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当前,部分报刊社采取自办发行、报刊直销等形式,利用时限优势、折扣优势与邮政展开竞争,抢占城镇报刊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2.
一、宁夏报刊发行业务现状与全国大多数省区情况相似 ,近年来宁夏报刊发行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报刊自办发行带走了一部分报刊业务市场 ,自办报刊发行机构对邮政物流市场发展带来潜在威胁。1998年《宁夏日报》自办发行 ,当年全区邮政报刊订阅收入下降了18个百分点。1999年 ,我区一些地方出现报刊自办发行网投递信件现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这一违反《邮政法》的行为进行了查处 ,但这一现象表明 ,报刊自办发行网络极易组建为城市投递网络 ,与邮政在物流领域展开竞争。二是报刊零售市场二渠道发行规模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西安…  相似文献   

3.
进入12月份,2013年度报刊大收订进入了关键时期。虽然一直在强调日常订阅,但年底集中订阅已是报刊发行市场长期形成的行业习惯,短期内很难改变。从邮政企业来看,年度大收订所形成的业务收入一般占全年报刊发行收入的95%以上,大收订成效如何基本决定了下一年度报刊发行业务全年的发展状况。因此,在一段时期内,只要纸媒出版发行仍有市场空间,年度大收订都是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丰城市邮政局面对报刊社自办发行、报刊发行业务极度萎缩的局面 ,实行“三管齐下” ,使邮电分营后第一年的整订报刊流转额就达到了605万元 ,加上零售报刊全年流转额20万元 ,总共达到625万元 ,比分营前增长了9.17 % ,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一、搞好宣传 ,大力发展自费订阅大力发展自费订阅 ,是报刊发行业务发展的方向。在报刊大收订前 ,局里利用邮送广告通告广大读者 ,并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为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为了方便读者 ,所有邮政支局所、邮政代办所常年办理收订报刊业务 ,还采取了同市互订、跨段互订 ,打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报刊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行各业出版的报刊在品种和数量上逐年增加,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公开出版的报刊有10000多种,其中邮发报刊有6100多种。 为了在报刊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各报刊社在扩版、改版、增加彩页和副刊的同时,也搞起了自办发行或多渠道发行。社会上更是出现各式各样的报业集团、发行公司,对邮政报刊发行造成极大的冲击。 邮政部门是报刊发行的主渠道,但不是惟一的渠道。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邮政报刊发行在很多地方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和报刊社的要求。如何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6.
沈云 《中国邮政》2004,(10):26-2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邮政报刊发行主渠道正日益面临着新的挑战,报刊发行市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面对传统的邮政报刊发行在新一轮竞争中的挑战,江苏省苏州邮政局提出2005年报刊大收订要突出国家局、江苏省局的重点报刊和本地区重点包销报刊协调统一发展的思路,狠抓“百种报刊上规模”工作,大力开发潜在大客户、社区和校园报刊市场,进一步提高自费订阅比例,以多样的宣传手段、优质的服务、全新的营销措施、灵活的激励政策铺开了全方位大收订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邮政经营报刊发行业务,从建国开始到现在已有52年的历史。中国邮政沿袭了前苏联的体制模式,实行“邮发合一”,把报刊发行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报刊社特别是报业集团走上了自办发行之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报刊分印更为快捷方便,报刊社之间的同业联系与支持也更加紧密,因此对邮政报刊发行的依赖程度日趋减弱,对邮政报刊零售业务的影响也日见突出。 一、全国邮政报刊零售流转额发展趋势 从附表1可知,1990年~2000年全国邮政报刊零售流转额增长了5.5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1%。这说明,十年来邮政报…  相似文献   

8.
刘晓泉 《中国邮政》2001,(12):16-16
目前国内报刊发行市场出现了报刊社自办发行、社会网络发行的多渠道发行格局。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的各种发行网络也将进入中国报刊发行市场,邮发报刊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如何应对严峻的局面,笔者认为:一、选择最有效的目标市场邮政作为社会共用部门,其基本业务特别是信函业务应当实行普遍服务,即将所有的用户市场作为我们的目标市场。而对于非基本业务,即竞争性业务,则应当有选择地进入有效益的目标市场。但我们目前的报刊发行经营策略并非如此,比如目前邮政报刊发行接办政策,凡是交邮发行的报刊,邮政部门一律发行到全国…  相似文献   

9.
做好报刊发行市场分析,是邮政企业组织报刊发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邮政企业完成报刊收订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报刊发行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应抓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主流报刊市场进行分析。主流报刊是报刊发行的主力资源。主流报刊主要汇集本地畅销报刊,在本地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一般可达总期发份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谈报刊一次性大收订中的经营策略山东省枣庄市邮电局李中原报刊的一次性大收订是全年报刊发行工作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与发展,报刊发行的经营形势也在发生着很大变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报刊大收订那种窗口收订的单一形式已很难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枣庄市...  相似文献   

