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生态经济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摆脱资源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充分有效地开发显得紧迫而重要。本文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统一的必要性,并针对西部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人力资源中,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鲁南经济带作为山东半岛主要的农业发展区域,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尤为丰富和重要。通过分析该区域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现状,提出进一步开发鲁南经济带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路径和对策,对推动该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不仅是国家的未来,更是影响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关键少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控制性因素就是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供给结构的改革,突出表现为农村青年低水平人力资源供给过剩与高水平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并存,因而加强对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育,对于农业以及促进其自身和农村的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顺应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趋势下,应通过文化、技能、创业和道德法律等人力资源培育和开发措施,为农村青年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智力支持,从而逐步完成为农村生产力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实现中部地区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村和农业发展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目前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存在危机,以法律制度形成为基石,构造促进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暗合了社会控制、路径依赖与社会正义等多种思潮,其法域归属于经济法范畴,其具体框架应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建设、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农村医疗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核心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美丽 《经济纵横》2012,(3):97-100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重大。它可以促进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并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其"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东北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长期不足,严重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应不失时机的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6.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现西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当前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存量巨大,素质低下,劳动力转移速度缓慢,转移方式单一,转移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制度,提高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人才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农村青年是农村人口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主体作用,用人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然要求大力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以牡丹江市为例,探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偏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创意农业的迅速发展。面对创意时代带来的挑战,合理开发好农村人力资源,对于推动创意农业的迅速发展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阶段,其转变的快慢与功能直接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取决于其质量的提高,而人力资源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农村教育,对于加快开发我省农村人力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家瀛  李振友 《经济师》2014,(12):20-21
如何基于现实可持续发展视角正确面对西藏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切合农村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推动"三农"问题的高效解决,是西藏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更是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要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庆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实现全民小康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庆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观,实施多元化投资,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综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5,(9)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运用DEA方法,对河南省2000-2013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效率处于不断上升状态,且平均水平较高,规模效率无效是导致综合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及主要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制约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土地资源日益减少、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和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影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需要采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进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和优化就业服务工作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结合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推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农业的发展变得日趋重要,农业带动经济前进的步伐,农民生活的目标从"奔小康"变成了高层次的富裕.近年来"年分红"形式的农村开始受人追捧,提起农村,人们想到的再也不是落魄贫穷的往昔,但是贫富落差依旧还是很严重的,所以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对工作进行分配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分配的基本情况,并针对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总结出我国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方面的对策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农村人力资源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河南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河南农村人口的市民化进程,进而不利于河南新城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重视合理控制农村人口规模、重视教育和培训、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造农村人力资源特色品牌、探索多元化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但是农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如果将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通过剖析农民增收与农村人力资源的理论并结合荆州市农村实际情况,基于农村增收视角,提出荆州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对于推动荆州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国家或组织发展中,各种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人力资源确是根本。合理、科学的人类资源开发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该如何利用强大的农村人力资源来整合社会资源,真正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文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我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加快南疆三地州人力资源开发对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南疆三地州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阐述了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没利用好他们的空闲时间,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薄弱,科技素质较差,医疗卫生水平较低。最后提出建议: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促进农村教育制度创新,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人口科技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健全农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富民问题的根本,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更加深远的意义是对整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显著效应,这种开发效应体现在对农村人力资源增量、存量的提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