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必须建立起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关键任务。那么,什么形式的市场才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呢?或者说社会主义市场的模式是什么?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的市场模式必须要反映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两大要求:一个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内在的广泛联系,一个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有计划运行。因此,社会主义市场模式应具有广泛性和计划性的特点。本文试图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勾画出一个粗线条的社会主义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2.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核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市场决定计划,计划对市场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应当建立在以市场为中心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决定计划,计划服从于市场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调节社会资源的两种手段,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计划与市场关系中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市场居于主导地位,市场决定计划,计  相似文献   

3.
<正> 一、计划与市场的同一性问题计划与市场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里说的计划与市场是运行机制意义上的)。几十年来,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无数次的讨论,发表了许多意见。人们大都将二者作为两个独立的实体来考察它们的关系,也就是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纯粹的计划经济模式,也存在着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实践者的任务似乎就在于如何对二者巧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在我国理论界的讨论中,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突破传统理论,承认了市场调节的作用,把它作为一种补充的调节。第二次突破是认为计划与市场不是“板块”式地发挥作用,而应该是“渗透式”发挥作用,不存在主和辅的问题;第三次飞跃是认为“计划与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并具体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模式。我们体会,计划与市场  相似文献   

5.
对宏观经济实行分层次控制,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我谈一些看法。一、如何认识分层次进行宏观控制首先,应当从计划与市场、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两者的有机结合来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把集中型的计划管理模式,改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是要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与市场、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有机结合的经济机制。一方面,以国家全局性经济计划来制约  相似文献   

6.
设计经济体制尤其是计划体制改革的方案和步骤,首先要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经济运行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我认为,这是一种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合二而一”并使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理想的、长期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 一、粮食流通中计划与市场结合模式选择粮食流通中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一)外部结合式.基本思路是: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各有特定的调节范围,各管一块,即实行"双轨制".根据这种方式,在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时,着眼点是如何划定两种机制的调节范围,即哪些划入计划管理,哪些划入市场调节,其内容包括粮食购、销、调、存各环节在数量、品种、价格上的双轨制,在此基础上,计划管理部分必须管住管好,市场调节部分应放开搞活.  相似文献   

8.
杨永朴 《经济纵横》1990,(11):35-35
<正> 一、怎样看待“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个模式基本上是当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不是社会主义所应追求的目标模式。舍此不论,仅就这一公式本身来说,在实践过程中也行不通。首先,国家调节市场的中心内容是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国家要调节市场供求关系,首先要运用各种手段去调节企业的供给需求,否则,所谓国家调节市场就是空的。这说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离不开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诱导和调节。其次,既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就存在着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两种方式,一是计划配置、二是市场配置。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个模式,实际上否定了资源配置的计划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 在过去几年里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理论见解: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以下简称“结合模式”)来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与这一见解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要求我们继续探讨并作出新的选择。一、理论基础一个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它的运行调节机制。“结合模式”的特征是,按照一定的范围划分,使计划调节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共同作用于经济运行之中,即计划与市场的二元机制。依此规定,“将市场机制引入计划经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表述,都属于“结合模式”。归纳起来,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商品关系界限论”。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一直努力构建的是一种“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计划与市场相互渗透的调节模式。这种模式无论从逻辑或现实的角度看都相当吸引人,然而这种似乎完美的调控模式在现实操作中却失灵了,总量失控,结构失衡。毛病出在什么地方?这里有两个答案选择:1.是否我们的国家参数调节市场模式选择失误。2.是否现行调控模式有某种功能性缺陷需要完善,或是与现时的经济运行不合拍,如果宏观调控模式本身相当完善,或者宏观调控模式所要求的经济环境无法实现,可以承认我们探寻已久的调控模式选择失败、但事实不是如此,而是这种模式在现阶段并没有运行到位、现行宏观调控模式所具有的界度和力度与现实的经济运行不相符。具体而言,存在下面几个问题,我们以调控系统具体操作的步骤为序进行分析: 1.向调控系统输入国民经济计划参数是调控机制运行的第一步。然而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国民经济计划参数本身是否是国家模拟市场得出的符合价值规律的参数,这是关系到调控机  相似文献   

11.
<正> 刘国光同志自70年代末以来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诸如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目标设计、经济体制改革起点模式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外部环境等等。一、清算与突破正如刘国光反复强调的那样,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经济模式的一个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首先需要对传统理论来一个根本性清算。他自己就是在我国较早进行这种批判性研究的一位经济学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被传统理论搞得最为混乱的问题之一。1979年他就批评了把市场同自发性等同起来和把计划经济同自然经济混为一谈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结合的主张。80年代初,他在计划与市场如何结合问题上提出了两点有价值的见解。第一,作为  相似文献   

12.
经济模式实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我国改革前的传统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模式,其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是权力集中的行政计划,市场表现为行政计划的消极替代形式,行政计划的制约矫正形式缺位,因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经过几十年的不无痛苦的实践摸索和理论探求,人们终于认清了这样一个事实: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在本质的意义上是要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实质上是自然经济)模式转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观察,这也就意味着从传统的单一的计划模式转为有计划的市场模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就是放大市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金融运行机制,建立起“以市场金融调控为主、计划金融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型金融运行机制。一、金融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从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与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金融运行机制大致有三种模式,即计划金融运行机制、计划——市场结合型金融运行机制和市场经济型金融运行机制。其主要区别是: (一)金融组织结构不同。在计划金融运行机制中,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并不存在,信用  相似文献   

15.
市场型宏观计划调控同传统宏观计划调控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以企业为直接调节对象,而是以市场为直接调节对象,是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进行国民经济的计划调控。根据对市场变量的不同控制方式,市场型宏观计划调控可以区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金融企业间广义拆借市场是笔者的定义,以示区别于同业拆借资金市场。金融企业间广义拆借市场(以下简称市场)是指专业银行系统内部各信贷机构之间、各专业银行行际间、在信贷资金与信贷指标分别管理的情况下,为了平衡资金及计划的具体执行,协调资金与计划理论模式及操作而进行的跨地区、跨行际调剂的关系总和即包含资金同业拆借市场和贷款指标同业拆借市场。这一市场的基本含义可作如下描述: 1.市场主体是各专业银行具有法人资格的信贷机构。非法人信贷机构只能委托代理人参与市场融通活动。市场融通的对象是市场主体拥有暂时闲置的信贷资金和信贷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 邓小平同志在年初巡视南方时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些重要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一个崭新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计划与市场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18.
周登科 《经济问题》1991,(12):29-31
最近,我国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就农村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造成我国农业萎缩徘徊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份额太大,只有强化直接计划干预,农村经济才能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还有人认为,市场化是再次调动农户增加农业投入的新动力;但绝大多数同志都赞成“板块模式”的设想,即对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副产品实行直接计划调控,而对那些需求弹性大、市场供求偏松的农副产品则主要实行市场调节。本文试图结合农户的投资行为,对上述三种观点进行深层次透视,并从中悟出一个农村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设计新的计划体制模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计划体制模式是经济体制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计划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为加速新旧体制模式的转换,我们必须精心探索和设计新型  相似文献   

20.
蔡行秀认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模式,是以企业为基础,国家为主导,市场为中介,通过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通过市场的媒介和枢纽作用,把宏观主体(国家)和微观主体(企业)结合起来,以计划指导下的市场为核心的经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