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覃雅 《魅力中国》2010,(24):89-90
19世纪中叶俄国的司法改革确立了司法与行政分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审判公开等原则,建立了被告陈述和辩论制度、审判员终身服务制度、陪审员制度、律师制度等。改革动摇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标志着俄国开始由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立宪君主制渐进;维护了新阶层的利益,从法律上巩固了农奴制改革的成果,客观上推动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必须看到,改革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周通 《黑河学刊》2008,(6):20-22
东正教传入俄国后,长期保持教权与世俗政权紧密结合,在同俄国人的长期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聚合性特征。每当国家、民族遭遇危机和灾难时,东正教总是发挥着凝聚、统一国家与民族力量的内在精神作用,显现出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聚合力。  相似文献   

3.
张洪立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8):196-196,F0003
本文介绍了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中的俄国形式主义流派,以形式主义概念中的形式一词为讨论对象,阐述了形式这一词的概念和它的贡献,以及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建构了Form-form-content的框架,以此阐释了俄国形式主义流派中形式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罗斯皈依东正教以后,基督教的神权政治理念对于俄罗斯意识形态的构建与变迁带来了巨大影响,然而在此后的近8个世纪的时期内并没有在俄国引发哲学思考,即津科夫斯基在其《俄国哲学史》中所谓的俄国哲学的沉默状态,但是要考察俄国哲学兴趣是如何苏醒过来的,恰恰是要从这段沉默时期说起。  相似文献   

5.
1900年广学会译刊<俄国政俗通考>上发表的任廷旭翻译的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狗友篇>、<鯸鱼篇>和<孤鼠篇>是最早被译介成汉语的俄国文学作品.在之后的十几年间,又有普希金、托尔斯泰等十几位俄国作家的百余种作品被译介到中国来.其特点有二:一是由于当时派往俄国留学的人数甚微,因而大部分俄国作家的作品是从日文和英文转译过来的;二是当时白话文尚未流行,译介的作品多用文言文.  相似文献   

6.
税收是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解决战争经费来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弥补国家预算收入的严重不足,采取征收直接税、间接税和手续费的税收政策。沙皇俄国的税收政策对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世纪60年代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俄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可靠的信贷支持,这为创建近代化的金融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犹太私人银行就是在这一时期大量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时期俄国的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国家对专业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专业音乐教育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突出英才教育、极力培植民族音乐文化等.同时,由于从斯大林起社会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理论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缺乏活力的精神状态中,在这样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指导下的前苏联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禁锢.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传入俄国由来已久,在今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的中国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及敦煌艺术品,中国的绘画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俄国画家及俄国的绘画艺术,而敦煌艺术品则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对华侵略的历史.上述艺术品是研究中俄文化交流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疆与俄国较早就有了贸易关系,但双方的贸易从一开始就是以不对等的方式进行的。之后,俄国更是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新疆领土,经济上渗透掠夺新疆资源,新疆在此过程中成为俄国的原料供应市场和商品倾销地。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大批俄国犹太人纷纷移居中国哈尔滨,仅1921-1922年,在哈尔滨的外侨人口中,犹太侨民的数量仅次于俄国侨民位居第二位,约五千五百人.为何当时俄国犹太难民不去别的国家而选择哈尔滨作为避难地,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沙俄反犹排犹迫害是移居的政治因素;日俄战争与十月革命是移居的历史因素;中东铁路的修建是移居的经济因素;语言与风俗是移居的人文环境因素;中俄犹文化融通性是移居的民族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家宇 《黑河学刊》2014,(12):22-23
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广大女性受到最为严苛的束缚和压迫,随着思想意识的逐渐觉醒,女性们的反抗必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十九世纪的女性形象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在俄罗斯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对俄罗斯文学的推进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如《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达吉亚娜,《谁之罪》中的柳邦卡,《罗亭》中的娜达丽雅,《奥勃洛莫夫》中的奥尔伽,《怎么办》中的薇拉等,她们个性鲜明,形态各异,都犹如璀璨的明珠,放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俄国在未实施远东移民政策前,华侨按照地缘、血缘、亲缘、业缘等方式加入各类社团组织实行自制管理,衍生出了当时的“蛮子问题”,基于此,俄国地方当局通过划定华侨居住范围、实行护照管理、华侨自治管理、征收赋税等措施对华侨实行管理,这些措施间接地促进了华侨的自治和融合,增强了华侨间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地缘特征是影响外交战略诸多因素中最为稳定的因素。近代俄国地跨欧亚,领土广阔,为其外交策略提供了多重选择。复杂的邻国构成,使得近代俄国外交不得不在扩张与防御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决策。陆海国家的地缘特点,决定了争取出海口、反封锁是近代俄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军事经费的来源毫无疑问是任何一场战争都必须面对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寻找军事经费的来源是财政备战的最重要因素,没有相应的军事经费,战争就无从谈起。俄国在18世纪初成为世界强国之后,为了维持它的强国地位,坚持对外扩张的政策,连年战事不断。进入20世纪,俄国经历了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对于财政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的俄国来说,面临战争经费短缺是很正常的,而筹措战争经费则属难事。俄国战争经费来源主要有税收、债务和发行纸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迫使其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9世纪后半期俄国在西方扩张受挫,使得它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远东。在俄国聚焦远东之时,与它有着天然临界的朝鲜半岛,自然成为了它觊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俄之间山水相连,互为最大邻国,边界贸易频繁,耕作条件、生产结构相近。近代我国国力衰弱,东北地区遭列强入侵,俄国趁机割占大片土地的同时,其先进的农业技术也以多种形式向我国东北地区传播,变革了东北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有利于东北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为建国后中苏(俄)农业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俄两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9.
唐冠华 《魅力中国》2010,(24):94-95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处于西南边陲的西藏则成了俄英等国的重要侵略目标。作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沙俄在短短的40年的里总共向西藏派遣了多达13支“考察队”进行考察以为大规模的入侵西藏作准备。本文就沙皇俄国对西藏的考察以及面对俄国的侵略中国各方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60年代的"大改革"改变了俄国犹太人的精神面貌,此后他们开始缓慢地参与俄国文明的进程。60—70年代,"同化"和"融合"的潮流深刻影响着犹太知识分子,但是广大底层民众并没有真正参与这种同化的进程。80年代,席卷南俄的反犹"暴行"拉开了俄国反犹主义的序幕,"同化"思想遭到沉重打击,"俄国化"运动宣告结束,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对外迁移。19世纪最后10年,俄国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先进的犹太知识分子和工人为了革命理想投身到俄国革命运动当中,并成立了社会主义政党。这一时期,锡安主义者也广泛地开展政治活动。第一次俄国革命期间,纯犹太政党快速发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的民族纲领。1905年反犹"十月暴行"的爆发加剧了俄国反犹主义的浪潮,导致移民潮的再次高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