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行业能源消耗,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额等数据,通过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出我国各行业的能源完全消耗系数和出口的隐含能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隐含能源的出口逐年增加,能耗密集型产品的隐含能源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非能源密集型产品巨大的出口量推动了我国隐含能源的出口。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出口行业集中度过高。商品贸易量并非是决定中美隐含碳贸易额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行业碳排放系数的差异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在贸易和气候变化方面应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努力,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3.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根据2000年~ 2010年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测度中美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承担了巨大的美国消费型的隐含碳排放量,其中机电类产品一直是对美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留在了中国,成为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阻力,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结构分解法将影响对美出口商品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分解为能源使用效率、生产技术、对美出口规模和对美出口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及生产技术改进为对美出口商品隐含碳排放的减少做出了贡献,其中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起主要作用,而对美出口规模及出口结构则导致出口商品隐含碳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业部门隐含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洋 《企业家天地》2010,(11):10-11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18个行业的碳排放,计算和比较了各行业的隐含碳排放,结果表明从2002到2007年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从16.4%上升到33.9%,贸易出口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使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核算了我国1 976-2004年制造业28个行业6种污染物进出口隐含污染的BEET指标值和PTT指标值,并分析了我国进出口隐含污染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进口和出口的规模效应为正且逐年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口规模效应逐渐大于进口规模效应;出口的结构效应基本小于零,进口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下,越来越多的服务通过物化在商品中实现了可贸易,一国出口中的服务含量不仅包括服务本身跨境流动价值,还包括商品跨境流动中所隐含的服务价值。基于贸易增加值角度,测算1995—2011年中美两国出口中的服务含量及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化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国总出口中的服务含量(尤其是境内服务含量)明显低于美国,而境外服务含量高于美国,中国服务出口增值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有待提高;服务业和建筑业的出口服务含量最高,除电力、煤气和水供应业外,中国各行业出口的境内服务含量均低于美国;中国总出口中的境外服务含量主要源自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服务处于行业价值链的相对低端位置;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美两国在出口服务含量整体收缩的同时境外服务含量相对上升,其服务国际化的步伐并未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7.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国服务业出口中有一定比例来自国外的增加值,官方贸易统计数据不仅存在“统计幻象”,还可能会误导贸易政策。利用总贸易核算法对中国服务业出口APEC①经济体的增加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率呈现下降趋势;隐含在最终品中的增加值减少,被直接进口国用于生产出口品的中间品占比增加,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服务业出口的国别分布呈现出“一头独大”趋势,作为主要出口地的美国占比从1995年的1659%上升至2011年的3441%;服务业出口APEC经济体的结构已经实现了由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俄罗斯1996~2009年的对外贸易隐含碳,并使用SDA模型对其出口隐含碳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测算结果表明:从1996~2009年,俄罗斯出口隐含碳由446.32Mt(百万吨)增加到627.45Mt,进口隐含碳由9.88Mt增加到66.24Mt;俄罗斯是隐含碳的净出口国。因素分解结果显示:1996~2009年期间,规模效应是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俄罗斯出口隐含碳的增长;阶段分解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技术效应导致了俄罗斯出口隐含碳的增加,但其作用逐渐变小,结构效应对出口隐含碳变化的影响较小。最后,对俄罗斯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和中俄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投入产出框架的结构路径分析(SPA)和结构分解分析(SDA),借助中国2012年和2017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能源消耗量,按最终需求和部门分别计算了隐含碳排放量和整体隐含强度(AEI)并分解到不同的传输层,然后利用SDA方法研究了AEI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对隐含碳排放量贡献最大的需求类别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贡献最大的部门为建筑业;对整体隐含强度贡献最大的部门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中国2017年的整体隐含强度较2012年的水平相比呈下降趋势,主要的驱动因素为投入结构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3)能源消费强度效应不利于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揭示了部门生产效率亟待优化的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费数量不断扩大,因能源消费而造成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居民能源消费量的扩大使得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分别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及投入产出法分析城乡居民的直接碳排放及隐含碳排放。