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的重要谈话中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把人们对改革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人类社会不  相似文献   

2.
<正> 解放,意味着摆脱束缚。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使生产力摆脱生产关系中不适应其发展的束缚因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中。由于运动的基本状态不同,人们解放生产力的形式也不同。当新生产力已经出现,而占统治地位的依然是旧生产关系时,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从根本上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的要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成为对抗性质,这时先进阶级自觉地领导人民以社会革命形式,推翻腐朽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发展阶段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所规定的。因而,对于发展阶段的判断根据主要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征;进而,发展阶段的判断是否科学,从根本上涉及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发展要求、基本特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涉及基于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对生产关系的性质、特点及运动规律和趋势的认识。所以说,发展阶段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命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言,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深刻的教训在于对发展阶段的认识缺乏历史客观性,脱离发展的客观实际,脱离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史观。比如,否定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客观性、长期性。在苏联的实践中,由建立苏维埃政权到进入社会主义是非常短暂的过程,伴随着生产关系急剧变革,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严重破坏。在我国历史上,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虽然没有形成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但也是大大缩短了预定时间进程。“穷过渡”导致的严重结果便是形成的基本经济制度脱离了生产力性质、要求。又比如,否定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历史长期性、艰巨性。在苏联的探索中,建立...  相似文献   

4.
<正>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的一对基本范畴。对于二者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作过经典性的概述,并在《资本论》中作了更为翔实的论述。50年代初,斯大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概括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957年,毛泽东同志针对我国建国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社会经济运行新格局和社会基本矛盾的新变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既相互适应又相互矛盾的关系作了新的阐述。这些经典性的论述,无疑对我国理论界探讨这一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列宁逝世以后,长期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是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仿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那样地尽善尽美,是那样地完全和谐。毛泽东同志说,那  相似文献   

7.
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研究农村改革的现实经验,提高我们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作新突破的认识。 深刻理解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克服片面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构成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三个基本要素。如果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割裂开来,孤立地单单从某一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一是由于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会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因而创立揭示中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特殊规律的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理论逻辑;二是由于经济学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于思想史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特殊经济规律为目的来构建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演进的历史逻辑;三是由于我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中国实践就需要中国经济学分别揭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运动规律,因而把富起来和强起来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或者单独把强起来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构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9.
宋东升 《经济论坛》2001,(15):4-4,13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结构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个先进的政党一定是不仅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能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领域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及时做出调整与变革。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诞生的,且在其 80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尤其是…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有自己特殊的经济结构。狭义经济结构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广义经济结构则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内容,是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的统一。统一在经济结构中的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的矛盾运动,就是统一在生产方式内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具体体现。换句话说,生产方式内部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是通过经济结构内部的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的矛盾运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正> 对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我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不是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是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定具体实现形式即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而言的。解放生产力,通常是指由于生产关系落后于或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要求通过打破这种生产关系,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当年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解放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解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农村安定团结的一项主要措施.为了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需要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毫无例外地起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经济合理性法则和利益动力法则是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前者是生产力法则,后者是生产关系法则,后者是前者的实现机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经济合理性法则的实现提供了最强大的利益动力机制,但只有合理的经济体制才能保证这种动力机制发挥作用。 一、社会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环节的循环运动。其中,生产是手段,消费是目的,分配和交换  相似文献   

1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是客观经济规律。历史的发展已经检验了并且证明了这一规律的正确性。但规律的具体内容是些什么?在历史上各个发展阶段又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似乎还不曾充分说明。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须得从人类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每次革命的具体事实出发作具体分析。这应该是一个大工程。这篇论文仅是一个初步尝试;它企图根据小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件历史事实,来观察有关这一规律的某些内容。一、二两节是讲的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三、四两节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内容方面的问题;五、六两节是从不适合到适合的过程;第七节是生产关系推进生产力;第八节提出一些综合问题。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仅是人类全部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片段,未必就能反映出规律的全部丰富内容。个人学力有限,看不到,不全面。论文不是讨论合作化运动本身,所以对合作化运动的各个方面也没有完全谈到。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时期,哲学界、史学界、经济学界围绕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只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而不是两对矛盾;也有的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也有的识为物质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有的讲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总之,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演变的基本逻辑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来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限制,但这种调整往往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所形成的资本主义金融化、去工业化、劳资矛盾加剧和全球经济失衡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强制性解决途径,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特有运动方式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王恬 《发展研究》2002,(3):42-43
马克思有一个著名论断,即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但首先是一个学者。他提出这个论断不是因为对资本主义的仇恨,而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揭示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他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考察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确立社会历史的分期学说时,总是立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但我们若停留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因果逻辑的简单分析上,而不从两者在其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上考察其纵向过程和横向状态,特别是不从至今未能深入研究的生产力视角对它们进行深入具体的探索和分析,就不能准确地揭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是由我国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适合这种生产力性质的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从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看,不发展商品经济是不可能迅速而有效地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又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之上,因而反映这种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始终追求的两个目标。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却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的几个典型阶段上,公平与效率相应地形成不同的关系。从最初的公平凸显,到后来的公平与效率互相对立,再到现代生产力对公平有了新的要求:把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