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90年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初步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纺织经济、科技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纺织品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纺织科技如何围绕和保证2000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我国纺织经济振兴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摆在纺织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俞亦政同志在《关于90年代后期纺织科技发展基本战略之研究》一文中对此问题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4.
5.
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勾画了90年代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伟兰图,也规定了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项主要任务与目标。一是各地区合理分工、各展所长、发展优势,齐心协力保证全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通过跨地区的横向联合,特别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支援与协作,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为了完成上述双重任务,关 相似文献
6.
7.
8.
我国90年代的区域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政策课题组 《中国工业经济》1990,(6)
区域经济政策是指中央政府为推动和协调各地区经济发展,调控区域经济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布局、发展、组织和调控等方面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推动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对于象我国这样一个地区差异极大的发展中大国,亟需有一个完整而科学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诱导和推动各 相似文献
9.
10.
11.
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市场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市场计划外石油资源,品种的供应量以及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出口量全面下降,石油交易一度空前活跃,但也不乏一些混乱现象,从1993年下半年起惭内成品油市场转为疲软,销路不畅,库存暴满,尽管成品油价格下跌,却仍高于国际同类油价水平,致使一些国际石油贸易商继续设法把更多的国际石油,特别是油品资源引入我国石油以谋取暴利。进口油的持续冲击,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疲软与混乱。国家为了加强宏观 相似文献
12.
13.
90年代我国制造业增长的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增长来源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这里只考察其中的两个方面 ,一个是制造业增长的部门来源 ,亦即不同部门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 ;另一个是投入因素和投入使用效率因素各自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有关统计资料的分析 ,分别了解这两个方面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变动状况 ,以及这种变动所产生的影响。一、制造业增长的部门来源及其结构转变按照不同产业的特征 ,我们可以把制造业分为非耐用消费品工业、中间投入品工业和资本品及耐用消费品工业等 3个部门。其中 ,非耐用消费品工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服装、皮革毛皮、木材加工、家具、… 相似文献
14.
15.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行业之一的纺织业从80年代后期开始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严峻挑战,90年代开始,纺织业的发展势头全面减缓,利税水平普遍下降,沿海地区的情况稍好一些,内地更差一些,这是从供应角度分析的情况。从需求上讲,两个市场,特别是国内市场需求总量的增长势头并没有下降,国内市场人均纤维消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国织纺经济研究中心周维,方兴同志在《90年代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对策》一文中,详尽的分析了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基本特点和国际市场对纺织纤维需求的状况,从而对90年代全球纺织品贸易发展趋势作了定性定量的预测,并相应的提出了我们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努力使我国纺织品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