时,日本却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萧条,从而导致了东亚“雁行模式”的终结。在新的世纪东亚经济发展中。日本和中国将以其资金和市场潜力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东亚经济“双引擎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战后50年日本的科技政策的变迁申义俭(国家科委合作司)战后50年日本的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一跃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战后50年日本主要科技指标1.科技投入日本的研究经费从50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国际空间站计划最初于1984年由美国提出,经与欧洲空间局成员国、加拿大和日本协调,到1988年9月正式签署了国际空间站政府合作协定。此后开始了以美国为主的“自由号”国际空间站的研究开发和设计,由有关合作单位参加。由于预算过于庞大,1992年美国会提出质疑并压缩国际空间站预算开支,导致1993年对“自由号”空间站计划进行了重新修改。随  相似文献   

17.
从“文革”发端的1965年到日中恢复邦交的1972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日本。本文以当时日本综合性杂志的有关中国报道为素材,从日本论坛的“中国论”的变迁过程来探讨“文革”对日本的影响和)中击,同时也回顾了“文革”之火在日本,从学生运动到工人阶级,从“全共斗”到新左翼各派,从学园纷争到个别斗争的阵地战的变迁过程。本文认为,研究“文革”对日本的冲击与影响,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个时期研究中国的成果总结来认识,还要将其置于战后日本精神史的高度进行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1)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2)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56~1966);(3)经济和技术“自由化”时期(1967~1978);(4)由“加工贸易立国”向“技术立国”转变的时期(1979年至现在)。在这40年中日本是怎样走上技术立国的道路的呢?我们拟从日本的经济投入中产业、科技政策的关系上,分阶段探索其历史演变的过程,从中获得启发。 (一)战后10年恢复时期日本以其惨重失败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它有9/10的商船,1/4的房屋,1/5的工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经济已连续9年持续增长,创下了自“二战”以来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记录。因此,一些专家将这一现象称为“新经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之时,为借鉴其经验,我们有必要对美国新经济的成因作一分析。 首先,美国“新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科技领域的发展进步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国家经济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地预测科技进步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能否正确地选择其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工业部门。“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曾创下了世界奇迹,然而在过去的10年中,日本在经济发展中迷失了自我,不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日本对中国投资相对增加而对其他东亚国家投资相对减少,这种情况下,需要对“雁行模式”进行重新研究和解释。“雁行模式”在本质上是经济而非政治的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是有差异的。由于在实践中东亚整体的经济事实不再符合“雁行模式”的存在条件,导致其最终崩溃。由于中国地区经济的差异性特征,“雁行模式”可以在其内部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