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组织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国转型时期的外资进入模式。外商采用独资形式进入时,不需要考虑组织内部的协调问题,但是需要考虑对中国当地实际情况的适应问题;外商采用非独资(包括合资或合作)形式进入时,不需要考虑对中国当地实际情况的适应问题(该问题由中国当地的合作伙伴解决),但是需要考虑组织内部的协调问题。外资进入模式的选择说到底是在适应成本和协调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2.
以独资公司还是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东道国市场,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时面临的重要选择之一。文章以内部化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跨国公司的进入决策模型,不仅对影响跨国公司所有权安排的因素进行了拓展性的分析,而且讨论了组建合资公司时可能的合约形式,并对不同所有权安排和合约形式的福利效应及东道国的政策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慈善的制度动机和市场转型理论,采用中国市场化指数和上市公司捐赠相关的经验证据,探讨中国新兴市场中制度环境变迁对公司慈善行为的影响;而后,进一步讨论中国市场制度环境变迁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中国企业的慈善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市场化改革可以降低中国企业因"主动配合"或"被动选择"而进行慈善捐赠的动机;(2)有着天然的政治关联和政治合法性、拥有垄断或优势市场地位、面临来自地方政府层面压力较小的国有企业,获得了制度环境市场化改革在公司慈善捐赠方面所带来的"制度红利";(3)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具备足够政治合法性的民营企业可能在制度动机和政府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不得不"主动配合"捐赠,"被动选择"政治性慈善行为以"购买"制度环境的稳定性或寻求庇护。  相似文献   

4.
采访完卫尔信先生,对中国保险业的现状不禁又多了几分担忧。 与“合资”这种方式相比,“对外资招股”是对中资较为有利的安排,既能保持中方自身的独立性,又能获得战略合作关系和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机会。就招股这种形势,客观而言,只有在无法通过独资和合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提下,外资才会选择招股这种形式;也正是由于在国内保险业开放尚不完全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陈俊  林蓬 《经济论坛》2008,(2):43-45
自200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调控措施,收紧了房地产业的资金链,迫使开发商把目光转向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于是通过直接上市、借壳上市、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债券、外资合资、外资入股、海外投资银行等方式,融资日益多元化。这其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外资改变了长期的观望态势,开始大举进军中国房地产业。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业的方式主要采用直接收购地产物业、入股或合资、注资、独资、外资银行开展房贷业务五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近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呈高速增长态势,外商跨国投资的主要形式以跨国并购为主,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商将改变过去的独资、合资等方式,更多地采用收购、兼并的形式进入中国。由于行业特征不一样,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更趋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一、外商投资独资化趋势表现 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并且呈现了外商投资独资化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外商独资增势明显超过中外合资和合作;独资经营取代合资经营、购并取代新建或在合资企业中力争控股权;在中国本土化与建立地区总部。  相似文献   

8.
以往探讨东道国市场环境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选择影响的研究,通常仅关注个别制度要素的作用机制,未能深入阐述东道国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过程。本文从制度基础观视角出发,以2001—2006年5131个初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为样本,分析区域制度发展水平、区域外资进入模式标准和外资企业进入模式选择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和社会制度发达程度越高,外资企业越倾向以独资模式进入;区域政治制度发达程度越高,外资企业越倾向以中外合资模式进入。区域制度发展水平能促成外资企业在本地区战略选择标准的形成,从而影响新进外资企业模仿本地区其他外资企业,以同一种所有权模式进入市场。外资企业可通过模仿其他外资企业的进入模式获得"合法性",从而发掘当地市场的资源与机遇,并降低进入风险。  相似文献   

