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农业,党中央曾先后提出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近两年突出了科技兴农,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更明确指出:“振兴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成果的广泛应用”。其理论根据何在?与政策、投入是何关系?农机在科技兴农中起什么作用?九十年代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都是农业战线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深刻理解科技兴农的理论根据及其与政策、投入的关系“科技兴农”,意味着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生产力以振兴农业,提高农、林、牧、副、渔业的单产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加农产品总产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一指导  相似文献   

2.
一、科技兴农的关键是科学技术整体优势的形成与发挥振兴农业的关键,是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指引下,依靠和发挥科学技术的整体优势,实现农业经济的开发优势。米易立体农业开发优势的形成和纵深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整体优势的形成与发挥的过程。它为我国依靠科学技术的整体优势振兴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米易立体农业试点的实践表明,没有科学技术整体优势的形成和充分有效的发挥,就不可能实现立体农业开发的综合优势。所以,依靠科学技术振兴农业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一是  相似文献   

3.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数字经济正在兴起,引起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农稳社稷,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线。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这种新的生产要素与传统的资本、劳动力、土地生产要素相结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数字技术激发了生产力的极大提升,数字经济将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不能把经济科学排除在“科技兴农”之外 这里的“兴农”,是指振兴农业。在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兴农也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现在值得推敲的是对“科技”二字的理解,许多人认为,“科技”是指农业的自然科学技术,我觉得这样的认识未必准确。我认为,把“科技”二字理解为“科学与技术”的简化可能更准确和恰当。当然,农业自然科学在振兴农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单靠农业自然科学是不可能振兴我国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振兴农业就需要在靠自然科学的同时,依靠经  相似文献   

5.
一、依靠科技进步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学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发展农业经济上,邓小平说“农业最终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中央确定了发展农业的基本方针:“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正处于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的时期,必须依靠和充分应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才能加快实现这个转变。探索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途径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已成为农业科研单位的共识,也是摆在农业科研单位面前的又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我国农业形势大好,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地大幅度地增长。这一大好形势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方针、路线的正确,也进一步证明了《邓小平文选》中关于重视发展科学技木事业的一系列论述的重要意义。在《邓小平文选》中,邓小平同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 (《邓小平文选》第84、83页)。这些论述精辟地概括了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的重要任务。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在这个过程中,资金投入是关键。农业科技贷款业务对发挥农发行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的重要任务,我国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如不应用推广,就只能是潜在生产力,并不能给农民  相似文献   

9.
刘庄 《致富之友》2003,(9):43-44
当前,我国传统农业正面临着加入WTO 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考验,积极稳妥地调整农村农业经济结构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增强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精神,如何让科技切实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持,已成为摆在有关部门重要议事日程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近使我们要把这一问题当作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一要外引内举,脑体结合,重视科技人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挖掘科技的潜力,才是振兴农村经济的长远之策。在农村搞好农科教统筹,是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组织保证,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的统筹与协调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李福荣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汪三贵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是农业生产力历史发展的必然。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生产正经历着一种由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向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历史性转变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的统筹与协调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李福荣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汪三贵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是农业生产力历史发展的必然。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生产正经历着一种由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向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历史性转变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集中在“民生主义”学说里,其中农业经济思想极为重要,从提出“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以及振兴农业,移民垦荒,制定护农政策,实行科学管理农业等思想,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意义。一、提出完整的土地纲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重大的经济建设纲领之一,是他欲变革旧的土地制度,实现土地国有化的举措。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在19世纪末,孙中山就已关注土地问题,1890年在致友人的信中就谈到仿效西国,采用新法开展山地垦种:“试观吾邑…  相似文献   

14.
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实践证明,要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离不开财政部门的支持。因此,县级财政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兴农。一、积极筹措资金,不断  相似文献   

15.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如何在科技扶贫中发挥作用 ,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是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农业科技工作者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振兴农村经济中发挥作用 ?在新形势下科技扶贫中怎样做好科技共建工作 ?本文结合多年来在科技扶贫中辽宁省农科院与阜新市开展科技共建活动的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一、充分认识科技共建既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又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学者指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其中,“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组织化”的目的则是实现农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农村工业化”的目的在于 为农业提供技术、就业及服务支撑。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从发展过程来看,“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经济投入和积累过程,而”农民组织化“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实效。为此可以认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农增收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渔业是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组成部分.发展渔业生产同样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约我国渔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生产力,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依靠渔业经济科学提高渔业生产力的素质.一、渔业经济科学的作用渔业经济科学是经济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经济学这一学科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包括渔业经济学、渔业经营管理学、渔业技术经济学.其主要作用是渔业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目前,“科技兴农”成了人们讨论的热点。“科技兴农”的基本含义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因而其实质是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增长(或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假定存在农业科技进步能对农业增长作出贡献的基本理由,我们认为,对“科技兴农”的理论与政策的探讨主要涉及以下三个互相关联不同层次的问题:(1)农业科技进步的边界及其含  相似文献   

19.
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振兴农业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即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不断变革和创新;二是劳动者智力水平的提高,即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与劳动技能等知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实际上是阐明了当代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党中央正是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制订了依靠科技进步的战略决策和各项政策。为了贯彻执行中央的战略决策,反映客观规律发展的要求,农垦系统必须全面转变经济工作的思路,才能加速国营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