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在全球气候变差、国内资源不断耗损的背景下,生态承载能力下降,资源逐渐枯竭,这就要求经济发展要遵循相应的自然规律。区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资源型产业须转型升级,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经济增长方式也应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向绿色发展过渡,将科技创新融入绿色发展之中,让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陕西省榆林市因煤而兴,同时也存在经济对煤炭资源过度依赖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碳中和目标下,榆林经济低碳转型、绿色发展任重道远.本文在深入分析金融支持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碳中和目标,提出转变理念机制、推动体制改革、加快产业融合、加强高端谋划、优化能源结构、搭建创新平台、发展绿... 相似文献
6.
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原本是深圳市改善产业结构过于轻型化,增强深圳经济抗风险能力的重要着力点。然而精细化工对于深圳的重要作用远非如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型产业的培育都需要在精细化工的依托和配合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宋洪银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2,(10):52-53
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变化,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内部结构,走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9.
浙江目前正处于从中等发达的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既是浙江走在前列的客观需要,也是确保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年初,美国白宫发布一份奥巴马总统论述美国经济恢复和再投资计划的报告。奥巴马在报告中提出,美国已将能源、教育、健康和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最重要的领域。因为这些领域无论对近期提供几百万美国人就业,还是长期确保美国的竞争力都至关重要。在能源方面,奥巴马提出,为了加速推进清洁能源经济,美国在未来3年内将把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再提高1倍;将开始建造新的长达4800公里的传输电网,以方便传输这种新的能源;将通过对75%的联邦建筑和250万户住家进行节能改造,改善其保温性,前者每年能减少纳税人20亿美元的支出,后者则将使每个家庭每年少支出350美元的电费。 相似文献
11.
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大亮点,在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方面,绿色金融大有可为.近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崛起和经济转型.甘肃金融机构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主线,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推动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协同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推进绿色增长,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必须在制定经济规划过程中把"绿色"作为一个核心指标来考量,同时持续推进以绿色增长为导向的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3.
在不断探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道路、新引擎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在了海洋之上。11月3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青岛市政府在青岛联合主办了经济转型的蓝色动力全球实业论坛,与会官员、学者、企业家将探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光转向了蓝色的海 相似文献
14.
【澳门《讯报》12月10日】近几年来,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引发不少问题,正越来越受到海外关注。尤其是加工贸易型生产体系不断膨胀,导致的能源短缺、材料价格暴涨、劳工紧张以及国际贸易纠纷频生,正对中国加工型经济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未来中国经济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如何面对各种困扰及克服众多阻碍,将成为海内外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而调整未来中国大陆的产业发展结构,平衡各类资源的消耗,提高产出效益,是中国加工业经济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5.
16.
17.
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作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佳、总量规模最大、发展前景最好的经济核心区,其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各地纷纷开始重视绿色经济建设的前提下,“绿色经济一体化”将成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交织出现,交互影响,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能大幅增加新能源供给,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和降低环境保护成本,是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在世界下一轮科技革命与技术创新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发展绿色经济,所要做的不仅是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投入结构等的调整,更多则是如何在产业布局中将绿色经济概念融入到实际的发展战略之中,并找到最佳的、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