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帆 《新经济》2004,(11):64-66
日本企业看到,在全球发达国家争相向中国转移生产的浪潮下,日本企业别无选择,要想保持竞争力,只能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利用中国的优势资源,进行以中国为生产基地的面向世界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在对技术转移诸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技术商品化的“NRA”技术转移理论。指出了技术转移是科学技术在技术需求(Need)、资源(Resources)与能力(Ability)3者相互协调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必然选择。“NRA”3者相辅相承.对于技术转移行为的成功实现缺一不可,3者的有效均衡才能引发、诱导和保证成功的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3.
罗宣 《技术经济》2006,25(3):88-90
母子公司是一种特殊的公司关系。与外部市场机制相比,更有效的知识转移是母子公司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本文从组织关系和组织认知角度,探讨对知识转移实现过程中关键性“软”维度的理解,并构筑了以母子公司关系管理过程中的三个焦点问题(即管理度、管理模式和控制机制),为核心的一个研究框架,为知识转移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台商投资大陆进入第二轮高峰期,而且,投资的重点区域已从珠江三角洲,闽南地区转移到长江三角洲。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工,如何在台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中抓住机遇,承接辐射,从而不断壮大长三角地区IT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新兴的IT制造业基地?这是事关长三角地区及至我国IT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长三角地区承接台湾IT产业转移进行初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民工荒"的新机遇中加快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约有750余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实现非农化转移。2004年出现的“民工荒”,为加快转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和其他条件,与“民工荒”中表现出来的对民工条件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政府和农民自身,都需要抓住机遇,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工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广东、福建等地区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出现招工难的“民工短缺”的现象,而且一直在延续。这一反常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的国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走出农村转移到其他行业就业。那么为何会发生这种错位呢?结合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江晓薇 《经济学家》2002,(4):38-44,59
本文认为,主要依据西方一般均衡理论所提供的解决发达国家增长问题的政策,来解决现在处于发展时期的我国经济问题,形成“政策悖论”。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同样的政策、效果自然相悖,由此从解决宏观总量政策转移到从微观层面着手,创造出能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增加人力投资来推动农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加入WTO后应根据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农业的结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9.
"微笑曲线"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技术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借鉴“微笑曲线”模型来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指出我国高技术产业从“微笑曲线”的谷底向价值链的两端转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曾国宁 《发展研究》2006,(9):112-1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宁德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特别是“海峡西岸”第一次写人中央《建议》,极人地提升了福建在全国格局中的地位,也凸显了宁德的区位、港口、资源和后发优势,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今日的宁德,已经进入一个蓄势而发、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二元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顺克 《经济论坛》2004,(10):108-109
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将发生规律性演变。当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农业将发生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仅要实现产业转移,而且要实现空间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过程表现为工业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过程则表现为城镇化。农业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两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现阶段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目前劳动力转移仍处于自发阶段,组织体系、技能培训、权益保障、人员管理不规范,对支农贷款管理形成潜在威胁,应当引起高度关注。旺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诱发农贷风险的表现形式:(1)农村土地资源闲置,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欠发达地区农业比较收益远低于第三产业,从而刺激了大批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这些农户或以租赁形式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收购企业,或委托亲戚帮种,有的甚至撂荒,从而造成大量土地闲置,不仅有悖于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农民生活都发生了鄱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温饮问题已经解决,有些地方的农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从总体上看,农村还比较落后,发展还极不平衡。就目前形势看,农村稳定仍有几大制约因素,即三大问题,一大趋势。三大问题,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土地关系不稳定问题,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大趋势,就是入世后农业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战略在实践了相当长时期的以“创汇”为目标且取得了外汇储备充足并保持增长态势的绩效的情况下,从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其价值目标应适时地转移到“以农为本”(以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就业、农业竞争力提升为出发点和价值目标)的战略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它所提供的产品包括系统、主机、零部件、元器件和服务。东北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与优势,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能力,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东北装备业如何扬长避短,针对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东北装备制造业由“加工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是必须加以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工荒"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 《经济纵横》2007,(11):25-27
本文探寻"民工荒"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日前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向外转移生产基地的重点地区,因此,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有着建成为“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但中国的差距也是明显的,本文分析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理由及中国离“世界工厂”的差距,并对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工厂”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绿地"与"褐地"投资:孰优孰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国直接投资(FDI)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FDI的进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新设投资,亦称绿地投资(Greenfield),即投资者在东道国设立新的企业;另一种为跨国并购(Cross-BoarderMerger&Acquisition),亦称褐地投资,是指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的合并和收购。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定义,跨国并购包括两种:一种是外国企业与境内企业合并;另一种是收购境内企业的股权达10%以上,使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FDI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推动力,一直发展迅速。而在FDI的具体发生形…  相似文献   

19.
东莞市作为珠三角的经济先发地区,外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强大。随着广东省产业转移战略的铺开,东莞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效应和落后产业转移需求也很大,实施产业转移战略迫在眉睫。但是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东莞经济系统及产业转移战略造成了一定的外部冲击。在这种经济环境和固有的制度背景下,产业转移战略在经济先发地区应该如何推进?本文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的东莞市为例,分析经济先发地区推动产业转移的成效与不足,从而为产业转移这种产业政策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20.
近在南粤大地掀起了一波推动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运动,将之称为运动是因为倡导者和推动者均为政府. "双转移"运动的起因是广东先发地区珠江三角洲的各项生产要素价格全面提高,经过30年的工业化,可利用土地基本开发完毕;劳动力成本在最低工资规定和新劳动法的双重规制下大幅提升;油价电价和原材料价格高涨;人民币不断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