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因此,摊余成本的确定成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务处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是"新准则"中全新的内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的对象不同可分为权益工具投资和债务工具投资。本文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投资的初始取得、资产负债表日以及最后出售等相关会计事项,通过实例详细的解析其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对已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对该金融资产进行取得时的初始计量和持有期间的后续计量。初始计量中主要解决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的收益确认以及将其处置时损益的处理等问题;后续计量中主要确认实收利息、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溢折价)等。这些数据的计算在手工方式下十分复杂。本文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功能建立计算模型,以简化计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为两类资产,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属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笔者拟对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本身经营策略的变化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图表和举例分析的方式全面解析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其账务处理方法。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贷款和应收款项;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相似文献
7.
8.
高慧芸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9(2):41-43
金融资产概念是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一个新内容,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本文对其中的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后续计量做了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新准则。 相似文献
9.
现行会计准则首次提出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减值时,减值损失的确定是采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法,还是采用内在摊余成本和可收回金额孰低法,目前会计实务界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四类:交易性金融资产、贷款及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这四类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各有异同,对初学者而言,不易理解,容易混淆,尤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甚.本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范围、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金融资产的减值处理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对会计理论理解和会计实务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行新会计准则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导致利用准则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必要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3.
许芳霞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50-53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账面价值高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已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又恢复的,应在原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内予以转回.已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照常计提利息,摊销利息调整,只是对分期付息的应收未收利息表外登记.发生坏账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用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弥补,并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请表外应收未收利息. 相似文献
14.
15.
刘儒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28-29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新会计准则规定只允许采用实际利率法下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及摊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因此,对于实际利率法下的摊余成本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带来的递延所得税问题便成为所得税会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徐言琨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2(3):59-61
为达到与国际会计趋同的目的,财务上对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变化很大,为此。必须根据新准则重新设计会计科目和财务核算办法。进而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中,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规范了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实务中很多人对此规范的理解有偏差,从而造成错误的会计处理。对此,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简单理解摊余成本概念以及计算实际利息收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从初始取得、后续计量、利息收入、重分类、资产减值和处置或兑现等方面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为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盘点两大经济事件背景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各种管理和操作手法,以期引起监管部门和读者对这一内容的持续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并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各期的投资收益。其中,“实际利率”是该债券的“实际收益率”,该“实际收益率”的计算要预先确定未来的现金流量,也即要预期未来本金和利息的收现情况。未来现金流量通过实际利率折算,其现值即为初始投资成本,那么在初始投资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随着未来现金流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笔者认为,在实务中,即使预期未来现金流量会发生改变,也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基于重要性原则区别对待:如果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低或不重要,则可以假定该实际利率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存续期间或更短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否则,应重新计算实际利率。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的话,则可能会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无论如何,在进行账务处理时都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因为这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即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