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镇化发展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的发展,带动其他规模较小的城市和镇的发展,并利用它们的发展分解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负效应,形成合理的城镇结构网络。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经济增长、政治稳定、民生进步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此,我们主要对中国城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目前中国城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36%,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因此,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集体土地利用政策及机制,寻求新的对策,对于保持我国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目标等的理解及结合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峰 《天津经济》2013,(5):33-35
城镇化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成为去年十八大和今年全国两会讨论的热点。而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完全城镇化,或称半城镇化。对于作为排头兵、人口已超千万的大城市而言,其半城镇化困局如何破解,成为深化城镇化建设需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天津为例,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定量分析了天津市的半城镇化程度,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从而提出了大城市半城镇化问题的破解思路,以期为大城市继续深化城镇化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再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努力方向。基于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与反思,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是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其演化路径显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这是城镇化的初级形态;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是城镇化的高级形态。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向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转变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3,(23):28-31
<正>城镇化水平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超过50%时,就到了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从人均GDP看,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人民币,按照当年汇率6.2855计算,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102美元,城镇化率达到了52.57%,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过程。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通过稳步发展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新"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这主要是针对目前阻碍人的正常流动的体制机制而言的;(二)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合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障碍。文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提出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合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合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推进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以及推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土地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可能遭遇的障碍,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得以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并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遵循帕累托原则、卡尔多改进原则、罗尔斯公正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新型城镇化有什么特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城镇化研究的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基本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至少要10年记者:城镇化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辜胜阻:城镇化是中国下一个10年的最大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十八大精神确立的"城镇化新政",不仅标志着我国改革的新起点、传递着平等的新理念,更预示着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红利。有专家预测,未来的消费需求会从2011年  相似文献   

1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抉择。新型城镇化本质,是通过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和能力,破除现有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文章试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定义特点出发,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进而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天莹  武振国 《北方经济》2014,(12):11-13
正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以及我国、我区城镇化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牧区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是我区今后城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注意把握好以下几大问题,对于我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城市规模总体上偏小,辐射带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内蒙古市辖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3个,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赤峰市;50-100万人口的城市4个,分别是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其余13个为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平均规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报告》2007,(126):1-17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承载力不强、城市运行欠佳、城市特色不强、社会矛盾较多、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和矛盾。分析其成因,除发展阶段和国情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外,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体制方面存在弊端,特别是规划体制、人口迁移体制、土地制度、财政体制、治理和管理考核政策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5.
吴明明 《科技和产业》2022,22(10):88-93
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以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为路径,提升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城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水平,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为3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所需的设施建设支出和其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测算发现,温州市“十四五”期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的新增需求为449.11亿元,人均公共成本为10.52万元。建议通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拓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融资渠道、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及财政资金重点向县城及小城镇倾斜来优化温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财政支出责任。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和城镇人口增长情况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基于对推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利用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商品房价格上涨和政绩考核是推动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文章建议政府应从土地征用制度和地方税制改革两个方面来改善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国平  孙瑀 《改革》2022,(12):36-43
以人为核心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受户籍制度等因素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尤其县城的宜居水平有待提升。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优化城镇发展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同时要强化城市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城市尤其县城的宜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恒 《理论观察》2011,(4):97-9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要想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总结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偏差。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城镇化发展方式,需要从外延式城镇化向提高城镇产业聚集水平和人口就业吸纳能力、增强城镇内生发展能力的内敛式转型.  相似文献   

19.
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城镇化",顺利解决几亿农民的身份转换,在城市里就业创业安身立命,享受城市文明,是一项十分宏大的民生工程。需要打破现有的制度框架,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保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深入细致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文化在社会化进程中对人民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意识现代化改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文化也是城市软实力核心。过去的城市化片面地追求城市空间的扩展,忽略了文化的传承保护,导致城市文化的缺失与不足。通过探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并为其融入新的时代内涵,以促进新型城镇化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