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重大战略决策,深得全党、全国人民的拥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求增加农村生产要素的投入,还要求在生产关系方面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而在农村生产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是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所有权,建立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总是以特定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来作出安排,并通过其不断调整和转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制度。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土地制度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制度性问题。该文采用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土地制度主体化改革的构想,希望能够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产权角度出发解决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我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繁多,其根本原因乃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残缺,产权流转不畅,农民的产权主体地位不明晰。本文提出要解决目前我国枉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明确产权主体,建立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从法律上强化对集体土地产权的管理,朝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多元化的方向变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作为“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的内容之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被置于重要位置。《“十二五”规划建议》除继续强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外,特别指出“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法制化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明晰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首要问题,可以说中国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所有权的问题。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是农村一切经济制度之根本。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村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当前,农村土改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以权属管理和用途管制为核心的现代土地管理制度。具体而言,要加快确权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土地改革,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制度建设,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有效途径,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发展农地金融,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使城市和农村土地存在巨大的价格级差.近几年,土地转让收入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从以宅基地为主的村庄占地中腾出土地复垦,指标可以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掀起了一场"农民上楼"运动.农民出于自身利益,不愿上楼.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人认为这是我国的又一次土地革命,有人认为这是我国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土地流转将何去何从?文章试通过回顾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随土地制度改革的变迁,得出土地流转是我国土地政策的必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或国有将会长久不变;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再一次为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提供后续动力,土地流转应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使城市和农村土地存在巨大的价格级差。近几午,土地转让收入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从以宅基地为主的村庄占地中腾出土地复垦,指标可以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掀起了一场“农民上楼”运动。农民出于自身利益,不愿上楼。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与保障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地农民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而产生的失去土地的农民。现代农业经济理论认为,每征用一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业。1987~2001年,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70%以上为征地,意味着至少有3400万农民因征地而失去或减少了土地。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从2000年到2030年的30年间,我国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从现有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看,他们是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那么,如何保证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解决农民在土地征用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影响农村繁荣稳定、城市化顺利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