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通俗文学创作十分繁荣.比较之下,通俗文学的批评显得相当冷落,即使是这些很零落的批评文章有些也很难说服读者,为什么呢?是批评家们不够努力么?显然不是。在我看来,是众多的批评家对通俗文学的性质认识不够,以至于对通俗文学的批评方法掌握得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2.
海瑞"骂"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这里的骂,不是真骂,而是直谏。谏,也就是批评,只不过批评的对象是上级而已。海瑞批评皇帝,言辞激烈,对象残暴,因此他准备好了棺材,但结果是暴君嘉靖暴怒之后反复阅读批评奏章,至死都没有杀海瑞。而下狱的海瑞,在得知嘉靖皇帝驾崩,自己将被释放之时,却没有为即将到来的自由欣喜,反而为被他"痛骂"的皇帝痛哭流涕。在这场批与被批的较量中,一个看似愚忠,  相似文献   

3.
林育川 《开放时代》2012,(12):146-154
在2008年出版的《拯救正义和平等》中,柯亨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做出了较为系统的批评,并且提出把正义从罗尔斯的建构主义方法中拯救出来.然而,柯亨对罗尔斯建构主义方法的批评实际上仍然服务于其平等主义的立场,他所拯救的正义不是别的正义,而是“作为平等的正义”.通过对柯亨的新作以及罗尔斯的支持者所作的回应的分析,笔者认为,尽管柯亨的批评有助于罗尔斯的支持者重新检视和反思罗尔斯正义论的某些基本原则和观点,但柯亨的平等主义正义观的缺陷同样突出,因为他的社会主义平等主义立场以及平等主义正义观的理论决定了它的理论注定是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4.
做教师的,批评学生是难以避免的,如何做到成功批评就需要我们自己斟酌.本文从批评的不同结果谈起,强调了热爱和尊重是成功批评的重要条件.并且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深入浅出的谈了批评语言的艺术性,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5.
张珏离开公司了,原因是他觉得他的上司为了一件错不在他的事情而对他大加批评,张珏尝试为自己辩护,但上司却更加恼火,张珏被激怒了,当场就说不干了。  相似文献   

6.
在《东风·西风》中,赛珍珠运用双重视角,同时塑造出了两个“他者”形象。首先,她以叙述者的视角为西方受众塑造了“意识形态”的中国他者形象;其次,她在东方语境中为自己国家塑造了一个“乌托邦”的他者形象。而这两个他者形象的参照系则是赛珍珠心目中虚幻而完美的美国。  相似文献   

7.
陈多友 《开放时代》2010,(7):140-150
在小森阳一看来,“后殖民主义”话语中带有浓厚的西方“口音”,因此,他所主张的“后殖民主义”并非以美国为代表的“后殖民批评”。他指出,现在世界上所出现的所有事态,都只不过是欧美日原帝国主义列强国家所建构的、殖民主义世界的产物,因此,真正的后殖民主义批评应该将责任与斗争的方向性并提。正因为所有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现象都在一种地缘政治学的力的关系和霸权斗争的关系中展开,所以,对之必须采取批判态度。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负上实践的责任,才是“后殖民批评”的前提性立场。  相似文献   

8.
谢翔 《新经济》2003,(7):83-86
因为问题明摆在那,一种方式不让说,就换一种方式,小赞扬大批评,或者小批评大赞扬.高调总有唱过的时候,疑问既然存在,就会有说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华佗是东汉末年安徽亳州的一位名医。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不仅成了医生们心目中的楷模,而且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敬仰。特别是他“治贪”之巧妙,令人拍案叫绝,赢得了人们的世代颂扬。  相似文献   

10.
人们经常把米尔顿弗里德曼与哈耶克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20世纪最卓越的经济学家。哈耶克曾在访谈,文章、专著中提到过,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讨论过弗里德曼。但我们不能说哈耶克敬佩弗里德曼——尽管他曾认真思考过弗里德曼的思想,并根据他的批评修正过自己的观点。对弗里德曼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他确实曾直截了当地说过,哈耶  相似文献   

11.
王宾 《开放时代》2001,(8):116-118
从“先验”到“超验”,从“运作方式”到“经济学”,这只不过是当代西学东渐中“六经注我”的冰山一角。好在还有西文原著可读,不至于越读越糊涂。不过,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那些仅靠汉译/汉释来把握当代西方批评而且西学中用的批评家同胞们,会沿着这条“六经注我”之道走多远呢?  相似文献   

