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影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经济中已形成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复杂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跨国公司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既是先进技术的载体和绝大多数前沿技术的创新者,也是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主体。随着前沿创新领域的扩展、创新成本的迅速提升以及高科技活动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的对外技术转移近年来成为我国实施经济活动和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该文通过回顾跨国公司行为理论的发展脉络,结合模型分析提出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实现的技术转移程度与东道国自身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根据这种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成本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先进与否主要在于其适应性,即考虑成本产出的技术进入意愿。所以,基于成本考虑的国际生产合作是我国今后进行有效技术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为应对经济自由化.技术变革和竞争加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跨国公司生产和研发的全球化趋势显著增强.全球一体化生产和研发的战略体系逐步形成。目前.跨国公司已控制了全世界国际技术贸易的60%.并且国际技术转让的80%和科研开发的90%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的。由于这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有51%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因此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及产业结构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道国政府制订跨国公司政策的理论思考鲁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跨国公司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冷战结束以后,一个新型的世界经济已初见端睨: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与新技术联系在一起,生产正向技能、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企业、市场乃至整...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趋势新特点,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科技创新正在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通过对世界各国经济要素的影响,改变经济要素的全球配置结构,进而推动国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生产集中、资本集中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当代世界经济技术合作的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直接体现着国家的竞争力。目前跨国公司的触角已遍及世界每个角落和各个领域,现代跨国公司已成为现代国家投资、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转让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力量,跨国公司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关系的主体。“发展是硬道理”,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公司的经营者不追求公司的发展,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重点对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发展战略问题进行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近年来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面对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新趋势,中国的引资政策应该作出怎样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投资活动逐渐增多,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对于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国际税收问题。而转移定价则是国际税收问题的关键,跨国公司往往利用转移定价来逃避税收、转移财富。一、转移定价制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是指跨国公司内部企业之间所制定的交易价  相似文献   

9.
罗鹏  魏浩 《亚太经济》2006,24(6):97-100
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依然是国际研发的主体。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国际研发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投入日益增加,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同时,应该趋利避害,发展本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公司与投资司于去年底公布了《跨国公司与竞争力-—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该报告认为,日趋自由化的经济政策、不断出现的技术进步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化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徐磊 《科技和产业》2006,6(12):14-18
研发国际化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竞争新战略正逐渐显现,这种战略既给东道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以及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现状做出总结,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选取上海进行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对上海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从长远和全局来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有利于促进本土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有利于人才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经济体制的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美国跨国公司为例,对跨国公司制造业海外R&D投资国别选择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世界范围看,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FDI和东道国市场规模是影响跨国公司R&D投资的主要因子;仅就发展中国家而言,东道国市场规模并不影响跨国公司R&D投资;跨国公司的产业类别不同,其R&D投资国别选择的影响因子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多边投资体制缺失和双边投资协定无序发展的背景下,便利化建设能否有效驱动海外投资增长已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有关东道国投资便利化与母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仅集中于一元规模分析,尚未展开二元边际的结构性讨论。为此,文章基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追踪数据,详细考察了东道国便利化建设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二元边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东道国便利化建设显著促进了中国对外投资扩展边际的增长,但对集约边际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且克服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研究结论仍然成立。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投资对经济周期十分敏感,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有助于中国资本"走出去"。同时,与能源行业相比,便利化建设更有利于推动运输和房地产行业投资扩展边际的提高。另外,东道国发展阶段的差异和中国投资政策导向的差别也将产生异质化作用,非低收入经济体和政策导向国推进便利化建设对投资扩展边际增长的驱动效应更加明显。第三,进一步的渠道分析表明,便捷的营商环境、透明的政策环境与健全的金融服务是提高投资扩展边际的关键所在。文章的研究对于从东道国便利化发展角度理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揭示了便利化建设将在推动全球新一轮的投资浪潮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许泰民 《特区经济》2006,213(10):171-173
相对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的研究,学者关于跨国公司对中国研发投资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是以加入WTO以后市场规模日益增大的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区位选择三大基础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验证影响和决定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中国区位分布的各个基础经济变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发展存在催化作用,FDI通过产业关联促进东道国产业升级,经验研究表明其后向关联效应较前向关联效应有更大显著性。本文在跨国公司、东道国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三者之间建立理论模型,分析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效应的影响因素,得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下游企业之间的技术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钦 《新疆财经》2007,(1):52-55
农村沼气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本文以新疆霍城县为例,介绍了该县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分析了沼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搞好宣传、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提高沼气的综合利用程度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张诚  张瑜 《世界经济研究》2012,(2):57-63,88,89
本文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角度,对我国1995~2009年19个高科技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分析了跨国企业创新影响东道国企业创新机制和渠道的基础上,具体度量了示范联系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和竞争效应对我国企业创新的长期和短期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只有人力资本效应在长期可以对我国企业的产品创新产生正面的溢出效应,综合而言,跨国企业在华研究开发活动还具有较明显的市场冲击效应,给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道国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与我国OFDI的反向技术溢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C-H模型,本文建立中国OFDI反向技术外溢的计量模型,对中国OFDI反向技术外溢的存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并从东道国角度出发,对影响我国OFDI反向技术外溢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OFDI具有显著的反向技术外溢,同时这种反向技术外溢受东道国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道国外资政策对我国反向技术外溢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我国在选择OFDI东道国时,应选择研发投入多、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而在考虑东道国经济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其制度因素,不能仅以外资政策论。  相似文献   

19.
Outward investment, employment, and wages in Swedish multinational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xamining detailed data for the home-country operations in Swedishmultinationals during the period 1986-94, this paper shows thatthere are signs of very notabl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home-countryoperations of these corporations. It also shows that the effectsvary according to 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 home country. Inthe 1980s, when the Swedish economy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taxes, high inflation rates, and a tight labour market, relativelyattractive jobs withi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were relocated from Swedish plants to foreign affiliates. Inthe 1990s, by contrast, when the financial crisis had necessitateda host of micro- and macroeconomic reforms, the location decisionof the MNCs were more favourable for the Swedish economy. Newjobs created by the multinationals were found in activitieswith high productivity and wages. Thus, home-country effects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eem, to a large extent, to bedetermined by the home countries' econom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