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分析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在2015年左右迎来第一波产业化高峰,一些汽车企业将推出一批新能源汽车量产车型。  相似文献   

2.
《浙江经济》2014,(13):35-37
浙江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预计未来一段时期节能环保产业增速将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到2017年产值规模有望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重点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技术装备制造业、环保技术装备制造业、 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环保服务业六大领域。  相似文献   

3.
《广西经济》2010,(7):20-21
去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19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软件、传感网等六大新兴产业的产值超过1.5万亿元,其中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增长66%、30%、22%和21%。在金融危机面前,江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是快速的,成效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已成为各国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面临第四轮重构,汽车产品将向安全、节能、环保方向迈进,“新能源汽车”概念也随之成为业界关注重点,新能源汽车成了各国竞相研发的目标和追求。因此,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都纷纷加大了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应用力度。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不断探索,在汽车领域中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呼之欲出。从环境及资源的角度来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实际上就是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重要组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汽车行业还是对国家的节能政策都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扶持,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和产品的广泛应用.加快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能源乃至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报告》2006,(169):3-9,F0004
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都应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情景分析表明,高速情景下2020年当年发展节能环保汽车能够节省3991万吨原油.节油量相当于当年我国石油总需求的8.9%,汽车用油的14.3%,石油进口的16.0%,节油效果非常显著。另外,在高速情景下发展节能环保汽车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50万吨,相当子将当年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削减10%。  相似文献   

7.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简称《安排》)。《安排》指出,2009年,我国要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大推广力度;推广节能灯1.2亿只;支持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  相似文献   

8.
据悉 ,我国在 2 0 0 1年将重点抓好工业节水、节约和替代石油、洁净煤技术示范和推广、资源综合利用 ,发展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据介绍 ,有关目标还包括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 2 0 0 0年的 340立方米降低到 310立方米 ;水的重复利用率在今年的基础上提高 2个百分点 ;环保产业产值增长 15%左右 ;组织实施 2 0个节能环保重大示范工程 ;全国县以上工业 (不包括非独立核算企业 )“三废”中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 50 % ,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为 6 0 % ,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为 4 5% ;全国废…  相似文献   

9.
《首都经济》2013,(10):3-3
节能环保产业有望快速成为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前小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了今后3年的发展目标,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陈克新 《中国经贸》2013,(21):22-22
继不久前国务院研究部署治理大气污染以后,最近国务院又召开常务会议,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进行了总体部署。按照部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对于中国钢材市场,将会产生三重利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招标》2009,(38):43-44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新能源推荐目录》),该目录将推动新能源补贴政策具体实施,并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路线实施引导。  相似文献   

12.
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发展契机。5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继续做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5月底前有关部门要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在讨论中,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仍需确定最终补贴方案。其中,为引导电动车的持续消费,新能源汽车补贴可能不会直接补贴给消费者,而是转为补贴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家863计划五洲龙混合动力环保客车示范运行启动仪式"在深圳会展中心东广场隆重举行。科技部万钢部长、张来武副部长,深圳市许宗衡市长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万部长在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积极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此次科技部在深圳、上海等几大城市率先启动的863计划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项目,以及未来将在此基础上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推广应用行动,充分体现了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决心,并彰显我国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也是我国拉动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万部长高度肯定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一贯重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给予的前瞻性关注和支持,使得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万部长希望深圳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深圳乃至全国的推广应用,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可以说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当前缓解节能减排压力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我国汽车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过去的10多年里,我国通过各种政策的鼓励和引导,投入巨资进行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已基本具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产业化发展基础。在高效动力总成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6月12日,以"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为主题的"2010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本次展会突出展示了《"绿色北京"行动计划》中绿色建筑推广工程、绿色交通出行工程、新能源利用工程中的亮点企业和技术。节能、新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是今年的展示重点。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抓住世界金融危机后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做大做强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环保节能、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因此,立足河北廊坊实际,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利于廊坊经济国际化的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复杂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众多,文章从节能环保产业结构优化角度对廊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研究,从而利于廊坊节能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天津市为我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结合滨海新区生态城的建设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发展潜力。通过实地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了解到天津市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评价与态度;继而运用SWOT矩阵分析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给出相关应对策略。最后,就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推广的相关政策进行评估并特出合理化建议,探索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模式,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编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从4方面着手逐步出台有关政策,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GDP的7%-8%,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重点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的国际化,鼓励这七大产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并购,吸收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