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速度都在逐年上升,其对国内就业的影响日益显现。文章以中国西部云南省为例,梳理近年来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与区域选择,从直接与间接两方面对云南省对外投资对其省内就业的影响作尝试性研究,并对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势头一直强劲,却也存在缺乏清晰明确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投资存在盲目性;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缺乏高素质专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不科学;政府部门对企业跨国经营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现有企业制度不合理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进一步提出必须提高我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的制定,做好投资区域与产业的选择;努力扩大境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规模;加强企业管理大力培养跨国经营人才;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全方位筹措投资资本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动 《价值工程》2014,(22):14-15
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中国对外直投区位选择有关的研究,再以中国对外直投的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从东道国的公共治理水平的视角分析了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影响。认为具有不同寻求动机的中国对外直投所倾向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环境和条件也将具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 在国内资源短缺、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十六大提出了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以便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的国家、地区和行业分布越来越广.截至2004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5163家,分布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448亿美元,其中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为55亿美元,同比增长93%.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中,有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海尔、海信等,但是失败的企业也不少.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中国对外投资是亏损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特别是"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直接带动了本世纪初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跃升式"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投资规模逐年增加、投资地位提高,但相对规模依旧偏小:而且在行业分布、市场进入方式和地理分布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指标,研究东道国治理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文章选取75个东道国200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其他变量得到控制的前提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倾向流入治理水平较低的国家,对外投资风险较大。中国对外投资与东道国市场规模呈显著负相关,符合邓宁、韦尔斯等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出口是投资的先导,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遵循从出口到直接投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开发》2016,(26):75-78
以往研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多数聚焦在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较少涉及企业对外投资成效。文章基于中国企业"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失败率虽然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对外投资失败率的绝对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并且企业投资失败呈现行业和国家集聚特性。其中,对外投资企业自身所有权优势缺乏、东道国制度环境风险以及国家层面投资引导政策的缺位等,是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企业"走出去"进入加速阶段,尤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中,国家层面要积极制定分类投资引导目录,加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扶持,从企业层面看,要兼顾投资增速和成效,通过构筑企业自身所有权优势,提高企业对外投资成效。  相似文献   

8.
东道国特征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揭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东道国市场规模对中国在东道国的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影响,而东道国工资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以出口度量的双边贸易联系及双边汇率对中国在东道国的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从动态来看,前期投资对当期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缺乏连续性.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加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详细列举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所存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导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存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于1979年的改革开放初期,经过将近30年来的探索与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2000年之后,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推动中国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对外投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林 《价值工程》2006,25(6):1-3
从国际范围来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他们都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提升国内(地区内)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外投资产业现状提出中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应以优势型产业对外投资为主,学习型对外投资为辅,并逐渐加大学习型对外投资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世界直接投资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通过对2000—2007年世界直接投资区位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影响世界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因素方面,对中国吸引外资流入及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的区位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在起步阶段,由于企业体制因素、信息缺乏、缺乏核心技术、资金不足等不利因素阻碍着其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尤其以政府政策支持度不够最为明显.我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也不是技术创新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因此,为更好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帮助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我国政府有必要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定战略规划和提供必要的促进、支持和服务.具体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4.
翁欣 《企业导报》2010,(1):254-254
针对目前中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现状,提出应改变目前对外投资上的单一思路,效仿新加坡设立国费奖学金制度,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直接"进口"海外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提高本国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国际间资本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走出去"日益成为我国企业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对外直接投资也成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高速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重大机遇。本文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风险,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企业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海尔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海尔集团对外直接投资中面临着核心技术缺乏竞争力、行业内竞争激烈以及技术门槛提高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核心技术创新、注重品牌经营管理以及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等应对措施,以此来促进海尔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文献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对我国海外投资对我国经济的重要影响进行分析,重点实证分析国际收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以及国内就业效应,进而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扩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与发展可以通过调整、完善国家干预引导、投资主体培育、投资产业选择以及投资区位选择等方面的政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王茜 《企业导报》2009,(11):70-71
当今世界有两种对外直接投资,即"美国型对外直接投资"和"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讨论"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看出"日本型对外直接投资"确实为中日两国带来了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及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外国农业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为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农业必须积极大胆地"走出去"。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农业"走出去"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在详细论述了现阶段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后,全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类型、特点、趋势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