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渎职侵权犯罪呈发案多、危害大的态势,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加大了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办力度,坚决遏制了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确保了犯罪行为受到追究,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关于渎职罪主体的认定,是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重要方面,是正确适用相关渎职侵权方面法律的前提,笔者通过本篇文章对渎职犯罪主体的认定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飞 《魅力中国》2014,(25):298-298
渎职犯罪是对社会有及其危害性的犯罪。打击渎职犯罪也是反渎职侵权部门的工作核心。那么究竟何种主体才可以成为渎职罪的主体呢?在实际办案中检察机关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笔者也主要就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来做一个简单的调研-校长可否成为渎职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司法适用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由:其一在于食品监管渎职罪本身立法上存在诸多缺陷;其二表现在食品监管体系层面。鉴于此,食品监管渎职罪要走出其司法适用困境,需在厘清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各个方面的弊端,修正食品监管渎职罪的相关条款,强化食品监管渎职罪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耦合度。  相似文献   

4.
抢劫罪的认定问题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议和观点,尤其是关于抢劫罪的犯罪对象问题、抢劫罪的实施手段的认定问题以及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问题,更是法学理论和法学实践关注的难点和焦点。显然,明确界定抢劫罪的犯罪对象、掌握抢劫罪所采用的犯罪手段以及清楚了特殊的转化型抢劫罪的特点及构成,对司法实践的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5.
非法占有目的是大多经济型、财产型犯罪成立的必要要素。它是一种特定的犯罪目的,大多经济型、财产型犯罪都以非法占有目的为心理态度。对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以及认定上,学界存在较多的分歧,这使得非法占有目的更具有讨论和研究意义。文章意在通过比较法的相关角度,在明确非法占有目的之内涵的同时,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以便发挥其在司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厘清经济型、财产型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之界限。  相似文献   

6.
<正>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者行使职权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徇私舞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行为。从刑事法律角度讲,渎职犯罪的概念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渎职犯罪不仅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九章规定的各类犯罪,还包括第八章所规定的贪  相似文献   

7.
王晓燕 《魅力中国》2010,(8):106-107
受贿犯罪的主体中国家机关的规定看似清楚,但是理论和实践中要准确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确定其真正含义对于认定受贿犯罪无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次关于“公务”的认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本文通过厘清其中的关键,以便把握好受贿犯罪主体中比较难以琢磨的问题,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吕途 《理论观察》2002,(4):44-46
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在认定、案件审判、刑罚适用上与成年人犯罪主体有很大区别。在司法实践中 ,对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刑事责任的认定 ,应严格把握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的方式 ;刑罚适用上注意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原则、刑罚种类、执行方面的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9.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我国1979年刑法未对单位犯罪做出规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自然人犯罪开始向经济、社会领域日益渗透和发展。新修订的刑法虽然首次在立法中确立了单位犯罪制度,但因其规定过于原则化,导致在理论研究和司法认定中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单位成为犯罪主体的依据,确立了主体的行为,并就其对司法的影响及立法的完善进行研究和建议,以维护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0.
贩卖毒品罪是毒品犯罪中最普遍的一种犯罪。由于有时认定此罪难以辨别既遂与未遂,贩假与掺假,非法持有与贩卖,以贩养吸,诱人犯罪等问题;因此,对认定贩卖毒品罪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均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温建辉 《理论观察》2014,(9):100-101
《刑法因果关系新思考》一文首倡因果关系的逻辑分析学说,该文首次将刑法因果关系上升到逻辑的高度,并"科学"讨论了因果关系进程中的介入因素。继续的深入研究发现,因果关系存在于犯罪的所有形态中。在犯罪未完成形态中,存在且只存在充分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因果关系。在非直接故意的结果犯中,犯罪的认定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具有唯物决定性。在监督犯罪的场合,应当坚持责任自负的原则,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分别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相似文献   

12.
闫畅  张正菊 《魅力中国》2014,(27):288-288
信用卡作为新型现代化支付工具之一,因其便利、自助、经济的优势,已逐渐被公众接受并广泛使用。近年来,信用卡产业发展飞速,与此同时利用信用卡进行犯罪的行为也日益增多,立法和司法对信用卡诈骗罪的相关规定不够成熟,但是对某些特殊情况下该罪的认定还有很多争议。本文通过介绍目前信用卡在我国的使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而列出几种实务中认定难题的情形,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最后作一个简单的结语,希望能为解决信用卡犯罪认定的难题,尽自己的一点薄力。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我国刑法这一条款明确规定了玩忽职守罪的犯罪构成和处刑原则。玩忽职守犯罪属于渎职罪范畴,其主要特征:(一)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根据我国刑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依法从事公务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的窃电状况非常严重。而在司法实践中只能将该类行为归属于盗窃犯罪予以追究,但由于电力所具备的特殊性,在是否构成盗窃上存在诸多的认定难点.本文中笔者就窃电犯罪的构成以及现实中办理盗电、窃电类案件所存在的难点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挪用公款犯罪中,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这使得多次挪用公款犯罪的数额认定问题变得较为复杂。文章从公平、公正和罪刑均衡等刑法基本原则出发,对多次挪用公款犯罪数额的认定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在司法实践中处理这一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丁加瑞 《魅力中国》2014,(16):314-314
共同犯罪行为对于单独的犯罪行为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对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不同的做法或观点。根据刑法原则和有关共同犯罪理论分析了我国刑法典及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于共同犯罪规定和认定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引入日本学者的“脱离共犯关系”理论.在符合刑法的立法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析,就可以将共犯中止予以新的认定,最后就共同犯罪理论的完善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渎职罪的主体研究及立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刑法从1997年10月1日颁布后,对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都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同时对约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法律也进行了较大修改,修改后的渎职罪在学术界争议较集中的是对渎职罪主体界定的范围太过狭窄等一系列问题上.本文试就渎职罪主体界定的争议问题展开调查、探讨并加以评议,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徐勇娟 《魅力中国》2014,(9):308-308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最高形态的犯罪,严重影响到各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威胁到人类的自由与安全,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而有组织犯罪中止形态的认定对于犯罪嫌疑人罪轻与否的裁定至关重要,区分首要分子、一般参加者、从犯、胁从犯不同的中止形态的认定标准对于正确认定有组织犯罪分子中止形态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易磊 《魅力中国》2011,(15):230-230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信息传播的速度较为迅猛,网络和媒体等媒介对于交通事故的披露较为迅捷,在有关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的过程中,网络和媒体等所造成的舆论影响对于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将从这个视角来初探交通肇事犯罪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范飞 《魅力中国》2011,(3):219-220
本文从自首的概念、本质、认定以及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复杂犯罪情形能否认定为自首分别予以详细阐述。司法实践应根据犯罪人主观上是否有自愿接受国家追诉的心理和客观上又有积极自首的行为来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