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因此,冬季穿衣保暖、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今天,小编就给您带来冬季服装的选购与冬季生活保健小常识,伴您度过漫漫冬日。  相似文献   

2.
和风 《上海质量》2013,(1):65-67
辞"龙"迎"蛇",我们将迎来2013年的春节,过年啦! 农历癸巳蛇年的大年初一,是阳历的2月10日.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包括一个春节长假,我们如何保养将息,工作好、学习好、生活好?掌握一些养生小知识,是有必要的.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春三月,此为发陈…… 春节前后,正是从漫长的冬季转换到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春季养生谈     
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转眼又到了万物复苏的春季了。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因此在春季养生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春气通十肝,天人相应”,故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方能预防疚病保健康。《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肝属木而主风,属于自然界的东方,旺于春季,具有与草木相似的生发之性,在春季时功能活跃。春季  相似文献   

4.
崔京民 《数据》2012,(8):53-53
中医曰“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八月,立秋已至,在这个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里,让养生为您开启健康人生吧. 小小苹果显神通: 生吃通便,熟吃止泻 苹果,性甘、凉,具有生津、润肺、健脾、益胃、养心等功效.  相似文献   

5.
风和 《上海质量》2012,(11):74-75
冬季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立冬,是冬季的第一节气,每年11月8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225度时开始。今年立冬,是在11月7日。由于南北纬度之差,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度,才算正式进入冬季。"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  相似文献   

6.
《上海质量》2011,(11):74-75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投资少、见效快。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7.
丹青 《上海质量》2014,(3):72-73
中国传统以节气中的“四立”为四季的起点,春季从立春开始,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6个节气,止于立夏前一天。春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说,做好春季养生,可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天、人、正确处理天人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荀子的天人关系思想。荀子的天是纯自然的存在,是自然界的指代,“天行有常”。而人则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阐述,人具有“官天地,役万物”的能力。在“知天”的基础上荀子又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进一步突出了人在自然界面前的主体地位,充分讴歌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开春枣养生     
《中国总会计师》2012,(2):151-151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生发、生机盎然。春天的饮食是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的事情。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季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也就是说春天要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10.
这个冬季与前几年相比,自然环境有所不同。南北方雨雪天气变化无常,尤其是立春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雾霾天气的影响,因此今年春季养生主在宣肺,佐以舒肝和养胃健脾。人们经历了寒冷的冬天,体内阳气和秋季蓄存的大部分能量都已耗尽。春季的到来,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复苏。人体也和万物一样,气血和各组织器官、筋骨、皮肉也都开始舒展。这个时期反而会加大对阳气和能量的需求,精、津、体液过度的消散,造成人体各组织系统更加  相似文献   

11.
《企业标准化》2014,(1):63-63
豆浆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其中不仅富含人体必需的植物蛋白和磷脂,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铁、钙等营养素。秋饮豆浆,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夏饮豆浆,消热防暑,生津解渴;冬饮豆浆,祛寒暖胃,滋养进补。  相似文献   

12.
姚兰 《国土经济》2008,(17):80-80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要以养收为原则,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夏季人通常心血难安,睡眠不安稳或多梦、易醒,而秋季由于阳气容易泄漏,更要注重睡眠的调整。早睡能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则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  相似文献   

13.
进入冬季,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了变化,抗病能力有所下降。《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元代名医朱丹溪解释道:阴精易耗难复,故常不足;阳气虚火易亢,故常有余。因此,冬季养生有以下六宜:  相似文献   

14.
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什么是秩序秩序一词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它是一个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的古老而又现实的命题。我国古代学者关于“混沌生阴阳 ,阴阳生五行 ,五行生万物”的自然观 ;伟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对世界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提出的一系列疑问 ,以及《易经》中对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过程的描述和猜想 ,实际上都是讲的自然界的秩序问题。亚里斯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指出 :世界的差异有三点 ,即形状、秩序、位置。“秩序”已被哲学家提到了认识自然界本质的地位。自…  相似文献   

15.
冬三月,阴盛阳衰,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界的生物都进入了匿藏、冬眠状态,以蓄养其生命的活力,这种现象,中医学称之为“养藏”,故人体阳气也随之潜伏于内。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当然也要以养藏为原则,只是人类所要“藏”的,是体内的,“热能”和生命的”动力”。这“热能”和“动力”,中医学便称之为“阳气”冬季养生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总之冬季养生必须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身体总能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总会计师》2005,(5):58-58
时间:阳历5月5日,农历三月廿七。风俗:“夏”原意为“大”的意思。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谚云:“立夏东风少疾疴,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相似文献   

17.
<正>春季是指中国农历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即农历正月、二月、三月,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黄帝内经》认为,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当春归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自然界阳气也开始升发。根据春天的气候特征,把握春季养生原则"顺势养生"变得很重要,今天,有关专家将从饮食、起居、运动、推拿、药膳、情志和环境等方面给您进行讲解。春季养生原则养阳防风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相似文献   

18.
天地有灵,化育万物;万物有灵,生息相伴。人类自称是万物之灵长,自然之主宰,却时常忘记了从自己周遭的自然界学习生存之法则。  相似文献   

19.
“吃点萝卜喝点茶,寒冬养生好方法”。有关医学专家如是说。萝卜,为十字花科萝卜属的草本植物,根为肉质根,有圆锥形、圆球形、长圆锥形、扁圆形等多种形态,有白、绿、红、紫等色。在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广大农村,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小人参”等谚语。这是因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利大小便。一到冬季,尤其是在农村,生火取暖,烟熏火烤,很需要除燥解热之剂,萝卜便成为佳品。特别是那种青皮红心、清甜酥脆的“心里美”萝卜,冬春生吃,尤为适宜,故而京津之间又…  相似文献   

20.
家电不宜频繁开闭 冬季室温一般在 15摄氏度以下,而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的工作温度在 35摄氏度左右,频繁开闭会使家电内部元器件受到高、低温循环冲击,使整机性能下降。   降低家电使用环境湿度 湿度过大会加速元件的锈蚀。   家电不宜靠近热源 如靠近热源会使家电“面向火炉背向寒”,整机在两种温度下工作,易引起电流、电压失衡。   家电应置于背风处 冬季寒风凛冽,若家电处在近风处,必受到冷风的冲击。   家电不宜“冬眠” 这主要指电冰箱等,停用后会造成制冷剂固化,最终使其“冬眠不醒”。 冬季怎样用家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