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进出口外企业和贸易伙伴的数量.也逐步增长.由此伴随进出口的货币结算方式也会越趋显得多样和复杂。由于中国目前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而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大多数都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所以当我们须用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结算时.人民币汇率就会处于波动的风险之中。另外.从长远的角度看.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也会越来越有弹性.而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后资本管制的逐渐放松.更使汇率波动成为正常现象。日趋明显的汇率波动现象.不仅增加了企业进出口战略的不确定性因素和调整费用.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进出口数量.而且对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投资结构乃至政府的货币政策都会产生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继续扩大,作为国内主要的外汇持有者和经营者的商业银行,许多业务活动蕴含的风险增加,原来集中由国家承担的汇率风险也逐步向银行分散;远期汇率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成为日趋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商业银行所面对的汇率风险,以及应对的基本手段,提出了应对汇率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今年七月份以来,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市场格外引入注目,5月16日,泰国铢与美元的汇率跌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出现了26.75铢兑1美元的历史罕见情况,7月2日泰国政府宣布实行浮动汇率,放弃实施14年之久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泰铢对美元的比价跌落至创纪录的新低,一日之间值20%,加剧了泰国外汇市场的动荡,与此同时,国际投机商们又把投机目标向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市场,并引起这一地区国家汇率的极大波动,整个东南亚地区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连一向比较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了冲击,这是自本世纪80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次金融体系动范,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地区性货币投机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并没有如许多学者预期的那样对我国的出口和贸易收支造成明显的冲击,贸易顺差过大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这一现实促使本文从实际汇率的角度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本文通过协整分析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一、人民币实际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二、马歇尔—勒纳条件不能成立,即当前还不能通过人民币实际汇率来有效地调节我国的贸易收支,也说明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并不能有效地改善我国贸易顺差过大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中日贸易逆差与汇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VAR模型的研究方法,应用季度数据,分析2001--2007年间汇率和需求等因素对中日两国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中汇率与中日贸易收支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短期内实际汇率对贸易逆差的调节作用很小。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真正影响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因素是日本的国内需求和政治因素。葛兰杰因果检验显示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远期汇率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际外汇市场日渐动荡不安,外汇风险也随之增加.文章通过利用利率的变化,初步研究了远期汇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基于1973-200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性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1973-2001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在这段时间内,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本文认为,这种均衡关系的存在从一个侧面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和调整是适应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汇率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效果会因相应的升值预期变化而抵消,所以在升值预期持续存在的条件下,单纯的升值并不能平衡贸易收支。汇率预期受升值压力影响,而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是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从而形成一种经济循环:中美贸易顺差增加升值压力,升值压力加强升值预期,升值预期进一步扩大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3.
14.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均衡汇率是汇率问题的核心。均衡和有效的汇率制度有助于一国经济实现内外部均衡,而非均衡的汇率和不合适的汇率制度可能会影响一国经济金融的稳定,甚至引发区域性的金融危机。本文用Elbadawi(1994)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均衡汇率模型,对1978年至2004年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其过程离不开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因此必然受到国外经济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变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日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贸易对象国,本文采用基于STAR模型的KSS非线性单位根检验分析法和传统的ADF与PP检验对中日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汇率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这说明现有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正逐步达到市场有效性和预期效果,应继续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浮动弹性.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以来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呈现出长期的贬值态势,本文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深入分析了实际汇率贬值的内在机制,认为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是其根本原因。而目前经济的内外失衡所引发的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升值压力,本质上是深层次市场化改革推进受阻后经济结构扭曲的外在表现。本文认为,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名义的市场化改革只能缓解而无法根除这种压力,推行土地、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要素价格在内的实际的市场改革才是纠正内外失衡,缓解汇率升值压力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7.
"广场协议"后的美元/日元汇率与美日双边贸易失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85年"广场协议"的最主要目标是通过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特别是对日元的贬值来缩减美国的贸易逆差。然而,对1985-2006年美元/日元汇率、美日双边贸易差额等数据进行的分析说明,美元/日元汇率变动对美日双边贸易收支变动没有解释能力,美元对日元的贬值没有解决美日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也同样不能解决当代美中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分析当一国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它对投资支出以及国际实际利率水平的影响。研究显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世界各国的投资支出负向变动。这是由于财政支出会造成实际利率水平的变动,而世界各国对实际利率水平变化的反应是非对称性的,所以投资支出的变动有所差别。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下述因素:一是政府财政支出倾向对消费支出倾向的替代程度;二是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汇率安排与经济稳定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繁波动的汇率影响到各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稳定,并引发金融危机时有发生。通过深入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汇率波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借鉴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Bjork and Christensen(1999)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远期利率曲线与利率动态模型具有一致性的充分必要条件,论证了广泛采用的Nelson-Siegel模型与Ho—Lee、Hull—White、HJM等无套利模型的不一致性,提出了一个与这类无套利模型相一致的新的远期利率曲线参数模型,实证研究表明,这个一致性远期利率曲线在收益率曲线的横截面拟合方面与Nelson—Siegel模型具有十分相似的良好表现,可应用于无套利模型校准、利率衍生品定价和货币政策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