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业务尽管面临着较大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潜力,但目前仍然发展缓慢。除了医疗机构缺乏投保积极性、保险公司缺少经验数据和法律制度不完善外,医疗责任保险所面临的索赔风险也是制约保险公司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医疗责任保险合同纠纷的判决,研究此类案件在医疗损害类型、保单限额及保障范围、保险条款、保险人抗辩理由以及法院审判思路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保险公司败诉的原因,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保险人应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条款,严格履行条款说明义务,积极参与医疗纠纷的抗辩;同时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应衡平保护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代琴 《保险研究》2015,(12):98-106
由于我国民事法律中尚未确立利他合同具体内容,在实践中对利他合同相关利益主体权利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保险法》第15条中投保人任意解除权的行使可能损害利益第三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期待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原拟在“保险合同法解释二”中对该条内容做出解释,但因争议较大,最后颁布时删除了此内容。保险法学界对该条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态度,肯定说认为,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按照合同相对性理论,投保人的任意解除权应不受任何限制。而否定说认为,保险合同是利他合同,与其他一般民事合同有一定的区别,投保人的任意解除行为可能损害利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其权利应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对国内外利他保险合同理论进行梳理,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投保人任意解除权并对《保险法》第15条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寿险契约为长期性契约,在保险单签发若干年后,被保险人之健康状况自有变化,如保险人可因某些理由终止契约,则人寿保险将变得毫无意义。"①因此,《保险法》对保险人的解除权予以严格限制。其第15条规定"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  相似文献   

4.
人身保险合同纠纷历来是保险业纠纷的重中之重。在保险理赔纠纷中,尤以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从而拒绝保险赔偿为多,新《保险法》出台以后,从保护投保人权益角度出发,对于保险人合同解除权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加大了投保人的权益保护,但现实中投保人的逆选择有所增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本文通过对新《保险法》中关于保险人保险合同解除权限制进行分析论述,对寿险公司的经营提出了相应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5.
保险合同告知义务是保险合同成立的基础,我国新保险法所规定的保险合同告知义务制度主要包括告知义务的主体,义务履行方式,违法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等内容。本文将以我国新《保险法》第16条之具体规定,结合相关法理与实践中的问题对我国保险合同告知义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梁鹏 《上海保险》2020,(5):38-41
一、问题的提出2007年6月21日,田某为其子小田购买了一款人身保险,保险合同约定:投保人田某,被保险人小田,受益人田某、冉某(小田之母亲,田某之妻子);如被保险人身故,保险公司须赔付6万元。合同生效后,双方各自履行。2009年11月23日,被保险人小田因患肺结核死亡,田某和冉某要求保险公司赔付。  相似文献   

7.
姚军  于莉 《国际金融》2012,(2):70-73
一、引言不可抗辩条款的发展经历了从个别保险公司的自愿条款到普遍行业惯例,再到法律规定的发展过程。19世纪上半叶,保险公司屡屡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保证或者不如实告知为由拒绝赔付,引发了大量保险纠纷,也使保险公司陷入信任危机。为  相似文献   

8.
射幸合同具有双务性、履行的不确定性和对价的不均衡性等特点.作为典型的射幸合同,保险合同具有射幸舍同的基本特征,但又与其它射幸合同有一定的区别.保险合同的射幸性是引发保险合同道德风险的原因之一,而免责条款则是避免道德风险的制度保障,有其天然的合理性.我国<保险法>第18条有关"免责条款效力"的规定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免责条款的正当性,应当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9.
赵晨 《上海保险》2011,(8):27-28,37
一、现行《保险法》财产保险合同转让条款的解读 (一)保险合同立法遵循的原则(1)公平原则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实际办理保险业务时,通常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速度和经济效率,保险人预先制定格式条款,而投保人对其中内容若同意则投保,若不同意一般也没有修改其中某项内容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郭玉涛 《金融博览》2009,(12):61-62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保险合同所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质内容在于:一方当事人(投保人)应当依约定向另一方当事人(保险人)支付费用,而另一方当事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指定的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生存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责任。  相似文献   

11.
张斌 《甘肃金融》2016,(7):19-25
文章总结了英美P2P网络借贷监管模式和具体规定,分析了我国P2P网络借贷存在的监管问题,如非法集资、监管套利、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等,最后提出了改进我国P2P网络借贷监管的政策建议,如明确P2P网络借贷法定模式及其合法性边界,健全业务模式监管和行业市场准入机制,加快行业统一征信机制、第三方资金托管制度、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体系化、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机制建设以完善P2P网贷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祁群 《上海保险》2021,(3):54-57
《民法典》和相应的司法解释颁布实施后,对我国《保险法》和保险合同实务肯定有影响,但能否直接将《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适用保险合同的纠纷处置,各方观点多有不同,有的说《民法典》是法的典籍,比普通的法律高一级,因此保险合同纠纷首先应当适用《民法典》;有的则认为我国的《民法典》不过是法律的修订汇编成册,废除了一些原民事法律,但没有废除《保险法》和其他商事法律,且与《民法典》同时实施的众多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不是对《保险法》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保险合同所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质内容在于:一方当事人(投保人)应当依约定向另一方当事人(保险人)支付费用,而另一方当事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指定的人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正>华中科技大学丁建定教授等撰写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研究》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笔者认真阅读这一研究成果后,感受颇多,作为从事社会保障研究20余年的学者,丁建定教授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研究走向社会福利思想史研究,进而提出"社会保障制三体系"的分析框架,并将这一分析框架运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的研究中,可谓历史与现实、思想与实践、西方与中国研究的完美结合。在此基础上完成并出版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研究》一书,无疑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养老保险城乡制度衔接任务也颇为紧迫。本文通过介绍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解读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暂行办法,最后找出《办法》中的漏洞并加以简要分析,最终提出宏观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新保险法”)根据保险市场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即保险人处于相对强势地位的特点,强化了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利益的保护,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规范格式条款。新保险法在免责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无效免责条款的规定上做出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本文从免责条款的性质及法律效果等角...  相似文献   

17.
2005年8月12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号??保险合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保险合同征求意见稿)在内的六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以求尽快公开发布(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已发布无形资产等五项会计准则)。保险企业(特别是寿险公司),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冯德淦 《保险研究》2019,(1):112-127
涉及自愿责任保险的多数人侵权理论和实践存在争论,无论是多数人侵权责任的体系,还是保险人责任的承担都未能明晰。应当明确,多数人侵权分为共同侵权和分别侵权,连带责任不仅适用于共同侵权,分别侵权中的"可能原因力"案型也应当适用。在多数人侵权承担外部连带责任时,保险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自愿责任保险人应当就被保险人的外部责任进行赔付。在保险合同充分告知的情况下,明确约定了"按份赔付"条款,该条款应当有效,保险人仅需就内部责任进行赔付。《保险法司法解释(四)》第16条在文义上未能清晰表述,需要以责任保险的内涵和目的为基础,结合上述结论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19.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并于2011年8月13日起正式施行了。现代社会,结婚前一方贷款买房、结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的情况十分普遍。特别是按中国的传统及婚嫁习惯,一般由男方提供住房,房产一般也登记在男方名下,婚后往往夫妻双方共同还贷。那么离婚时房  相似文献   

20.
财产流转在现代社会中十分频繁,财产保险作为流转安全之保障如果不能随财产流转,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现实生活中,因财产保险合同转让产生的纠纷众多。本文由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论述了保险利益对财产保险合同转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新《保险法》中关于财产保险合同转让的规定进行了评析,并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