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琦珍  万小磊 《魅力中国》2013,(23):316-316
湖南旅游资源丰富,亟待向外国游客推介.但来湖南旅游的境外游客并不多;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旅游资料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功能翻译论的角度探讨旅游资料翻译.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以湖南旅游景点为实例。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从中探讨旅游资料的有效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翻译是架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一座桥梁.冲破传统翻译理论"等值"概念的束缚,从一个新的视角--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汉英旅游材料可知,常用的翻译方法主要有省译、拆译、篇章整合与改写.  相似文献   

3.
图示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本文在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原文作者、源语文本、译者、目的语文本、译者以及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图示翻译过程。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必须掌握丰富的源语图示和目的语图示,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要善于察觉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间的认知图式差异,及时填补原文作者略去的信息,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构建新的图示,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姜慧慧 《魅力中国》2013,(29):270-270
高质量的旅游资料译本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涉及到对原文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通过对扬州旅游文本翻译资料的研究,译者一方面要保留异域特色,强调翻译对译入语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对有待处理的文化因素时所采取的舍弃文化而追求功能对等的交际翻译作法。  相似文献   

5.
张帆 《新西部(上)》2013,(Z1):131+127
文章概述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分析了中英旅游宣传资料各自的特点,举例介绍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旅游宣传资料实践中的应用,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该是原文,而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秀梅 《理论观察》2009,(5):141-142
互文性理论作为后现代文本理论,对翻译中文本的转换做出了新的阐释,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互文性理论视域下的翻译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互文性语言转换活动,其翻译中多重主体——作者、译者、读者都具有互文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对于翻译的主体性问题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针对这一问题可从广义的翻译和狭义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考虑。在广义的翻译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为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在狭义的翻译活动中,翻译主体为译者,体现在作为原文的读者、研究者的主体性,译文的作者和创造者的主体性。但以上各主体性之间是含有主体间性的。  相似文献   

8.
曹智娟 《魅力中国》2010,(33):265-265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一推理的过程,而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即涉及原语作者一译者一译语读者的双重交际,因而翻译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外国游客的增多,中文旅游资料英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旅游资料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从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出发汉英旅游资料翻译的策略包括增添、删减、解释、类比、改写等。  相似文献   

10.
李焱 《新西部(上)》2014,(3):87-87,79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旅游翻译背后的文化差异:审美差异、民族风情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对旅游翻译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认为必须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翻译产生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将旅游翻译这项跨文化交际活动做好.  相似文献   

11.
译者在翻译外交文本时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含义,也要使读者明白译文,这就需要译者了解外交翻译的语言特点.本文主要从句子层面、字词选择、俄汉双向翻译方面分析了外交翻译的技巧.句子层面翻译主要应分析原文,使其符合目标语的语法结构;字词选择要求应符合外交文本特点;俄汉双向翻译能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认为翻译是译者在翻译环境中的适应与选择.文物是附栽着悠久、深厚文化的具有价值的资料.因此,文物翻译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物翻译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其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提升翻译生态环境,提高译者素养并能够促进文物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业霞 《新西部(上)》2010,(3):120-120,12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在传统翻译理论研究基础上的进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批评的理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我们发现传统译论存在的不合理性,对翻译理论研究者有启迪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分张扬译者主体性而容易使其理论走向极端的弱点.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当把"忠诚"原则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使译文更好地被接受.  相似文献   

14.
译者在翻译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可以作为读者、研究者,又可以作为作者或再作者。认真研究和分析译者在翻译不同阶段的角色转变及其原因,对于展望译者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侯丽枚  迟锴 《魅力中国》2009,(19):78-79
翻译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决定的过程,译文文设法既忠实一原作者又取悦于读者。译者只能选择以作者为取向或以读者为取向。选择以读者为取向一般会采取异化手法,忠实于原文,昼保留原文的文化语言特色,选择以读者为取向则一般会采用归化手法,使原文的文化语言特色归化到读者的语言文化中,通顺易懂。但不是所有的决定都是译者自主选择的。译者对翻译手法的选择要是其译者的目的,译文的功用,以及各种制约因素,如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6.
董励  穆瑞新 《魅力中国》2014,(8):266-266
翻译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主要涉及到三个主体:作者,译者和读者。其中译者是沟通另外两个主体的桥梁,却始终面临着忠实于作者还是忠实于读者的问题。译者的选择决定了最终的译文效果。本文通过尤金·奈达与彼得·纽马克相关翻译理论的对比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示语是一种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特殊文体。以功能派的核心翻译理论德国翻译家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基础,为交通公示语的翻译提供理论支持。交通公示语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原标语的信息,最终目的是使读者按照公示语来行路。  相似文献   

18.
杨绛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女性作家和翻译家,其译作虽未与原创等量齐身,但是却成就卓然.杨先生在翻译实践中强调对原作和读者负责,注重合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可读性也极强.本文详细阐述和分析杨绛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9.
奥康纳作品中带有大量的宗教寓意,同时也设定了引起读者共鸣的节点.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的确定这些节点并进行恰当的翻译是译者翻译的一项任务.这也是帮助目的语读者接触源语文化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读者角度看广告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向公众传递信息并促使读者(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广告词应该从读者角度出发,广告翻译也应该以读者为中心.从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角度看广告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扮演着实现原广告目的的重要角色.广告翻译不仅仅要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 还要考虑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