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目前年造船总产量来看,我国造船业是世界上仅次于韩国和日本的第三大造船国.但据造船技术专家估计,目前我国造船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造船水平相差15~20年,落后于韩国和日本两到三个台阶.近几年我国开始了大型造船企业和造船基地的建设,目前,外高桥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崇明岛修造船基地和长兴岛造船基地也已相继开工;待这些基地建成后,上海的年造船能力将在2015年达到12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造船能力最大的国家.但如何做强造船业,还需有一定的基础作保障.造船工艺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便是造船业的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2.
2001年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大型造船企业都在进行或准备进行重组整合,其涉及面之广、力度之大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船舶工业调整中所仅见.重组整合已经成为近年来世界船舶工业发展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由于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今的中国船舶工业满怀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豪情和信心,从两大船舶集团公司到沿海地区船厂都制定了扩大产能的宏大规划.这样的热情固然可喜,然而,通过何种手段实现发展目标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今,部分业内人士仍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硬件投入视为提升造船能力的不二法门.另一方面,面对中国船舶工业的挑战,韩国造船界虽然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但仍然有信心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和在海外圈地,在未来二三十年内领跑世界船舶工业.分析韩国同行的做法可以发现,单纯进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并非是提升产能的惟一手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刚刚过去,21世纪已经到来.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时,我们尤有必要关注世界船舶工业发展的大局势.当前世界船舶市场和船舶工业正发生着迅速、广泛、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六方面:造船市场重现兴旺,高订单低船价市场特点愈加明显,日、韩造船地位发生交替,欧、韩造船纷争加剧,造船信息化加速发展,造船企业纷纷实行改组联合.  相似文献   

5.
在国务院《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的刺激下.近两年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国际市场份额快速上升。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6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54%、41%,均位居世界第一。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造船大国.但是与造船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在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结构、生产效率和船舶配套产业等发展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一位业内人士日前与笔者谈起国内造船设施建设时,不无忧虑地说,近两年船舶工业的大规模建设,为我国向世界造船大国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建设中出现的一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那就是有些地方出现了盲目投资扩大造船能力或建新厂现象.对那些国家统一规划部署的造船基地如两大船舶集团公司正在建设的上海崇明基地、长兴基地,广州龙穴工程,大连造船基地等,国家应一如既往地支持,使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和能力,但对那些没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盲目投资项目,国家应该坚决予以控制.否则,大规模建设结束之日很可能就是新一轮恶性竞争开始之时.  相似文献   

7.
6月3日,堪称世纪工程的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竣工。作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标志性工程。该基地承载着推动中国成为造船强国的历史重任,因此,一直吸引着世界范围内的关注目光。中船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路小彦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长兴造船基地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 三、世界船舶工业及船舶科技发展趋势 1.四极格局依旧,日韩争霸加剧 未来5到10年中,世界船舶工业将继续维持日本、韩国、西欧和中国等其它造船国家这样一个四极格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在世界造船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依据产业集群与产业发展规模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已经进入产业发展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一、进入新世纪,中国船舶工业进一步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正在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正如我们看到的,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国船舶工业不断发展壮大,造船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3位,成为世界造船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船舶工业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的双重拉动下,近些年来,中国的船舶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过去 5年间,中国的造船产量年均增长 26%; 2004年,造船产量达到 88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14%.中国船舶工业自 1994年以来, 造船量已连续位居世界第三位. 2003年,中国造船量达 600万吨,占世界份额首次超过 10%;承接新船订单约占世界份额的 16%;累计手持订单占世界份额的 15%; 到 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船舶市场需求高峰的出现,世界船舶工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各主要造船国家之间竞争实力的对比也在发生重要变化,一个新的世界造船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蒸蒸日上,不到十五年的时间从一个造船弱国一下子跨入世界造船大国行列,并跃居世界造船产量的第三位,在国际船舶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份额,成绩显著,举世瞩目。作为船舶工业的重要方面——地配联营企业,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本文拟从船舶地配联营企业的发展演变,谈谈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地配企业如何抓住机遇,面对市场竞争和挑战,求生存,求发展,成为未来船舶、航运市场的重要配套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4.
《船舶经济贸易》2005,(1):10-10
继2003年世界造船高峰后,2004年成为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史上又一个高峰年. 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04年,全球造船完工量将超过6200万载重吨,再创历史新高;承接新船订单将达到1亿载重吨,成为有史以来新船签约量超过1亿载重吨的第三个年份;手持船舶订单接近2.2亿载重吨,也创下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5.
一、船舶行业“十一五”期问引进先进技术、进口重要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情况“十一五”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2010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大幅度超过韩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由于船舶是典型的国际化产品,我国造船技术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船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十一五”期间,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造船产量翻了两番,占世界市场份额从6%提高到20%以上。近几年,我国船舶工业呈现出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记者苏小梅)船舶工业是我国较早发展起来的近代工业之一,也是装备制造业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获悉,"十五"以来,通过上海外高桥基地建设、大连新船30万吨船坞改造、上海大型低速柴油机曲轴建设等造船设施及船用配套产品项目建设,我国造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全国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世界经济进一步好转,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作为中国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中国船舶工业在这一大环境中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国际船市的进一步好转和中国政府对船舶工业的大力支持,极大地鼓舞了中国造船人的激情,使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步人了"激情岁月".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造船产量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目前我国造船企业新接造船订单总吨位已经连续几个月排名世界第一,世界造船工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也为我们船舶物资行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船舶工业物资总公司(中船物总)作为我国最大的造船物资配套供应企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将本公司建设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中规模最大、配套能力最强、服务最优、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20.
把握2006     
在一片莺歌燕舞中,中国船舶工业走过了辉煌的2005,迎来了2006.2005年,中国造船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再次大幅缩短与日、韩造船强国的差距.可以说,2005年是在中国造船史上值得大写特写的一年.然而,辉煌毕竟已经定格在2005年.对于正处于大发展中的中国造船业来说,如何把握2006,在2005年基础上续写甚至创造新的辉煌,应该是我们思考得更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