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直接碳足迹主要由电力与煤炭的消费导致,城镇居民的直接碳足迹主要由电力、热力,以及石油类产品的消费导致;居民消费的隐含碳足迹主要是由碳排放强度比较高且在生产中有高的投入需求的部门排放所导致。最后针对城乡居民消费碳足迹的特征,认为当前需要调整农村居民用能结构,降低城镇居民隐含碳足迹同时鼓励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出口贸易中的能源消耗量,并利用LMDI因素分解法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活动能耗的规模变化效应、结构变化效应及强度变化效应,得出结论:"入世"十年间,我国出口贸易活动的能耗增长了3.88倍,出口行业的平均能耗强度下降了30%,但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五金和焊接金属、化学与化学制造品等高能耗行业出口比重的明显提高使得我国出口贸易活动的能耗大幅增加,不利于国内节能目标的实现;我国出口贸易活动的能耗十分巨大,需要进一步降低出口贸易的能耗强度与调整出口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产业关联理论应用于能源消费分析中,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技术给出一种新的部门能源消费感应度弹性系数和影响力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能源消费关键部门的确定方法,该方法是相对于能源经济中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和其他定量分析方法的一种补充的方法。并采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各部门能源消费数据对中国能源消费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生产部门最终产品的变动对其他部门以及自身能源消费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关键部门主要集中在冶金业、化学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另外,第三产业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本位时期国际主导货币英镑在全球有着广泛的空间分布,形成其空间分布的原因在于:实物贸易与资本流动相互匹配的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格局、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的各国中央银行间协同合作体系以及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2年和201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出中国各省各部门隐含能源和虚拟水消耗量、进出口量及能源—水资源联系强度。研究结果表明:1)2012年及2017年隐含能源调出量较多的是山东、辽宁等省级行政区,2012年及2017年隐含能源调入量较多的是广东、江苏等省级行政区;2012年及2017年虚拟水调出量较多的是江苏、安徽等省级行政区,2012年及2017年虚拟水调入量较多的是广东、江苏等省级行政区;2)2012年及2017年隐含能源净进口量较多是辽宁、广西等省级行政区,2012年及2017年虚拟水净进口量较多的是上海、吉林等省级行政区;3)从调出量的角度来看,2012年和2017年均有83.33%的省级行政区联系强度最大的部门为工业部门,但是2012年仅有13.33%的省级行政区联系强度最大的部门为服务业部门;4)从调入量的角度来看,2012年各省级行政区联系强度最大的部门均为“S2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2017年93.33%的省级行政区联系强度最大的部门为“S2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相似文献   

15.
正文章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碳关税、碳标签等国际贸易政策入手,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合中国对外出口产品的研究,认为碳关税和碳标签将不可避免地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对低碳经济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加工贸易视角,区分国内与进口中间投入,构建贸易隐含碳模型,从工业整体及行业角度分析了1998—2009年度中关工业贸易隐含碳的国别排放情况,并基于全球视角分析了中关贸易的全球净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对美工业贸易始终处于隐含碳净出口状态,2001年之后(净)出口隐含碳增幅尤其明显,其中化学、机械、纺织业是隐含碳净出...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贸易隐含污染排放转移的视角分析了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趋势,概述了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一般核算方法,总结了国际上研究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现状与进展。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和能源综合效率较低,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高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对碳排放责任分担机制进行了梳理,传统的基于领土责任的碳排放核算不仅对发展中国家不利,还会...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全球价值链中的上游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核算下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利用最新版本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从服务贸易整体、服务大类、细分服务部门三维度深入分析我国2000~2014年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分工地位与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上游度指数层面,我国整体服务贸易出口具有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攀升的趋势,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指数值更大;(2)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层面,我国整体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偏弱,其中生活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而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弱,资本密集型以及公益服务型两类服务业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能源安全约束下中国加工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其能源消耗规模也在骤然扩大,现已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0%左右。在2001—2008年国际高油价期间,随着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加工贸易出口方式所进行的能源间接输出不仅使我国遭受了巨大的隐含能源成本损失,而且为此而逐年加大的能源生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损失也是惊人的。以能源安全为切入点.从能源安全供给、环境影响、隐合成本损失及其资源大量消耗等多方约束来分析中国加工贸易进行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必然性,探讨实现加工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要回顾了2011年我国的国际贸易工作的情况,以此为前提研究了我国为发展国际贸易,应对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而采取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