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琦 《人力资源》2006,(17):70-71
“高薪”,无疑是职场最诱人的字眼。为了留住关键员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倾向于选择高薪策略,但是,当众多企业都在这么做时,“高薪”所能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就已被削弱了——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还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2.
"保鲜"是驰骋职场的基础 现在的职场新人辈出,职场中人必须时刻保持一种竞争的理念和态势,以适应变幻的职场.千万勿认为,打拼一段时间之后就有了"老本",就能平步青云,要知道在竞争激烈的职场里是没有"老本"可吃的.  相似文献   

3.
职场榜样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作用无须多言.学榜样对于职场人,也是通往职业生涯更高阶段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却为找不到自己的榜样,或是找到了榜样却"越学习越糟糕"而感到困惑.其实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只不过是当事人没有找到适合的办法而已.  相似文献   

4.
你了解自己具备职场晋升的潜力么?找找自己在职场中的亮点,不怕成为明亮的超新星,就怕找不到任何亮点庸庸碌碌一生.想成为老板眼中的"能人",必须拥有"一技之长",找到自己的亮点.可是,在职场中,98%的人找不到自己的职场亮点,只有2%的人能够在职场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是否拥有职场亮点,决定着你在职场晋升的潜力和老板对你"器重"的程度,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前途呢?  相似文献   

5.
<正>高薪是职业人士的追求目标,谁不盼望日子过得好些,生活质量高些?那么,谋求高薪都有哪些正确的途径呢?怎样才能在求薪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如何提升自己的“含金量”,让自己更值钱?这些都是职场人士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职场人自身健康的退化,到了35岁的职场人已经迈入了职场"更年期",潜意识里这些35岁的"职场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应对呢?以下的一些方法或许对处于职场"更年期"的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梁胜 《人力资源》2005,(11):52-55
■中国职场已改变过去"管理者"和"劳动者"的"二元化"结构,正按照知识层次、职业特点、职务高低、职场地位及薪酬厚薄进行划分,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中国职场人员的生存状态迥异,生活方式不同,工作各有特点,经济收入悬殊,形成了职场"五领"阶层.  相似文献   

8.
女性管理者的异军突起,令本来由男性统领的职场发生了不小的震撼,甚至有人高呼: "她时代"的来临!澳大利亚一项最新调查也发现,女性管理者在职场越来越吃香!女性管理者的走红起因于女性拥有的六大优势,即:勇于尝试自己的想法,愿意挑战现状,拥有较高的志向,乐意参与竞争,有幻想特质和较强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也难脱失败的命运?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詹姆士·华德普与提摩西·巴特勒博士,归纳出以下这些有缺陷的职场心理行为模式.每个人在职场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模式,所以在迈向成功之前,更需要时时检视自己,不管是高级主管还是基层员工.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职场"豪门"?500强.除却那些在若干国际著名杂志上硬性标准和骄人数字之外,很简单,这就是职场的"豪门",让众多新鲜人为能跻身其中而费尽心力,算尽机关.  相似文献   

11.
解读:影响程度决定排名--评定职场恶习的标准 "逃避责任""没有时间观念""搬弄是非"能够分别高居职场恶习调查排行榜的第一、二、三位并不是偶然.这三者之间百分比相差并不大,很明显地反映出了当今职场中人评价职场恶习的标准--对自身工作影响程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面对"职业通胀"","充电"显然是摆脱"职业通胀"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根据相关的调查,90%的职场人在选择"充电"的方式和课程上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所以在跑赢"职场通胀"的路上,要使充电这种方式发挥出应有的"巨大威力",搞清楚充电的误区,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张苏君 《人力资源》2012,(10):72-74
面对人才异动、管理难题,我们在分析甚至抱怨员工个人职业素养缺失的同时,是否也在反思自己庸庸碌碌、停滞不前的症结何在?综观那些驰骋职场游刃有余者,追本溯源,皆因苦练内功所致,故能通诸派之理、使各家之招。相对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乃"内功心法",内功深厚,招数则可化腐朽为神奇。笔者多年职场沉浮,现有些许心得仅抛砖引玉,若同行偶有所借鉴,更是幸事。职业素养之症结所在1.职业土壤缺失企业如走马灯似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为何却遭遇旋风辞职?大批新员工加入企业,未过"蜜月  相似文献   

14.
日前,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所谓的十大热门行业排行、十大高薪人才预测,有些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对于正在接受学习的学生和想通过"充电"进修的在职人员会产生很大的误导性.  相似文献   

15.
王致诚 《人力资源》2007,(17):74-75
职场也能构成"生态环境",不过,它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生态环境。你能在其中左右逢源吗?对照下面的principles,看看自己能赢得多少人气指数?  相似文献   

16.
在"500强"里,为了一些结果,为了一出好戏,只能制造问题,只能制造冲突. 职场中总有一些标杆,让普罗大众抑或高山仰止,抑或望眼欲穿.而"财富500强"就是其巾规模最大、关注最多的一群.  相似文献   

17.
常在职场走,哪能不挨黑.背黑锅只是一时,对公司及上司而言,自己是否真正有价值,这才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18.
正能量是2012年度的热门词汇之一,它代表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正能量与负能量一样都具有"传染性".作为"人职初"的新生代年轻人,其职场成长伴随着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和点评,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他们需要在职场中引爆和传递更多正能量,需要在职场中演绎和唱响更多"好声音".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不管社会如何评判和质疑,新生代年轻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需要通过自省、自悟、自觉进行检讨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需要自主、自强、自爱进行证明和行动,调整自己的语态、心态和状态,融入职场文化,适应职场规则.  相似文献   

19.
高薪人士常被人认为是职场中的成功者。在这个越来越以薪金收入来衡量一个职场人是否成功的社会,有丰厚的收入自然与“成功”这个词是相对等的。高薪人士,顾名思义是有很高的薪金收入的一类职业人。那么,为什么他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原因在于他们拥有三张王牌:高学历、高职位及丰富的职业经验。  相似文献   

20.
赵聪 《人力资源》2008,(1):76-77
婚姻生活有"七年之痒",职场生涯则有"三年之痒",而且,"痒"的人很多是年轻的"80后"们…… 又到了年终岁尾的跳槽高峰期."80后"雇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追求时尚,喜欢刺激与冒险,因此,当他们出现在跳槽的"大军"中,就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