9.
周建雄 《时代经贸》2006,4(Z3):20-21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表现为两个明显特征,独资化和并购方式.文章对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并购策略做了归纳,分析了并购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了外资热衷采取并购方式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外资并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各地方政府通过合作获得的经济收益有绝对和相对的区分。当地方官员追求绝对收益最大化时,合作绩效较高;当其追求相对收益最大化时,合作绩效较低。从合约理论来看,这种状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和转轨经济条件下,各地方官员履行职能的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代理合约。这种特殊的合约及其相应的治理结构导致了地方官员特殊的行为方式,并由此决定合作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正1.完善我国涉外金融监管法律制度。首先,根据审慎性原则,完善和创新金融监管内容。一方面,我国应尽快完善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制度,确定进入市场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以降低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提高金融业的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保障我国金融业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建立新的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形式,允许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形式走向分行、子行、合资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结合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竞争成本逐渐凸显的现实,本文建立市场分割模型、重复建设模型和政治竞争模型,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分析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及其竞争后果,并探讨使地方政府行为从竞争转向合作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研究发现:市场分割、重复建设是地方政府过度利用地区经济发展权的后果,政治竞争根源于单一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而适当的制度安排可以在保持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同时,约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有利于区域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资经济的独资化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引入外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外资进入中国的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独资企业逐渐取代合资企业形式,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首要模式。[1]这种独资化现象吸引了各方的关注,形成了立足东道国[2]和立足投资者[3]两方面的研究,为我们认识独资化倾向提供了帮助。但是,这些基于FDI流量数据的研究比较适合从动态上观察外资进入的独资化倾向,却无法全面反映中国累积形成的外资经济在独资化方面的整体图景。基于此,本文意图以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基本单位普查及常规统计的数据[4][5],对中国外资经济发展中的独资化现象进行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独资化趋势是指近几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时更多的采用独资企业的形式以及原有在华合资企业纷纷增加外方控股比重、甚至是转向独资这一新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二:一是外商独资全面超过中外合资和合作。1997年外商来华投资的企业中,独资企业的数量首次超过了合资企业。而从1998年起合同外资金额中外商独资企业一直多于合资企业。从  相似文献   

15.
潘镇 《经济管理》2006,(4):17-24
对3452家在华外资企业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的特定优势、风险态度、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东道国的经营风险、行业特性、经营地市场环境、经营地优惠政策等因素,对于独资模式和合资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合资方式下的选择中,上述因素的作用明显弱化,外资将会更多地考虑东道国合作方的优势和能力。上述发现支持了层级决策假说。  相似文献   

16.
严君 《经济问题》2014,(5):30-32
通过进化博弈论思想在"囚徒困境"模型中的应用,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地区的合作基础和动机,讨论地区政府在博弈行为上的策略选择,说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保障合作稳定持续的重要机制,双方地区均可以在合作中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地方政府转变行为模式对市场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最后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外国保险机构的陆续进入将打破我国保险市场的现有格局,使竞争的程度加剧。加入WTO 以来,随着外资保险公司陆续涌入中国,保险市场的主体已大大增加。保险业出现了有独资、外资、 合资、股份制等各种组织形式,中国保险市场丰体的竞争更具国际性和挑战性。当前,在华外资保险 公司数量已超过中资保险公司,据有关资料反映,全球大约有300多家保险公司制定了开发中国保险 市场计划。外资保险公司在完全开放的环境下,经营过程市场化,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将不受行政 干预,而且,许多公司的经营历史都在百年以上,资产规模…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与技术溢出理论,首先分析地方政府质量对FDI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然后再以2012—2018年我国省区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FDI倾向于以合资方式进入政府质量较低的地区,而以独资方式进入政府质量较高的地区;以独资方式进入的FDI有利于我国创新产出数量与质量的提升,且政府质量的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强化其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FDI以合资方式进入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政府质量不敏感,其不仅无益于我国创新产出数量的增加,而且也不利于区域创新质量的提升。并基于所得研究结论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中,有一半以上的外资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2008年80%以上的外资以独资进入中国,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化越来越明显。外资进入方式只是实现其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手段,但是独资化改善了外资企业绩效吗?通过对2003~2007年苏州地区4026家制造业外资企业层面数据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合资企业绩效要好于独资企业,说明现阶段独资化并没有改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绩效。不过,相对于合资企业来说,随着经营时间的延长,独资企业的绩效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规模越大的独资企业绩效明显好于同等规模的合资企业,也好于规模较小的独资企业。可见,时间效应和规模效应是影响独资企业绩效的重要变量。这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国企业走出去也是一个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路径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以并购国企产权为特征的萌芽阶段,先合资再增持的迂回并购阶段和行业并购为主要特征的加速并购阶段。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存在以下五种主要的趋势:外商新设投资独资化和合资企业独资化;行业收购趋势愈来愈清晰;代理并购初露峥嵘;国企并购日趋成为外资并购主战场;上市公司并购成为外资并购聚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