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低碳经济发展联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未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是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部分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平台和支撑。从多中心治理理论角度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机制建设问题,认为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和公众等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以便完善低碳经济的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明喜所著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理论与政策》(201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新形势下我国面对碳减排压力展开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索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从理论与政策的分析出发,专业性地探讨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博弈模型、企业减排投资模型等关键问题,并充分强调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留住青山"的低碳经济时代二元经济发展结构.该书是探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的代表性学术成果,推动了我国低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白洋 《经济师》2014,(1):82-83
文章通过对外部性理论发展过程和主要观点的梳理,分析了与外部性理论相关的财税政策工具,并结合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认为外部性内部化可以作为制定中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之一。根据外部性理论,中国的财税政策可以通过增加低碳财政预算引导产生正的外部性,充分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并完善低碳采购制度。此外,还需完善现有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并适时开征环境税或碳税。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与创新低碳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体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就在于它是对工业文明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和扬弃,创造出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文明在本质上是生态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一体化的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形态。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不仅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理论,还是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是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现今我国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不足,从而使人们在进行低碳经济时,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大量违背低碳经济的事件发生。本文分别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中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相关学科的继承、低碳经济理论的初步构想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进一步调节估计合作矛盾,促进经济体系的形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转变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低碳消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低碳消费模式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政策。河北省作为工业占主导的省份,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河北省在发展低碳能源,建设低碳城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但是还面临着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过大、低碳产品和技术研究能力低等困难,为此,文章提出河北省应主要从提高理论自觉、完善政策制度、引导资本流向、构建低碳产业链、转变"消费主义"消费模式等方面来促进河北省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之一。低碳经济评价涉及的因素非常多,评价信息具有不确切性和不完备性,决定了低碳经济评价的灰色性。针对这一特点,采用灰色理论进行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涉及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依据评价模型对江苏2002~2011年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实证研究表明,低碳经济发展的灰色评价所得结果客观、可信,能够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武汉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武汉市能否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技术的创新。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武汉市低碳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促进武汉市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共识,也是大势所趋.宁波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发展低碳经济任务艰巨.文章分析了宁波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回顾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有的理论基础,然后从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低碳经济发展支撑环境和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三个方面提出了宁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现有低碳经济及区域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对区域低碳竞争力进行了界定,通过研究低碳创新系统、低碳生产系统、低碳管理系统、低碳支撑系统、低碳文化系统构建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分析了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功能,提出了区域低碳竞争系统结构优化建议,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下,低碳经济被定位为"所有市场的母体",发展低碳经济是科学发展理论和中央政府最新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符合我国的当前和长远利益。作为经济大省、资源小省和环境容量有限的浙江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率先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阐述了低碳经济内涵、特征及意义,剖析了发展低碳经济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强化市场产权主体职能是持续提升浙江低碳经济发展实践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武汉市能否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技术创新.但目前武汉市低碳技术创新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分析低碳经济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武汉市低碳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促进武汉市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变模糊分析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在专家评分划分等级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云南2005~2009年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结果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低碳经济发展基本处于高碳阶段。同时可变模糊分析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上,世界各国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理论成为各国的共识。选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要多途径地发展中国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5.
王茜  张建慧 《经济论坛》2012,(4):150-152
本文借助“脱钩”理论进一步完善城市低碳交通的概念,分析内涵特征,初步建立起城市低碳交通的理论框架,从而实现城市交通发展和交通碳排放逐步“脱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6.
全球性气候变暖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作为平衡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最佳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世界各国也由传统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发展。在分析低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从控制碳排放总量的角度,利用区间规划方法构建优化模型,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碳排放量进行实证研究,并基于研究结果对控制碳排放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寻求经济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的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大趋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产业成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面对新的机遇与国际新形势,大兴安岭地区必然要发展新兴产业为这种发展模式奠定基础。因此,大兴安岭地区的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是不可回避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企业作为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题,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EVA和平衡积分卡理论。而与此同时,传统评价体系暴露了一些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以经济绩效体系为基础、以社会责任低碳环保绩效体系为重点内容的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超逸 《新经济》2014,(11):20-21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核心,而低碳经济也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在理论界,大多是对低碳经济的途径、意义进行研究,而对其经济理论未进行深入探讨。在没有完善低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低碳经济学理论构架,是理论基础夯实、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经济史寻找低碳经济学理论基础,其中,“世界主义经济学”表示经济学的使命为造福人类,其完全依存于人类福利。这样的经济思维,便是低碳经济的理论根源。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气候经济学、环境经济等相关学科进行对比,并将其理论知识、经验借鉴、吸取。本文最后探讨低碳经济学的经济价值,价值证实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可对消费模式进行引导,完善经济体系,将国际经济合作现状进行改善,丰富经济学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低碳经济制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立足于低碳经济的典型实践和理论基础,从战略规划、激励约束、实践创新、文化价值以及"碳政治"应对等角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刚性的低碳经济制度体系的战略思路和框架体系以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