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养老权而不是财产权,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财户权益的根本意义在于保障企业职工的社会养老权。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行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这不仅未能化解养老金支付风险,而且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基金贬值程度也随着做实比例的提高而增大。另外,做实个人账户抬高了储蓄率并抑制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挤出效应。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通过名义账户制从根本上体现企业职工的财产权和社会养老权,解决做实账户制所出现的效用损耗问题,化解养老金贬值风险和支付危机,从而使得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养老金缺口问题成为我国养老制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现状的分析判断,提出我国养老金目前形势严峻,其缺口主要是由养老制度改革的转轨成本、基金收益率低、人口老龄化、制度存在缺陷而支付水平不断提高及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下和财政补助力度不足等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可以从制度内部改革和政府财政支持两方面入手来缓解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一方面需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考虑提高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及继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另一方面,政府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和保证者,必须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良好运行,积极实施一定的财政支持政策来保证基金收入的多样化,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国有资产及其税后利润的划拨和加大政府间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来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两大类人员采取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享受不同的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制度即"养老金双轨制"。时至今日,"养老金双轨制"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违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人所诟病,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取消"养老金双轨制"。本文将从"养老金双轨制"形成的背景、原因,现状及主要特点出发,分析养老金双轨制的现存问题和废除养老金双轨制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养老保养制度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快速步入老龄化阶段,我国居民的养老金账户逐渐缩水,“老有所依”的政策安排可能出现新的危机.为应对养老金缺口,研究养老金缺口成因并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发现,养老金缺口是人口老龄加速化、隐性债务、养老体制转轨成本、投资渠道单一、养老金支付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养老金“双轨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填补养老金缺口,建议采用渐进式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养老金投资多元化、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或企业年金、改革双轨制等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5.
始于80年代的煤炭行业养老保险,在多年运作中尚有不少问题。1997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的决定》,要求实行基本养老保险金省级统筹,四统一的主要内容是: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调剂管理基金和统一管理。据此,煤炭行业统筹目前应解决“养老金如何征缴”,“基金调剂功能如何发挥”和“管理体制如何适应省级统筹管理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总结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可知当前该制度仍存在诸如国家对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巨额隐性负债如何偿还,如何解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养老保险基金如何实现保值增值的问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滞后,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差距较大等问题.由此,必须面对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这不仅是政府的选择,而且也是个人必然和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养老保险基金是制度的核心内容,养老金是百姓的养命钱。近些年来,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养老金出现缺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而退休年龄偏低是导致缺口的原因之一。论文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退休年龄政策存在的问题,基于基金收支平衡的视角阐述了延迟退休年龄应坚持的原则,设计了适合我国的退休年龄方案,并提出加大对老年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养老金会计核算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成为社会现实,建立一个适应老龄化时代需要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为重要。在会计处理上,西方国家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养老会计核算体系,而国内起步较晚,缺乏对养老金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这使得如何完善养老保险金会计核算制度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方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论述了养老金会计的核算基础,并在分析我国养老金会计核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养老金会计制度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随之产生的养老金缺口危机也更加严峻。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横向及纵向结构的欠合理性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难以实现全国统筹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现象使养老金缺口问题更为严峻。结合我国实际的国情,通过与美国的成功经验进行比较,提出化解我国养老金缺口危机的有效途径如大力建设企业年金以及延迟退休年龄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度,学界关于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之争议在1996年就曾出现,并呈现不断扩大之势,现已成为理论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我国养老金缺口的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俄、日、加、美四国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最新实践,以之为我国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发展而来的,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是还存在养老金给付水平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科学增长机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养老金给付的适度水平区间,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立足于满足居民“生存公平”需求,给付水平不宜过高,也不能过低:给付下限是满足最低生存需要的恩格尔系数标准;给付上限是保证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消费水平,目前可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进行测算。应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适度水平为目标平衡地区差距,并不断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61年日本国民年金制度建立,把农民纳入到了养老保险体系之中,在实现了 "全体国民皆年金"后,把国民年金变为各类年金的共通部分,解决了各种养老保险制度相互分立的问题,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多支柱立体化的保险制度.目前中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城乡差距大等社会问题与当时日本很相似,因此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传统养老制度的功能日益弱化以及社会化养老资源的城乡分布相对不均衡,农村老年人面临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商业养老保险对于构建多层次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有效需求的角度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在中国农村市场的可行性,必要性,并结合已有的分析对商业养老保险在构建中国农村老年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2009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两年多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各省市顺利推进。资金筹集、待遇水平、保险基金增值保值等方面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本文分析、总结和比较了河南省郑州市和罗山县新农保试点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全国正在进行的新农保试点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指明了方向,但新农保基本保障制度并不能提供较好的养老保障水平.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商业养老保险为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提供了较好的补充作用.农村(商业保险)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和目前发展的滞后形成极大差异,探究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变得尤为紧迫.本文从商业养老保险补充新农保替代率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目标替代率下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潜在市场规模做出了估计,最后提出一些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险作为政府的一种强制性储蓄,为弥补个人的短视行为,调整储蓄率使其达到社会最优水平提供了可能,不同的养老保险机制其调节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对比各国不同的养老保险机制发现,我国特有的“统账结合”模式能有效地调节社会储蓄和消费比例,支撑宏观经济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数据重点考察了河北省试点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运行状况,指出目前制度的实践成效以及政策宣传不到位、养老金待遇偏低、领取条件缺陷等问题,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期对新农保制度的改革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调研表明,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态势为“两低两高”,即基金支付安全系数低,养老金替代率低,职工负担系数高,职工参保率高。调研同时表明,基本养老保险支柱尚能支撑,但不够坚实;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支柱得到一定重视,但缺少管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支柱得到强化,但缺乏规范。基本的对策思路是:依法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和提高参保率,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增强基本养老保险支柱的抗风险能力,夯实第一支柱;完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协调管理机构及明确其具体工作职责,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水平,管理好第二支柱;统筹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逐步完善职工养老保险计划,规范第三支柱。  相似文献   

19.
多支柱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的需要。为了推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支柱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经过1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国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