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行业反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证研究表明,就总体而言,我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的反应是积极的;就每一个具体的配股事件而言,配股的股价行为与公司业绩关系不大,而较多地受到市场大势、公司流通规模和配股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重新提出改革中国证券市场的重大举措,推进上市公司国有及法人股权减持与流通的试点。在首批四家上市公司国有与法人股流通方案公布之后,深沪股市反应强烈,上证指数曾一度降至千点以下。对此,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都十分关注,许多投资者对监管部门的决策产生怀疑。经过近期研究,我们可以说明股权改革的大方向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在坚持进一步推动国有股减持与流通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6.
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权实质为限售股权,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使我国大量存在的非流通股由取售期不确定的限售股转为有限期限售股,为研究中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定价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5年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果。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经济实质及其财务后果,同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及其财务影响。掌握资本运作和创新金融工具运用方面的知识,成为股权分置改革后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由于公司认股证期末需要通过发行新股以应对权证持有人行权要求,故不能直接套用Black-Scholes公式.长电权证作为首只公司认股证,目前部分研究机构对其定价过程中的问题存在一定认识误区.本文将理清认股证定价模型原理,并针对长电权证的实际情况修正公司认股证模型,运用MC模拟的方法加以验证并提出考虑红利时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再融资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理论上讲,股票价值等于上市公司价值,即公司未来收益的现值.同理,如果再融资募集资金产生的效益能够独立计算,再融资价值应等于募集资金投入项目的价值,即项目未来收益的现值.依据同股同权原则,再融资的新增股东和原有老股东的未来权益是一样的,同等地反映公司的新价值,即公司未来收益的现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体系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应该改进国内现有的贷款定价方法,建立一个“以贷款平均收益率为基准利率,兼顾贷款风险溢价以及银行与客户整体关系”的贷款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动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股份回购的动因主要有:财务杠杆假说、信息不对称假说、经理人股票期权、企业股价市值低估、控制权假说、企业融资弹性假说等.解决股权分置过程中我国推行股份回购有着特殊的动因.由于法律不完善,我国推行股份回购政策要避免出现"市场操纵".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集中度的高低决定了公司代理问题的本质,因此确定合理的股权集中度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所以逻辑研究的前提是首先要了解影响股权集中度的相关因素。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性质、控股大股东性质、控制层级、地区市场化程度以及上市公司业绩、规模、风险、负债率高低及所属行业情况是影响股权集中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期货经纪公司风险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期货经纪公司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深入了解风险产生的根源是期货经纪公司实施风险控制和管理的前提条件。我国期货公司风险形成的原因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包括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软件”环境、企业内部“硬件”环境、风险管理技术方法,第二层次主要包括国家法律体系建设落后、企业体制落后及国家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兴的转移定价事前调整方法,预约定价的优势得到征纳税双方的普遍认可,不但较好地解决了转移定价的滥用问题,避免事后调整带来的处罚,还能维护纳税人国内法定权限的确定性,降低由于征纳纷争给企业带来的干扰。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在预约定价立法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我国的推行预约定价制度的必要性,提出我国加快推行预约定价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以 1999- 2 0 0 1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中出现“会计差错更正”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了高报盈余的会计差错的动因。研究表明 ,高报盈余的会计差错有着明显的盈余管理的动机 ,当期利润低于上期 ,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线下项目产生的收益高以及规模小和亏损的公司更容易产生高报盈余的错误。本文的研究发展了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 ,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防范上市公司操纵盈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1993~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交易特征,发现国有收购方的受让比例和实际持股比例均高于非国有收购方,这可能是由于国有收购方受到较强的行政干预,而非国有收购方具有更强烈的投机性动机所致;控制权转移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对转移价格有正面影响,而总股本有负面影响,国有控制权的转移价格较高;股东权益对转移溢价率有负面影响,控制权转移数量有正面影响,新兴行业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溢价率高于传统行业公司.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股价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历史的简单回顾上市公司以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是国际证券市场的通行做法。在我国,上市公司增发的历史相对较短。1997年7月,上菱电器的成功增发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单一的再融资格局被打破。2000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