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适应森林经营向科学化、集约化发展的需要,探索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牡丹江林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森林资源状况,提出了在森林经营方式上,逐步实现“两个转变”的初步构想,并进行了初步运行。“两个转变”的基本涵义,一是在森林资源培育上,应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即以量的积累为主体,向以质的提高为主体转变,或者说是从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向内涵挖潜,以内涵式培育为主与外延式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二是森林经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即组织经营的最小单位,从以林分为对象,向以植生组或林木个体为经营对象的转变。1.低强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运动时,把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与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并指出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是以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这是因为外延扩大再生产,是单纯依靠增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来实现的,没有生产技术的变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可能给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而只有依靠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集约经营的内涵 经济增长有两种类型,一是粗放型(或称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二是集约型(或称内含型)扩大再生产。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粗放型经营必然向集约型经营过渡,集约型扩大再生产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集约经营的实质是技术进步和管理优化。农业集约经营就是在一个经济实体或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生产力诸要素和应用科技的数量和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以及使经济结构、规模、布局、时序的组合达到较优化程度,是用先进技术去代替落后技术,用先进  相似文献   

4.
如何推进水资源的集约化经营增长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它有外延(粗放)和内涵(集约)两种,从这.一方面谈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注重走内涵的道路。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外延的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  相似文献   

5.
每亩纯收益、成本纯收益、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高,对种植业农民纯收入的贡献大,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水果生产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每亩纯收益和成本纯收盗递增逐年下降,物质费用推动成本上升,总生产率对总产出的贡献份额多为负数,是广州市水果生产当前存在问题。预测水果按期产量仍将继续增加,水果生产将由前期过度竞争的外延扩大再生产、粗放经营逐步向内涵扩大再生产、集约经营方向发展。应衣时引导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地承包给农户经营,农户对林木具有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这一重大举措,对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以福建省邵武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林改前后两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分析了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各林种、年龄、优势树种、起源和权属的森林面积和蓄积结构,以及林地生产力等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森林资源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是适用包括农业生产部门在内的一切生产部门的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如何划分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我国经济理论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因资金积累而引起的农业扩大再生产,叫外延扩大再生产;没有资金积累而发生的农业扩大再生产,叫内涵扩大再生产。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把扩大再生产划  相似文献   

8.
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在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中,要通过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生产力来提高森林碳汇能力,走重数量、更重质量的发展之路,通过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完成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历史作用;要确立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碳贮存而不是森林蓄积为碳汇林经营目标的原则;树立森林碳汇储备的观念和碳交易的意识;确立森林碳汇经营的思想;兼顾木材生产和木材储备;与非木材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经济调整的深入,企业扩大再生产要走以内涵为主的道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要不要和能不能以内涵为主求发展呢?从东西湖情况看,是完全必要的和可能的。第一,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有基础; 第二,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有潜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几年来地勘单位多种经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标志着多种经营“一次创业”的实现和“二次创业”的兴起。在“二次创业”中,不能再象“一次创业”那样,走以增加投入铺摊子为主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发展道路,而是应该通过加强管理,用好有限的资金,依靠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来巩固和发展现有多种经营企业,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以峡江县2004、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对象,从林地面积、林种结构、林龄结构、树种结构、林木蓄积、森林资源质量、人工林资源、林木蓄积生长量与消耗量、商品林与公益林、森林覆盖率等十个方面对该县"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从森林资源分布、森林覆盖率、森林结构、森林质量等方面详细地评价了峡江县森林资源状况,并针对森林资源管理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我市以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创建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造林绿化质量为重点,以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切实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十五”以来,平均每年绿化面积超过10万亩,绿化投入近20亿。目前,全市共有林地绿地9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  相似文献   

13.
<正> 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地广阔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有林地面积7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9.8%,并由武夷、戴云两大山脉组成了以建阳、三明、龙岩主地市为骨架的一个郁郁葱葱的“绿王角”。据测算,全省森林年平均生产率达5.6%,高于全国2.7%的水平;杉木十年左右便可间伐,松木十五年左右也可间伐。  相似文献   

14.
靖宇县位于吉林省长白山林区。该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6.4%,活立木蓄积量为3,223万立方米。人均林地面积31亩,为全国平均值的15.8倍;人均活立木蓄积量262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30.4倍。森林中的野生经济植物有936种。靖宇县还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吉林人参的主要产地之一。因此,发展林业,大上参业,是该县经济起飞和四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虽然该县发展林、参的历史悠久,但过去一方面是单一的木材生产观念,忽视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平衡;一方面是单纯追求人参的经济效益,忽视参后还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森林面积。这样,就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营林和种参互相矛盾、不能兼顾的概念,长期阻碍着林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九五”期间我国森林资源继续保持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林地保护和林权管理全面加强。但目前森林资源管理形势仍十分严峻。“十五”期间我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为指针,以促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为目标,以遏制林地逆转和超限额采伐为重点,以深化改革、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强六大工程的森林资源管理为主战场,全面提高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水平,为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林地规划夯实基础、监管手段不断创新,调查内容不断拓展,监督能力大幅提高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重点在林地林权管理、林木采伐利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及执法监督、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强调了近期森林资源管理重点工作,主要包括:高质量完成省县两地保护林业用地规划编制,开展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项约束性指标年度考核评价,贯彻落实好十二五采伐限额,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正> 森林资产制度着重体现森林的财产属性,它是以森林资源的产权、价值价格、流转、资金、经营管理等为内容的复杂的制度体系。森林是林业的主要经营对象,建立森林资产制度是深化林业改革,发育林业商品经济,发展林业生产建设必要的保证和基础。森林包括林木、林地和林地上的野生动植物,它们都是资产。在林区,林地面积一般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森林资源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森林资产制度构成了林区农村土地制度、财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区农村深层改革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以林地资源管理为中心创新森林资源管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和亮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6):535-538,542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生物资源、林地资源和森林环境资源,但林地资源是基础。森林资源管理必须以林地资源管理为中心。由于公益性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其经营的主导利用目标是生态效益。因此,林政资源的管理要以林地资源管理为基础,林木与林地管理并重,严格森林资源的保护。而商品性森林资源经营的主导目标在于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应赋予经营者更灵活的处置林木的权力,资源管理以林地资源管理为主。  相似文献   

19.
结合泰安市城市化的进程,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提出了泰安市要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一、森林资源资产的涵义及特征 森林资源资产是发展林业产业重要的主导资产,其实体对象就是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指林业用地中的林地、森林、林木和森林中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及森林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而森林资源资产是指对这些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控制与利用能以货币量度且又保持木本生物形态为主体的林木林地互为作用所形成的活立木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