11.
邮政经营报刊发行业务 ,从建国开始到现在已有50年的历史。我们的邮发报刊业务从前苏联模式沿袭至今 ,始终是把报刊发行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的 ,实行的是“邮发合一”的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 ,不少报刊社走上了自办发行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报刊分印将更为快捷方便 ,报刊社之间的同业联系与支持也更加紧密 ,对邮局的依赖程度日趋减弱。在这种情况下 ,邮发报刊业务如何适应市场形势 ,求得发展 ,实在有研究的必要。邮发报刊市场现状从国际惯例来看 ,世界各国的报刊基本上都是自办发行的。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12.
魏民 《中国邮政》1994,(10):20-21,23
报刊发行市场初探魏民邮政发行是我国报刊发行的主渠道,是历史形成的,也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报刊社为了追求自身效益,纷纷脱离邮政改由报刊社自办发行,打破了邮局垄断独家经营报刊发行的格局,从而形成了报刊发行的...  相似文献   

13.
据悉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增报纸9种 ,广东政府机关彻底退出办报行列。传统上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的中国媒体 ,经过了“减少报刊数量 ,以质取胜 ;调整报刊结构 ,政报分开 ;创建报刊品牌 ,争雄世界”三个阶段的努力 ,正大踏步地走向市场。邮政作为沟通报刊社与广大订户的中间代理商 ,在新闻出版部门及时调整了报刊发展战略时 ,也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尽快调整自己的发行战略。一、调整报刊发行结构 ,发展私费订阅2000年报刊大收订时 ,江苏省党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搞自办发行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报刊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邮政报刊发行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竞争压力。国内报业集团自办发行呈上升趋势;加入WTO使跨国报刊发行集团的国际化竞争迫在眉睫。邮政报刊发行正面临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邮发报刊的主渠道地位面临冲击。 一、邮政报刊发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邮政报刊发行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尚在起步阶段。受体制和政策的影响,邮政报刊发行的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没有形成灵活的经营机制和面对市场参与竞争、不进则退的市场氛围;对市场的变化反应太慢,经营粗放…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报刊大收订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作为党报党刊发行主渠道的邮政部门,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知难而进,跳出传统的经营思想、营销方式、业务结构等“误区”,才能实现2001年报刊收订工作的新跨越。一是经营思想上的误区。一些企业常常把当地经济状况、物质文化需求以及文明程度,当作报刊发行业务发展的决定因素,遇到问题时就强调客观条件,产生畏难情绪。近些年,在城镇因国有企业改革、结构调整,下岗人员普遍增多;在农村因撤销农村合作基金会,乡镇财政有些吃紧。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报刊社自办发行的日渐增多,使…  相似文献   

16.
报刊发行是中国邮政的一项传统业务,但随着报刊社的自办发行,邮发主渠道受到很大影响,到了非下决心收复失地不可的地步了。一、洗心革面,转变思想观念1.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邮政报刊发行业务重新进行准确的定位笔者以为要将自己定位在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读物及其他文化产品的代理商与推销商的位置上,逐渐淡化在邮政报刊发行业务中的普遍服务的义务色彩,更要摒弃经营中的官商衙门习气,但必须明确作为国家主渠道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2.本着诚信原则,竭诚为报刊社与读者服务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经营上的垄断性与报刊产…  相似文献   

17.
陈景涛 《中国邮政》2004,(12):32-33
投递网是邮政的重要网络资源,也是邮政的重要竞争优势。然而近年来,随着市民对投递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邮政投递网也开始面临着新的挑战。邮政企业传统的“邮发合一”、信报合投的投递体制与报刊收订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邮政报刊发行市场不断被蚕食,社会投递网对邮政投递巳从潜在威胁演变成正面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报刊发行,长期以来是邮政的主要业务之一。从邮政来说,报刊运输量和投递量所占的比重为邮政各行业之首。近几年来由于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发行费率的部份调整,报刊大幅度调价,报刊自办发行日益增多,部份报刊社自负盈亏以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邮政报刊大收订是每年报刊专业最重要的工作,对大收订的过度依赖容易忽视报刊发行行业的新变化。2012年《广州日报》的收订广告是“订报赚钱”,《羊城地铁报》号称已经是广州地区第二重量级日报。日报的免费冲击已经来到,如果邮政还继续以往的发行模式、收费模式,邮政发行会日渐式微。面对免费日报、免费互联网阅读等新事物,邮政要有新思路来应对。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报刊社自办发行的浪潮正在兴起,据有关方面报道,全国目前已有300多家报刊中止邮发,自办发行。自办发行得失相兼、长短互见。它的好处有三:一是手续简便,对一些专业性较强,发行量极少的报刊来说,报刊社直接同读者见面,解决问题快。二是直接倾听读者的声音,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质量。三是自己掌握发行费率,资金运用灵活,收益较多。无庸讳言,自办发行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行面窄,发行数量少。以北京日报社、中国科学院出版社、新华社等自办的四家报刊发行服务公司为例,共发行报刊140种,平均每种杂志发行628份,每种报纸发行2721份。京闻报刊发行公司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