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新疆乌鲁木齐市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教育均衡的第一步,是让教师流动起来。从今年9月1日起,乌鲁木齐市522名老师在学校间相互交换,强校老师到弱校任教,弱校老师到强校学习。"教师流动了,就意味着备受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热点学校流动了。"市教育局局长胡军海说,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可异地建立分  相似文献   

2.
根据南京市教育部门最新的决定,从今年9月起,各区将开展教师和校长的区域流动工作,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离法定退休年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以及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必须在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间进行交流.无独有偶,浙江省教育厅最新出台的《浙江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每年要有15%的优秀教师要从好学校流动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今年下半年选择试点、制订细则,明年在区域内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老区建设》2013年第11期《编读往来》栏目《优秀教师大量流失是老区教育之殇》一文,道出了老区优秀教师流失非常严重的问题,开出了"方子"——地区薪资待遇差异太大是流失的根本原因,看到这样敢说真话的文章感到很解渴,但笔者稍感遗憾,为何?不下药——没有提出解决优秀教师大量流失的举措。如何下药?教育部明确提出,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目标是3至5年内县域交流制度化、常态化。这就是一种刚性约束,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劳动力断层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量优秀人才特别是农业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抛荒、弃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生产,致使农业劳动力可能出现断层现象。文章在分析农业劳动力断层这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等建议,以期使我国农业走上  相似文献   

5.
李震峰  崔巍 《特区经济》2004,(12):181-182
一、四川省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四川省教育投资短缺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已有的学校教育的运作来看,四川省许多地区的学校都已出现负债问题。在许多农村中小学中,教师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问题已是司空见惯,不少地方的老师一年只能领半年的工资。教师的工资问题严重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外出打工和跳槽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玮隆 《东北之窗》2010,(9):21-22
为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校、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政策,有些省市还改变教师管理模式。由教师的“校管校用”变为“县管校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交流流动,促进了校与校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地区农村在内外两个动力的驱使下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大了周围城市的发展压力。为此,必须通过转变农民从业观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村社会建设模式等途径,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有序流动,推动陕北及周边地区社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日,年轻的张老师拿了一叠暑期外出培训的发票请校长签字报销。在我的记忆中,近两年内张老师参加的培训已达两次以上,学校100余人,一次都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大有人在。 教师培训,就目前基层学校而言,尤其对西部农村学校而言是稀缺资源。培训资金投入大,参训人员名额少。一到寒暑假,有限的几个指标分到基层学校,真是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及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显著,导致农村学龄儿童急剧减少或大量流失。农村生源的减少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客观原因。从农村布局调整发展进程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教育质量,促使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些地区不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过度撤并学校,导致义务阶段学生辍学率提高,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学生的安全隐患因素增多,超级学校现象普遍出现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受经济拉力影响,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农村人口流失现象严重,这个现象在边境地区尤为明显,然而,边境地区的人口安全对维护边疆安全、巩固国防、发展边境地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蒙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为例,研究阐释了影响中蒙边境地区人口现状、流失因素及公安边防部队在边境管理活动中的影响和防范举措,以期为解决中蒙边境及其他边境地区人口流失问题带来借鉴,指导边防部队未来的边境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但是农村教育长期落后的现实使农民子女难以接受良好教育。农村教师流失,农村人口流动不仅使乡村凋敝,也使乡村学校迅速衰落。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使乡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乡村学校布局调整成为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西“一线”(交通干线)“两点”(城市郊区、小集镇)地区的农村,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不少农民(包括一部分城镇的居民)云集马路两旁,有的摆摊设点,有的开店办厂,有的兴建市场,有的承包开发路旁的荒山荒水等等:呈现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这种经济现象还在进一步扩大发展,大有不可阻挡之势。  相似文献   

13.
近日,年轻的张老师拿了一叠暑期外出培训的发票请校长签字报销.在我的记忆中,近两年内张老师参加的培训已达两次以上,学校100余人,一次都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大有人在. 教师培训,就目前基层学校而言,尤其对西部农村学校而言是稀缺资源.培训资金投入大,参训人员名额少.一到寒暑假,有限的几个指标分到基层学校,真是杯水车薪.但就是这几个有限的指标,在近几年安排落实中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具体在基层学校有如下体现.  相似文献   

14.
分数啊,分数     
张文高 《中国西部》2011,(4):121-121
不惑之年的我,蓦然间两鬓已悄然白发丛生。近日胃部隐隐作痛,连带着肋下部。怒气始终未消,那一幕始终缠绕着我,挥之不去。也许是性格使然,但这种痛疼却从来未有过。新校长在开教师会时不经意地透露:"要好好教啊,我校老师多,镇领导说,下学期要从我校调走3位老师,到偏远缺老师的薄弱学校任教,我们要按教学成绩划出后三名。"  相似文献   

15.
张培元 《中国西部》2014,(9):105-105
<正>目前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编制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差编率都在20%以上。而且,每年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要求进城或调到县城周边,或者到党政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以致一些学校缺乏教师无法开课,造成学科教师短缺,教师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年轻教师大多想调走,山区农村学校的教师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老教师多是民转公教师,  相似文献   

16.
周瑞天 《发展》2007,(12):115-116
一、甘肃省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滞后,一方面是因为我山区小学远离乡镇,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给年轻教师的调入和教师的信息获取带来极大的不便.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多是转正的当地民办教师,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且半边户居多,双职工极少.他们很少接触外界的教育信息,极少订阅资料,环境差,设备少.长久以来造成了信息闭塞、思想僵化、教法陈旧、缺少创新、质量低下,影响了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我省山区教师继续教育所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甚少,近几年投入的增幅也很小.  相似文献   

17.
薛玖红 《魅力中国》2010,(25):252-252
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这些现象则更加经常出现,它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是对一个特定儿童群体的称呼,一般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长期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尤其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我国当前儿童权利保障、儿童福利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因人数巨大、分布广泛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众多问题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儿童权利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清理工作中,针对一些村在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中存在涣散、混乱的现象:有的私下发包但未签订合同;有的已签订承包合同的,但承包价格不合理;有的承包款收取不及时;有的合同到期未及时发包造成集体资产资源被无偿占用等存在问题,我们通过采取"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统一平台运行"的管理模式,有效地规范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购置、处置和交易行为,杜绝了场外交易和暗箱操作,避免了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促进了生产要  相似文献   

20.
《现代乡镇》2012,(9):60-66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完成商业化改革后逐步退出了薄利的农村市场。与此同时很多银行取消在县级分支向居民贷款,仅保留吸收存款的功能,实际上就是通过自己的银行系统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地区,造成农村资金流失到非农村地区。这使得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滑向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