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技术创新与结构升级的政策不能一刀切,应在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使生产率提高的源泉逐步替代人口红利源泉。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该辩证的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从我国现实出发,比较优势理论面临巨大挑战: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比较低,数量上的优势无法掩盖质量上的缺陷;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不可能长期存在。从未来社会发展过程来看,过于强调比较优势理论,会使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强有力的人力支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形成,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安全。我们应该从比较优势陷阱中走出,以一种全球化的视野和长远发展的眼光,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政策制定的焦点之一.本文正确理解和把握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的应用,从而辨证认识和发挥我国劳动力密集优势.  相似文献   

6.
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纺织业的冲击力度最大,本文从贸易格局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纺织业之所以受害最深的根源是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只是依靠我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走了一条低附加值,地产业链的出口路线,如果长期走下去,我们的纺织业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所以我国纺织业应抓紧机遇,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政策制定的焦点之一。本文正确理解和把握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的应用,从而辨证认识和发挥我国劳动力密集优势。  相似文献   

8.
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纺织业的冲击力度最大,本文从贸易格局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纺织业之所以受害最深的根源是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只是依靠我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走了一条低附加值,地产业链的出口路线,如果长期走下去,我们的纺织业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所以我国纺织业应抓紧机遇,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2005年中国省区工业细分产业数据,考察了劳动力流动与我国地区出口比较优势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流动性较大的地区会在产出波动性较高的行业进行专业化生产,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同时,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禀赋等传统比较优势影响因素之后,本文的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实证结果对于我国各地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调整地区出口结构,保证地区出口和经济的稳步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0.
金一彪 《中国招标》2009,(33):51-54
廉价的劳动力一直是中国进出口贸易中贡献率最大的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也一直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与国际贸易。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渐形成,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还能持续吗?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对我国的劳动力优势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鲍务英 《北方经济》2008,(14):14-15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把比较优势看作是静态的、不变的,强调依据资源禀赋状况确立主导产业;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变动的,强调有选择地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实践中要立足现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创造动态比较优势,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比较优势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从显性比较优势看中国后发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数量变化的历史现实,分析了比较优势在中国的适用情况。本文通过对显性比较优势的阐述来引入中国实际总出口方程,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比较优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论证了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后发优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李俊  胡峰 《世界经济研究》2013,(6):66-72,89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及其他经济环境的变化,代工企业正面临比较优势的削弱。失去比较优势的中国代工企业未来会转向何方?是在中国国内布局做一定调整,转向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内陆?或是转向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东南亚及南亚国家?还是直接撤回劳动生产率高、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发达国家?本文通过对代工企业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论述比较优势丢失的原因,并对代工企业可能转移的路径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浙江紧紧抓住了几次大的发展机遇,形成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浙江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浙江省企业家群体优势;浙江劳动密集型和中低技术加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对优势劳动力的吸引力;浙江民营企业与城市化互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比较优势;浙江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5.
鄢平 《特区经济》2010,(6):298-300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劳动力市场低配置效率现象。通过梳理企业内生价值创造、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可能存在的内在逻辑联系,文章论证了影响企业劳动需求的基础条件,指出劳动力市场低配置效率现象的原因是企业的内生价值创造非优,从而为透视我国劳动力市场用工问题开辟了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成本提高条件下如何保持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蔡昉 《开放导报》2007,15(1):26-32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许多人担心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被削弱。文章认为,对此既要防止无所作为,又要避免反应过度。只要能够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可以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的收益,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源泉。应通过改善就业、再就业环境,挖掘劳动力供给的制度潜力,延缓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避免对劳动力市场的过度干预;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有效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减少劳动力成本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论复合比较优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论争,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应该以比较优势抑或竞争优势为基础。本文旨在从内生和外生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进行扩展,从而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之下,为贸易理论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分析基础。最后,从发挥复合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发展透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少兵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18-21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发展的成功在于从宏观上遵循了比较优势战略,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价值链低端,过分依赖廉价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又使其落入"比较优势陷阱".从积极意义上讲,遭遇国际"反倾销"和国内加工贸易新政的限制,对于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发展从发挥比较优势转为提升竞争优势而言未尝不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高新产业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在发展高新产业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国未来20年内的必然选择,它对于积极发展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外贸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本文详尽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自身存在的严重缺陷,同时,也对我国外贸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不适应性作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比较优势战略不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