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农业生产要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这“三靠”是在总结我国农业生产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每一个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都使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指导下,任何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科学的组合,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一定的耕地而积上,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业,党中央曾先后提出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近两年突出了科技兴农,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更明确指出:“振兴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成果的广泛应用”。其理论根据何在?与政策、投入是何关系?农机在科技兴农中起什么作用?九十年代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都是农业战线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深刻理解科技兴农的理论根据及其与政策、投入的关系“科技兴农”,意味着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生产力以振兴农业,提高农、林、牧、副、渔业的单产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加农产品总产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一指导  相似文献   

3.
《农民科技培训》2014,(6):34-34
<正>当大批农村青壮年怀揣梦想涌入城市,有一些人却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悄然走上职业化的成长之路。他们有的从事种植养殖,在生产一线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们有的从事农产品销售、合作社经营,整合零散农户抱团闯市场;他们有的运用专业技能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新型职业农民,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辛勤耕耘,日渐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新主体。  相似文献   

4.
试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靠科学技术增加农业的物质产品,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和丰富农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代生物、化学、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带来了农业生产的质的飞跃。据统计,20世纪初,发达国爱的农业生产率增长中仅有20%是靠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实现的,而现在已上升到60%-80%。  相似文献   

5.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 ,是农场社会和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中捷友谊农场现有耕地 10 3万亩 ,农业职工 15 90人 ,农业退休职工 1430人 ,农村劳力 392 8人。经历了曲折发展和多年的改革实践 ,中捷友谊农场逐渐探索出适合农场实际的农业经营机制 ,尤其在近几年 ,农场成功地把握住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靠改革机制使农业生产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推进农业土地经营机制创新   1994年农场开始实行家庭农场联产承包责任制 ,使职工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相似文献   

6.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这样的指导思想,是确保国家食品安全、支撑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稳定大局、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加强农业,应该由人与物两部分组成。所谓物,主要指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称为硬件;所谓人,是指农业生产主体,即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也包括各级农业农村干部在内的涉农干部群体。加强农业,硬件一定要硬,软件切不可软。  相似文献   

7.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统一,自然生产力主要表现为生物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的结合。进入或作用于农业生产的既有"自在自然"物,也有"人化自然"物。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是综合的,并带有强烈的地区性。环境作用和人的应对互动的结果,首先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不同生计方式。农业劳动一定的自然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有的自然力可以"无偿"获得,有的自然力可以成为特别高的自然生产率的基础,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途径。但自然生产率是不稳定的,单纯建立在优越自然条件基础上的自然生产率缺乏推动社会进步的稳固基础。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和社会生产率应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代科学技术已全面进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渗透到农业这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提高生产力已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已占居主导地位。可以说,当今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普及推广运用的速度和水平。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践也表明,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科学技术解决问题。据测算,1972—1982年,农业总产值增长量中的27%是靠科学技术的作用实现的,“六五”期间上升到35%左右,“七五”期间可能达到40%以上,到本世  相似文献   

9.
分散经营、农业现实劳动力不足和农业比较效益低是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面对农业生产出现的困境,农民最渴望靠机械节约人力资源,减轻劳动强度,靠科技和规模经营提高效益.湖南省衡南县泉湖镇顺应农民、农村和农业的现实需求,采用发展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农机和农技两项服务的模式(简称"1+2"模式),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有效破解了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0.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正确的政策,二靠技术,三靠投入。而开展农业区域开发,可以集政策、科技与投入于一体,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我国农业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是一项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从近几年农业区域开发的示范点来看,开展区域开发的确能显著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但也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诸如开发程度不够、稳定性不强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应该  相似文献   

11.
谁是新农人     
<正>当眼下的"新农人"不再"新",我们将迎来一个崭新而现代的农世界。艾格农业黄德钧先生认为,与传统农业相比,资本、从业人员、生产经营方式有创新,以资源、信息和生态等新观念为主导,这是新领域,网络上称为新农业。既然有新农业,相对应地,也有自诩或被称为"新农人"的一个群体。"新农人"是谁?谁又能成为"新农人"?@成都纳雅山庄的微博有言,"新农人就是带着生态自觉的激情或  相似文献   

12.
任民 《农家之友》2014,(3):12-13
<正>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这种技术改变了千百年来种地靠人力的传统方式。那么,这种新的农业技术是什么样子?我们先到山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栽培与阜新农业的发展张彪,戈海华农业生产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我市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正是在这“三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促进我市农业增产增收诸多因素中极其显著的一项实用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采用。一、应用...  相似文献   

14.
如今,"农业"的概念已悄然改变,湖北监利农业正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农业区划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是靠科学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是高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去把握,必须着眼于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正确处理好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的关系。笔者认为,在实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定位问题。一、实施主体定位农业结构战略调整重在有效实施。实施靠人去落实,谁当组织实施的主体呢?总结历史教训,运去凡农业产业调整失败的,多数是靠行政长官包办代替造成的。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农民心中有数,长官包办代替把调整主体关系颠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着信息科技发展,信息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业生产中的信息革命不断显现,12316信息平台、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等,改变了过去粗放、低效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生产的精准化、集约化、高效化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8.
<正>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人,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基础和保障。"培育职业农民,重点要培育谁?笔者认为,必须把目光聚焦于  相似文献   

19.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业区域生产结构。"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目标就是要有效利用资源,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发挥区域优势。前不久,记者就如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和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采访了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唐华俊。记者:我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目前是怎样一种状况?  相似文献   

20.
《农业展望》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类刊物。2005年8月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产品预测"、"农业经济展望"、"农业生产展望"、"农业科技展望"、"农业贸易展望"、"农业消费展望"和"数据信息"七大主要栏目。本刊着重于对主要农产品生产、供需、价格、进出口的分品种分析与预测,密切关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些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