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呈现新的特点,要使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去,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应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探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参与社会实践,运用理论知识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接触社会、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真正做到了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同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单慧 《黑河学刊》2011,(4):100-101
"三下乡"支教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三下乡"支教活动,大学生们接触到农村未成年学生,了解到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不仅在提高农村未成年学生的思想认识方面能起到一定的成效,对参与支教活动的大学生本身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自1997年正式启动。自实践开展以来,各高校的"三下乡"活动广泛蓬勃开展,逐渐成为在大学生中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但问题也逐渐凸显,亟待解决,实践质量亟待提升。文章将从传播学的"共景监狱"视阈出发,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置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的演变过程,指出当下存在的思想认识片面、培训指导不足、保障机制滞后、评估方式偏差等问题,并立足新的发展背景,围绕"重反馈、重协同、重过程"提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质量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影响家电下乡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扬  纪成君 《科技和产业》2009,9(6):80-83,87
家电下乡是扩大内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家电下乡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各高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以党为中心、团为主力的暑期社会实践现状,在活动中均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院系团委、团总支作为基层团组织,是社会实践的执行者,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活动开展的整体效果,影响团中央、全国学联对于相关政策的落实效果.文章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高校院系层面的活动机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秦宁 《改革与开放》2013,(12):167-16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着笔,分析"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来不缺乏这样那样的"下乡运动"或"下乡活动",比如知青下乡,还有什么科技下乡、文化下乡之类,很多,但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始终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因为它们只是停留在不合适宜的政治运动和带有某种姿态性的临时工作层面,而没有从农村发展的全局考虑.与此不同的是,本文将要谈及的公共产品的下乡,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这是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历经15年的"三下乡"活动在专业指导、运行模式、组织体系、考评机制等方面出现了与实际情况相脱离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冯斐 《魅力中国》2011,(20):218-218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选择在假期去落后的地区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文试图通过掌握到的一些实践调查依据,探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曹胜彬 《改革与开放》2012,(10):143-144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旗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校园社团活动是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来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学习考察、科技创新、社团、公寓文化、文体和“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教育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觉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文明和谐、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和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2.
毛孟凯 《乡镇经济》2008,24(1):90-94
文章指出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农村人才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政府应组织动员人才下乡,集中各方智慧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然而,文章认为,农村存在着人才下乡的观念障碍、生活障碍、发展障碍、管理障碍和渠道障碍等。这迫切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障碍,推进和引导人才下乡。  相似文献   

13.
齐东伟 《改革与开放》2014,(17):79+91-79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十多年来,在服务基层建设、引导学生成长上取得不少成绩。但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开展"三下乡"活动中也存在活动流于形式、内容粗浅、基地建设走样、教育意义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考评机制疏漏的分析,从考评指标内容优化、考评形式多元整合、指标考核角度变换三方面,就如何推动"三下乡"活动良性健康发展,建立科学合理考评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洛市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深入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搭建起先进性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商洛市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深入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搭建起先进性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在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下,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结合专业特点,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澳柯玛积极推进全国范围家电下乡 "家电下乡"是针对农村消费者定向研发、生产、销售指定家电产品,并由政府财攻部门给予一定资金补贴的一项农村家电推进工程.家电下乡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统筹国内外市场的-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罗焰 《老区建设》2009,(12):37-38
大学生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响应时代号召,发挥了先锋队和生力军的作用,奉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本文从参与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和对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分析民族地区的现状,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村官"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解决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实现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