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昉 《经济学动态》2005,(1):5-39,112
一、引言 一个典型的经济高速增长,总是伴随着产出和投入要素在各产业间的转移,换句话说,由于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总产出的产业或部门分布不尽相同,并且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生产率,导致劳动力在部门配置格局发生变化。基本变化规律是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降低,工业劳动力比重有所上升,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则显著上升。库兹涅茨(1989,第434页)认为,  相似文献   

2.
对石家庄市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情况的调查阎德瑞,肖力,曹春娥一、1978年以来我市农业劳动力转移取得的成绩1、1978年以来,我市农业劳动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非农产业转移。1950年,我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3.28%,1978年降为86.3...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WTO,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再就业就是伴随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域间的重新配置并与优化的产业结构相协调的过程。1再就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该产业所容纳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也随之下降,劳动力会逐步从第一次产业向迅速发展的第二次产业移动。在生产力水平持续发展的一段时期内(大体上是在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第二次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该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也在上升。但是到了…  相似文献   

4.
周慧  林雨 《时代经贸》2012,(10):228-229
文章首先从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规模来阐述1996年到2010年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具体情况,即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是持续扩大的且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有一半以上转至第二产业。接着运用计量模型研究二、三产值的比重以及城市化率这三种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影响,得出三种因素都对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1.民工权益屡受侵害,欠薪、遭受歧视、没有人身安全保障……有资料显示,2001年最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国有关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新闻报道多达1万多条,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成为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2.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异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移设置了重重障碍。城乡居民这一身份差异增加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风险,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不合理配置。3.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低下,缺乏就业竞争能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影响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蒲艳萍 《现代财经》2005,25(2):64-6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迭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不相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从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规模来阐述1996年到2010年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具体情况,即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是持续扩大的且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有一半以上转至第二产业.接着运用计量模型研究二、三产值的比重以及城市化率这三种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彩响,得出三种因素都对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下我国产业演进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产 业演进就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结构和内容的不断变化过程 ,是产业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 ,在数量上提高了经济规模和总量 ,在质量上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素质。工业化实质上是产业演进的过程 ,既是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工业为主的产业演进的过程 ,也是工业内部结构演进的过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产业的演进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也表明 ,尽管产业演进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演进过程也因时因地有所不同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共同的发展一般趋势。(一 )克拉克分析研究了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得出的结论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 ;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 :第一次产业将减少 ,第二、第三次产业将增加。人们总是从低收入的产业向高收入的产业移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 ,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就越小 ,而第二、第三次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就越大 ,反之亦然。(二 )库兹...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将发生从第一产业移动至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的变化趋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陕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趋势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上相符合.要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关键是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在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引发第三产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及调整思路席春迎一、我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现状及评价改革以来,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和世界各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一般规律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就是东部省(区)内也有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冀东南、鲁西、粤北等地区。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建成,为这些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我拟以鲁西聊城地区为例,就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需注意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浅见。一、把握总趋势以聊城地区为例,540多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8%,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76.5%,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占血%多,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超过40%,第二产业的比重不…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使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也就是要加快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的步伐。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平均每年以1500多万人的速度向东部地区大中小城市转移。据统计,我国城市化水平已从1989年的26.2%提高到2001年的37.7%,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正在迅速减少。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仍高达62.3%。估计到2020年农村人口比重将降到45%左右。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着新的调整。那么,中国是否还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二元经济”矛盾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在非农业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同时,农业劳动力仍在总劳动力中占有很大比重。这具体表现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的速度大大快于其就业比重。从1952年到1998年,农业产值占国  相似文献   

14.
刘丹 《经济经纬》2007,(6):71-74
北京市各区县劳动力总量分布的产业差别是明显的,其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对于北京市各区县功能区的划分可以站在劳动力产业分布比较优势的角度,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北京市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产业分布规律,从而为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提供劳动力布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 北京市“十五”时用主要有以下个个展重点 一、坚持突出一条主线──可持续发展 1.资源可持续发展:走集约发展道路,高效、低耗,努力提高土地和资源产出率。 2.环境可持续发展:树立环保意识,开发环保技术,发展环保产业,治理环境污染。 3.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后劲产业,淘汰落后产业,构建产业梯度结构体系。 4.社会可持续发展:继续控制人口,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减轻就业压力,缓解劳动力总量与结构供求矛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潮的挑战,全面提高社会供养能力,妥善解决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6.
李丹  周运馨  张伟明  周银 《时代经贸》2013,(10):152-152
本文通过实际测量,得到徐州市PM2.5各来源所占比重的经典数据,提出通过经济税收手段有效治理PM2.5超标情况,改善徐州市空气环境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改变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旺来  周达军  刘洁  汪立  朱婧 《经济地理》2011,31(8):1258-1263
海洋产业已成为目前浙江省扩大就业的主要领域。以浙江省的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各种方法与理论,结合浙江海洋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分析浙江海洋产业所占GDP比重和就业比重变化,考量浙江海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阐明浙江海洋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海洋产业是浙江省吸纳就业的主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贸易自由化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志坚 《经济纵横》1997,(12):41-44
贸易自由化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潘志坚一、我国的经济结构问题我国经济结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各产业之间,具有高加工度特征的部门比重较低;在各产业内部,整体加工深度不足。我国工业产品中,深...  相似文献   

19.
刘博 《经济论坛》2008,(2):13-15
"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劳动力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  相似文献   

20.
王志美 《技术经济》2002,21(2):17-19
随着经济的增长,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需求欲望,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而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导致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低。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对食品的需求增加,不断落后于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的增加,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使第一产业的产品的消费额在人们的消费总额中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了第一产业产品所实现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断下降。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服务”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