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的发展规律,推动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优化的主导方向是促使中国加快建设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构建与完善“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新的重大调整中,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需要遵循“多极多圈多带多区”的区域发展规律,以大中小城市为纽带,以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为“顶梁柱”,以现代化城镇为骨架,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展现一体化、融合化、特色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后,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指导思想和根本战略方针,形成指导建设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战略观。新战略观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充分体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指挥棒,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是经济发展"硬道理"的时代特色;充分体现发挥城市"火车头"的伟大带动作用,以城市利益共同体为主题,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实施以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创造沿海沿江(河)沿线沿路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新轴带;充分体现中国与世界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实施"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宝库的璀璨"明珠",成为新常态下指导城市和城市圈群发展空间新布局的伟大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城市规模结构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概念成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亦是现代城市学和空间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城市规模结构理论概念的内涵是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中,经济圈群概念范畴内的区域生产力空间配置,客观的决定了城市生产力布局演化的高级形态表现为理想城市规模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大战略实施已经取得的巨大实践成果,证明了我国城市在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砥柱性作用,以多极多圈多带多区为主导空间的新格局,在十三五规划期更加需要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以合理科学的城市规模结构,实现城市推动造极、建圈、联带、组区的巨大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 以资源和区位条件为基础。依托交通干线、中心城市和口岸,建设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海洋旅游业在现代海洋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是现代旅游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发展海洋旅游经济最具魅力的大区域之一,成为具有国内外强大影响力的发展海洋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新时代在继续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下,环渤海经济圈更加需要充分发挥全域拥有发展海洋旅游业的比较优势,把发展海洋旅游业放置于突出的地位,实现全域向海宜游新布局。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3万亿元(折合美元2.23万亿),进出口总额1.42万亿美元,分别居世界各国第4位和第3位。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关注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纲要》准确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标准,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国家规划文件中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区域互动机制的构建,明确了走向东中西各展所长、良性互动,地区间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收敛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阎勤  梁伟 《宁波经济》2010,(7):7-11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战略资源息息相关。“十二五”时期宁波亟需拓展新的战略资源,以适应创新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区域发展战略资源视角,“十二五”期间,宁波要加快形成以创新经济为主导、开放经济为核心、港口经济为基础、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宁波特点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创新经济、开放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四大战略资源既各为一体,又有机统一,共同支撑宁波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柏莉 《珠江经济》2007,188(4):18-20
长三角的迅速崛起引发了“珠三角失去竞争力了吗”与“长三角与珠三角孰优孰劣”的热点探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与竞争一度成为区域经济的热门话题。事实上,中国三大经济圈的相互博弈发展,绝不是两败俱伤的竞争贬损,也不是缺乏互动激励机制的简单合作,而是由“竞争”走向“竞合”,即竞争与合作相生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怎样进一步发挥作用和健康发展,人们在拭目以待:中国的经济奇迹般的发展到今天,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协调发展,已经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度,而民营经济怎样在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已经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引领,区域重大战略为核心,实现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目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各个地区、板块、城市群和都市圈共同发展,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局面.开展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新时期要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与区域竞争实现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推进中央主导的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推进区域合作步入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促进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锦州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制约锦州湾发展的因素和对策。锦州湾经济区蓬勃发展,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锦州湾。制约锦州湾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不健全:港口建设应着力打造锦州湾组合港:锦州、葫芦岛自身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朝阳、阜新及蒙东地区腹地经济欠发达。据此.提出开发锦州湾,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对策:建立锦州湾经济区政府协商机制;统筹港口资源,制定锦州湾港口资源整合规划和发展规划;促进锦州湾临港产业发展:飞地政策、锦赤铁路拉动锦州湾腹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区域一体化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渤海经济圈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在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强区域经济协凋发展的大背景下,环渤海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饥遇。国家“十一五”规划将滨海新区定位为在未来服务环渤海的现代化制造研发基地,并且明确要求继续发挥环渤海地区对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环渤海区域应加强各省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联合与协作,大力实施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相似文献   

14.
对环渤海经济圈中“三足鼎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德林 《特区经济》2008,228(1):51-53
环渤海经济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想,也是我国的发展战略。环渤海经济圈的基础是由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构成。由于这三个经济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长期自成体系,缺乏合作,形成环渤海经济圈中"三足鼎立"的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囚徒困境"反复博弈的结果,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形成的",而不是"建成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途径应当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制度,消除制度上的矛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5.
文章系统阐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历史演进与现时期的新格局。具体来说,我国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经济阶段→改革开放后体制转轨前中期的行政区经济阶段→改革开放后体制转轨后期的经济区经济阶段",目前我国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主要体现为: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区域经济增长重心北上西进、跨区域产业转移和重组势头显现,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主导地位凸显,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明显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跨国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16.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与大家共谋环渤海经济圈发展问题。在此,对“科博会”组委会的邀请表示衷心感谢!这次科博会就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举办高层论坛,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要求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我认为,加强统筹,推进合作,是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崛起和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18.
必须从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推进工业立市战略。作为农业县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准经济发展脉搏,确立工业立市思路,硬化措施组织推进,做到产业化推进、园区化发展、外向化牵引、制度化保障,工业立市战略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市域经济才能实现科学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7,(15):24-25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宏观框架完成“封顶”,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四大板块”正在共谋打破行政区划和体制的坚冰,朝着市场一体化的和谐新格局迈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迅猛强劲的喜人态势,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东吴 《港口经济》2011,(12):1-1
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日益多元化,新兴经济体的地位明显上升。面对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如何才能确保中国港口高质量的增长?港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国内市场,在新格局下,必须把投资视野放得更宽,制定更有效的区域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