12.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不外乎三个:人均收入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虽然这些指标频频遭到非经济学家的批评,但一般经济学家对这些批评并不采取认真对待的态度.阿玛蒂亚·森是经济学家中的另类,他是为数不多的既在主流经济学界中享有很高声望,同时又能超乎经济学之外与其他社会科学家及人文学者对话的经济学家.在其新著《作为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批评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中国古典批评形式"诗话"如何被现代批评话语所取代.二十世纪中国在社会实践中对现代化的追求以及在思想价值领域对现代性的认同,是西方现代批评话语得以在中国移植的历史背景.传统与现代美学价值的对立正是在这种对现代性的构造过程中产生的.八十年代文艺界关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讨论实际上忽视了现代文学批评的这一思想与历史背景.回归传统或重建中国特色批评话语的诉求仍然是现代性思维中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的表现形式,只是将天平倾斜到传统的一端.  相似文献   

14.
张俊峰 《时代经贸》2010,(16):232-232
做教师的,批评学生是难以避免的,如何做到成功批评就需要我们自己斟酌。本文从批评的不同结果谈起,强调了热爱和尊重是成功批评的重要条件。并且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深入浅出的谈了批评语言的艺术性,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15.
美国会计学者W.K.Scott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然会选择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  相似文献   

16.
李宏顺 《时代经贸》2007,5(12):213-214
本文试图对黛丝德蒙拉进行新的诠释.毫无疑问,她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角色,在整个的剧本艺术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心的批评家与读者可以发现,黛丝德蒙拉在剧中由积极主动突然转为被动服从,前后判若两人,这一现象使无数的读者乃至批评家迷惑不解.本文试图探索黛丝德蒙拉的心理历程,并通过她对奥塞罗行为的反应及其与爱米利亚不同的婚姻态度,我们发现黛丝德蒙拉坚信,任何对痛苦的矫正,如果不能挽回她的爱,只会成为进一步的损失.而正是这种信念恰好能够解释她的巨变.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进程,面对来势汹汹的全球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国家边界的消减,文化的多样化,使得原有的文化认同遭到威胁,人们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文化漂流者。但同时,在与他者文化的交流中,文化混杂性加强,并且通过他者加强了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并且不断对他者文化熟悉、内化,从而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理学的沉沦     
我在《理学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对理学作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概括:“理学是一种学圣人的思想运动.”这一概括有别于海外新儒家对理学所作的“内圣外王”的概括.“内圣外王”的话本出自《庄子》,宋明理学家很少使用这样的语言,而更多谈论的是“学圣人”,以致出现圣学与俗学的标分、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的对峙,并常招来空虚不实的批评.而最具典型意义的批评是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上所载:“尝闻乡曲沈子固先生云:道学之党,名起于元祐(哲宗1086—1093年),盛于淳熙(孝宗1174—1189年),其徒甚盛,蟠结其间.假此以惑世者,真可嘘枯吹生.凡治财赋者,则目为聚敛;开阃捍边者,则目为粗材;读书作文者,则以为玩物丧志;留心吏事者,则以为俗吏.盖其所读书,止《四书》、《近思录》、《通书》、《太极图》、《西铭》及《语类》之类,自诡为绝学.首正心齐家,以至治国平天下.故为之说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前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相似文献   

19.
汪晖从查尔斯·泰勒所构创的"承认的政治"理论出发,讨论了"承认的政治与权利自由主义"之间的理论冲突,并批判了拒绝将"集体性权利置于个人权利之上"的西方"权利自由主义"以及那些"拒绝对实际的历史关系进行批判性思考,拒绝从当今世界的变化中理解自己社会"的中国的"庸俗的自由主义者".本文拟在"多元的现代性"的理论框架下回应汪晖对权利自由主义的一系列学理批评.  相似文献   

20.
世纪末的文学艺术,急切地呼唤批评。缘由出自两方面:一是奔跑了百年,喘息之间,需要听到读者、观众的声音;二是新世纪的曙光冉冉升起,更替之时,需要接受历史与美学的评判。 批评是文艺家进步与提高的动力 邓小平指出:“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接受有益的意见,常常是艺术家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动力。”(《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3页)一个世纪的文学艺术实践证明,凡是接受批评,认真倾听来自生活的声音,来自百姓的评论的文艺家,他的作品就越深入人心,历史痕迹就越深。 文艺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而批评则是其发展与提高的促进力、推动力。在文艺批评的标准上,邓小平从他一贯务实的思想风格和工作风格出发,从强调工作实效的角度,确立了“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验收标准。他说:“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