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体制变革与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偏态发展的制度分析吕玉印我们知道,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城市化的动力在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过程则是经济自身运动的空间聚集与调整过程。可以说,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内...  相似文献   

2.
一、城乡分割 :推进城市化的枷锁  推进城市化是由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发达的工业国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早已完成了这个历史性过程。由于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历史原因 ,中国城市化进程相对比较慢 ,小城镇发展更是一个薄弱环节 ,需要加快建设步伐 ,以促进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化进程由原有城市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两部分组成。农村实现城市化是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整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从经济学角度看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化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积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然而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发展,这将阻碍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建设。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必须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以全面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化的发展。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的非农业及城市用地规模的向外扩张。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人口及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土地向外扩张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1996年,我国666个城市建成区面积约有19510平方公里,是1981年233个设立城市建成区面积的7438平方公里的2.62倍。1995年全国171000个建制镇(乡镇以上)占地152800平方公里,是1990年10126个建制镇用地的8250.8平方公里的18.52倍。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市民化的重要途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相应地也是农地非农化和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的过程,而农民将从中获得全新的市民生活。但现实的情况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并没有给农民带来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型期,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德三 《基建优化》2005,26(6):89-9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提出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协调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城乡空间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构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目前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密切。本文分析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是导致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针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必然过程。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其水平的高低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实力。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的城市化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目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但是城市化率仍滞后于工业化率,更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从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来看,城市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工业化需要借助城市化的积聚、扩散效应,也需要依赖城市较先进的基础设施和生产基础。因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客观要求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本文通过合理选择样本空间,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通过测度中国城市化经济,对比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化与百万城市人口聚集的关联,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关系的纵向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证明,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历史结果和必然归宿,是工业化水平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表征。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演进、工业化水平的提升而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1950~1990年,世界人口由2...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综合反映,是发展中国家的共生经济现象,其实质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传统落后的方式向城市现代文明的方式转化的过程。小城镇是整个城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关于小城镇建设在整个城市化过程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与对策等问题,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在理论界存在多种观点,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且相互对立的两种观点的有关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四、工业化超前与城市化滞后的后果 结构转型过程中工业化超前与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和社会积症。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由于大干快上,超英赶美,50年代后期进入城市人口太多,加上对农业的计划统购和价格剪刀差政策,  相似文献   

13.
从外国的城市化看中国的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国的城市化看中国的城市化简新华刘传江城市化现在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达国家以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曾经产生了许多经济、社会问题,后来则发生了“逆城市化”的倾向,现在有些发达国家又出现了“返回城市”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静 《城市问题》2001,(6):60-62,75
城市化、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在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的情况下 ,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 ,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 ,小城镇正经历着持续而急剧的变化。特别是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 ,使得小城镇无论从发展规模上还是从发展速度上都是空前的。小城镇问题日益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和人们关注的热点。土地是小城镇各种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 ,是小城镇建设中最重要的制约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健英 《城市问题》2002,(1):45-48,41
一  2 0世纪 80年代后 ,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 ,但从二者关系的现状看 ,主要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1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从总体上仍然滞后于工业化首先是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一般表现为如下过程 :随着区域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 ,由此引起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 ,工业化进程诱导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模的扩大 ,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吸引工业的进一步集中 ,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但是 ,我国特殊的发展历史使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速度滞后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县域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天津市工业化进程迅猛,目前已达到了工业化后期水平。工业化是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但天津县域(即市辖三县)的工业化程度明显比域内其它地区要落后,而且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等指标明显带有郊区特征,工业化水平比较低。所以,推进天津县域工业化进程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柳宾 《中外企业》2002,(59):109-112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和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社会演变潮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逐步缩小了同世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距。西方国家及我国城市化进程已充分证明,城市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现代化是城市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名经济学家魏杰最近在合肥参加“区域经济发展与合肥奋力崛起”理论研讨会上,谈到合肥市提出“工业立市”发展战略问题时他说,我非常赞同这一战略。现代明道路就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财富的创造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上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史的落后,关键是工业化不够、我国总体上现仍处在工业化时期,尤其是不发达地区更要加快工业化进程,这是不可逾越的。所以“工业立市”符合规律,切合现实。要强调的是,正确的战略提出之后,一定要注意抓落实。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阶段,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应该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我国现阶段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应该实施城镇化与工业化并举方针,把加快城镇化作为一项经济发展的政策。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与我国的特殊国情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入手,即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两个方面,对我国实行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原因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工业结构高级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争夺资金的矛盾,国家计委计划经济研究所的王健同志提出了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手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国际大循环,分阶段解决我国工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受到国内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国际大循环战略作为我国向成熟的工业化社会迈进的战略构想,可能对我国的城市化过程发生什么影响?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在国际大循环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这一战略构想可能引起我们对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哪些新的思索?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