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级差收入与级差地租的本质区别 农业级差收入,是指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因生产资料占有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收入差别。它是我国不完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产物。农业级差收入与资本主义级差  相似文献   

2.
本刊1985年第11期登载了郭京堂同志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论级差土地收入对农产品比价形成的影啊》。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现提出来与郭京堂同志商榷。 首先,级差土地收入与农产品比价并不相关。在此,我们有必要说明级差土地收入和农产品比价这两个概念。我们知道,级差土地收入实质上就是级差地租,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及区域位置的差异,造成同等投资获得不同的收入。一般认为,离市场中心近的优等地的生产费用比离市场中心远的劣等地的费用低。若农产品按边远地区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出售,邻近地区优等地的农产品就获得了社会价格与其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即级差土地收入Ⅰ。由于实行集约经营的水平和效果不同所产生的社会价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我们称为级差土地收入Ⅱ。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级差土地收入称为级差地租。  相似文献   

4.
全面贯彻中央土地管理政策的科学办法是实行土地经营商品化,即土地公有、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经营者上交国家任务和集体提留等绝对收入(绝对地租);在不改变原承包合同内容的情况下,经营权可以自由转移,增值地力可以自由买卖,以取得劳动投入补偿和超额利润等级差收入(级差地租)。这是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适应商品经济需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充分挖掘自然资源,调动社会主义劳动者经营土地积极性,加速振兴社会经济的基本国策,是对国土实行科学管理的有效之法。  相似文献   

5.
我县农村大多数地方属于中间地区,农村商品生产处在起步阶段。种植业以外的生产项目不发达,收入还不稳定。当前农户之间由于经营收入和行业的变化,出现的土地有偿转包,是大包干责任制后,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情况,不能视为剥削,一概加以反对。面对这一实际问题,应按照群众的意愿,积极做好土地转包工作,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逐步解决责任制初期土地划分过碎,不利于耕作的状况。本文根据当前土地有偿转包居多的情况,试从级差土地收入探讨土地的有偿转包问题,以利于合理分配土地级差收入,更好地处理转包中出现的有偿问题,促进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促进土地连片集中。  相似文献   

6.
关于级差土地收入对农产品地区差价和不同经营水平的企业收入的影响,已为人们所共认,但其对农产品比价形成的影响,却很少有人论及到。那么,级差土地收入究竟会不会影响农产品比价的形成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我们只要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农民在决定其作物种植结构时,从经济上(技术考虑除外)要同时考虑两个基本因素,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工本的大小”和“每亩地能收入多少钱。”所谓工本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指成本的高低,每亩地能收入多少钱,则是指按土地面积计算的收入的高低。应当指出的是:农民确定其作物种植结构时,从经济上的这种简单考虑,正是我们研究农产品比价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农户作为免征农业税的直接受益者,在土地利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业税的免征必将带来农户行为的变化。本文从收入的直接决定因素及关键的农户特征变量——土地质量级差入手,建立农户收入方程,分析农业税免征引致的农户经营行为的变化及其政策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财务收入是企业经营利润的来源,正确计算财务收入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尤为重要。国有农场转制后成立的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应该重视企业财务收入的核算。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主要有三部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又分成两部分:一是家庭农场上交土地承包费收入,二是经营家庭农场上交农产品收入。家庭农场上交的土地承包费是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确定土地承包价格是保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土地承包费收入的基础。土地承包价格必须兼顾国家、集体、承包者三方面利益,以保证农业股份…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经济理论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理论 3、农业生产力经济的理论 4、农业经济效益 5、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绝对地租及级差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农村的土地集中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土地集中机制尽管对适度规模经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它们都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这些缺陷难于使农业劳动力彻底与土地分离,不能迅速地形成土地集中和更大幅度地提高务农劳动者的收入,从而适应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待于深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地集中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土地宏观级差效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地宏观级差效益是指因城市在一国地域分布中的差异而在经济运行中产生的收益。一般分为城市区位级差效益、城市功能级差效益和城市规模级差效益等三部分。本文对我国城市土地宏观级差效益做出了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目前阶段的一些城市经济发展问题,如土地的集约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发展战略等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土地流转向大规模的工商资本和家庭农场的模式将使得普通农户从农业经营获得收入的空间不断被挤压,农业收入较高的地区土地流转率一般也比较高,但土地经营规模过大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目前,农民从土地获得的农业经营收入在农民整体收入里重要性不断下降。据统计,农民收入结构中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收入约占四分之一,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加最大一项。要乡  相似文献   

13.
土地存在着差效应。城市用地不同于农村用地,城市内部不同地段之间的级差规律性比较明显。骼地的土地级差是由土地质量和等级决定的,可 等级和土地价格的差异程度来描述。本文以西安市为例用西安市土地定级研究工作的成果对西安市内不同地段之间的土地级差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琳淞 《山西农经》2023,(24):11-14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小,土地不集中。农业产业化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促进农民增收的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国的农村改革必须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必须确保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农业产业化是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收入增加,改善过去农业生产的低效状况,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业发展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产业化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根据文献以及数据探索现阶段我国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给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理论界的传统观念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并不存在绝对地租,而只存在土地的级差收益。根据是绝对地租仅仅是“土地私有权垄断”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已经实现了公有制,土地的私有权已被剥夺,因而断定在社会主义不存在绝对地租。然而这种传统的观念是否正确呢?为了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首先考察一下今天我国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6.
高静  白佶 《农业经济》2022,(6):98-100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改变以家庭户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实现农地向专业化的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两大要素是进城农民的农地流转意愿和规模。只有他们有流转激励和集中连片的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要通过明确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资格、发挥村集体组织激励作用、引导乡贤能人参与乡村建设以及完善进城农民替代性收入和保障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资源税核算的意义资源税是对从事国有资源开发的企业和个人,因资源的丰厚和开发条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所征收的一种税。通过开征资源税,既有利于国家对国有资源的统一管理,又可解决由于资源因素导致的利润分配不均的矛盾。加强企业资源税的核算,对于调节级差收入,合理利用资源,保证财政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调节级差收入,促使企业公平竞争。搞好资源税的核算,加强资源税的管理,并利用资源税这一经济杠杆,调节企业之间因资源结构和开发条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使开发资源的企业利润较为合理,有利于企业之间在较…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农民的最大收入主要是来自农村、农业之外的工资性收入,而非财产如土地等本来稀缺资源的收入。我国农业亟待转型,迫切需要高科技、高投入,这是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但是,现在的制度设计,使得农业和农村仍然采用计划和市场并行的双轨制,农村土地明确是村民集体所有,严禁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土地是当前农业最稳定的常量。常量是廉价的,没有成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其应有的价值未能得到体现。人为限制市场机制对农村土地的优化配置,导致了要素市场的扭曲,使稀缺资源在市场经济条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安徽、山东各区县的596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了土地托管对于作为土地托管委托方的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托管可以显著提高委托方的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其中,农业收入的提高是通过增加亩均粮食产出和降低农资及生产服务价格实现,非农业收入的提高是因为土地托管能够有效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应进一步增加对该模式的推广及政策支持、有效防范土地托管经营风险和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有效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但在农业实践中,很多农机手都不太注重农机具的合理使用,维修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隐患,这大大降低了农机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本文主要从农机的使用与维修两个角度谈起,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