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都将”     
"都将"最早设置于北魏,是北魏边镇的统兵武官,地位大概与州刺史或郡太守相等,掌统诸军征守。隋代"都将"官位已远不如北魏,只是从七品。唐、五代以"都"为军队编制单位,一都为千人,"都将"为一都之将。此后,只有金代高"都将",不过职位更低,为从九品。  相似文献   

2.
副词语义指向研究是语义指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主要考察了总括副词"都"的语义指向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语义指向及其近年来的研究。第二、三部分是对"都"语义指向的分类和"都"前指、后指对象的具体讨论。第四至六部分是关于"都"语义指向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到死"与"×到爆"都是新兴的极量程度表达方式,在书面报刊新闻或者日常口语中都很常见,它们的搭配范围很广,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评注性,都是通过隐喻的机制走向虚化的,但在语义、句法与语用方面仍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4.
长沙湖湘文化厚重,是湘菜发源地,齐聚了三湘大地以湘菜为代表的各种美食。将其打造成美食之都也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亚洲经济地位的崛起,需要长沙打造"美食之都"。中国的战略布局需要长沙这座"美食之都"。湖南湘菜产业发展离不开"美食之都"的品牌。长沙城市品位的提升需要"美食之都"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当下说到渠道建设,多数与水利工作无关的人士首先联想到的场景大概都和企业的营销有关,不然江湖上怎么会有"渠道为王"一说?换言之,在持"渠道为王"观点的人看来,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渠道建设,其他一切努力都是空的,都是浮云。不敢苟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经验上,"渠道为王"的正确性都是相对的。理论上至多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狂人日记》是《呐喊》中的一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  相似文献   

7.
跋涉商海,你是否忙得忘记思考,那么就让"商人驿站"为你呈上心灵鸡汤。身为业务主管的他说:"年轻时,什么架都可以吵,就算是挤牙膏、乱丢袜子之类的小事,都可以和老婆吵上好几天。""有一天,我和她一起参加同事的婚宴。她听到我所有的同事都称赞我是好好先生,才气很高,惊讶不已。"  相似文献   

8.
"NP了都"是一种特殊的汉语句式,论文分析"NP了都"句式的内部构成特点,指出这一句式所表达的意义来源于句子本身的意义和语境(前后续句给定的语境或隐含的共知的语境),并运用"预设"和"关联"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一句式传递说话人"通报意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每一种特定的管理理论,都是在特定时代的背景下和组织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中不断形成的。每一个时代的管理理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都把人只看成是"经济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其代表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麦格雷戈等人则提出了新的观点,即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在同一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又提出了"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时至今日,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这三种理论假设,作为主流的管理理论假设被沿用至今,三种管理理论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组织及其管理者的价值观,以致于进一步影响组织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工程的项目工期、投资、质量"三大目标"之间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因此,在确定目标值时不可能达到三个目标都是最优,也不可能使每个目标都绝对满意。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考虑其它目标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做到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的古代汉语教材在提到指示代词"是"与"此"时只说明两者都是表示近指的指示代词,一般都不会特别指出这两个词之间的差异。本文从《马氏文通》中马建忠先生对这两个词的区分说起,对马先生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而后具体指出了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2.
孟德维尔思想体系中的"经济人"是纯粹利己主义者,没有给道德留有丝毫余地,在孟德维尔体系中,只有"利己"这样一个终极目标,道德是手段和奴仆;而亚当·斯密思想体系中的"经济人"则是在"同情"尤其是正义约束下的行为者,在斯密体系中,"利己"和"同情"两者都是终极目标,都有自己的活动区域,因此孟德维尔和斯密"经济人"活动的范围大小是不相同的.这一差别还导致了他们各自自发秩序理论中的构成要件不同.而现代经济人的发展刚好割裂了经济学与伦理学,因此,孟德维尔是不完善的现代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3.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的一切环节都应围绕着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展开。  相似文献   

14.
王雪珍 《全国商情》2009,(14):133-134,136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财政是典型的"建设财政",从政策目标到支出安排都是围绕经济建设采做文章.之后,逐步走向.公共财政",财政政策目标及其支出安排都是指向市场不能解决的各类公共性问题.随着民生问题的凸现,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公共财政"也逐步向民生倾斜,从"公共财政"到"民生财政",这是财政不断改革、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的结果,也是"公共财政"改革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熟练掌握各种体型的答题技巧也是得分的关键,一般选择填空题都是考察基本概念基本运算,解答题是数学试卷中当之无愧的"重头戏"。其次是动点题的处理,都要细心寻找解各种题的思路,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也是得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苏南6所院校辅导员现状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几乎"什么事都可干,什么事都要干",形成了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公地悲剧"。"悲剧"现状有工作时间长、职责比较多、工作压力大等。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能够有效维系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与有效使用及限制不合理使用的行为框架的缺失或扭曲造成的,表现在制度缺位、制度虚位和制度错位。解决之策一是按照国家要求配足高职辅导员,为"悲剧"化解创造前提条件;二是明确高职辅导员人力资源"产权",为"悲剧"化解奠定制度基础;三是按照规定在职责范围内进行使用,为"悲剧"化解构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2013,(7):79
游学、旅行、报读辅导班是多数中学生度过暑假的三种固定模式,在每种模式间切换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暑期的幸福感,但这种幸福感却统一都以父母钱包的干瘪程度为前提。今年暑假,深圳不少中学生发动了"独立意识"的马达,开始向"只出不入"的度假方式主动挑战,而比起每年去快餐店打暑期工、去商场做促销等小儿科,他们中不少人的步子已经直接迈进了"自主创业"。教烘焙、开发软件,这些都是学生暑期生财之道今年春季开学,一位深圳妈妈在本地论坛发帖,称自己就读小学的儿子每天都帮同学代写寒假作业,每本收费200元,一个寒假竟然挣了3,000多元。就在大家广议寒假作业是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立法     
中国历来都重视"德治","德"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更需要"德治",只有把"德"置于立法的高度,做到"德"、"法"相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才更有利于治。  相似文献   

19.
资产可能毁灭,但长期积淀起来的优秀企业文化却无法毁灭,而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人本主义"企业文化,即企业的一切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载体。  相似文献   

20.
吕锦叶 《全国商情》2013,(10):48-49
"尽管我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永远相信,我在做,员工在学,顾客在看,我的成绩源自顾客的信任,源自员工奋发向上、团结一致的精神,只要看到加油站能够更好,那我所有的付出和艰辛都是无怨无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