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陈慧莉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2):20-22
随着商誉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活跃,上市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商誉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有不少的专家和学者就商誉的内涵、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等有关商誉的一系列问题做了研究或实证分析,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为商誉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对待和科学地反映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本文侧重于对商誉的全面理解和比较,并期望从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角度能探讨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商誉减值损害企业价值,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文章先明确商誉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成因与风险,从上市公司、外部监管部门与投资者监管三方面提出上市公司并购业务商誉减值风险的防范策略,以促进上市公司的有效、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提速使企业之间的合并业务增加,伴随合并业务产生的商誉额度越大,商誉减值可能性也越大.当商誉减值过高时,甚至会导致企业出现一夜亏空的现象,从而损害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利益.文章以2015—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商誉及其减值的变化及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投资者股价高估和管理层盈余管理两个方面,结合2018年出现的政策预期,考察2015—2018年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价高估程度越高,未来商誉减值的风险就越大,此时,成长性较差的上市公司会比成长性较好的公司面临更高的商誉减值风险。相比民营企业,股价被高估的程度对国有企业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更显著。此外,政策预期增加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商誉减值进行“洗大澡”管理的行为,减少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商誉减值的方式进行盈余平滑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高成长企业市场上市的公司中商誉减值幅度较大,减值幅度增长较快,引起了监管机构和行业专家的关注。成长型公司在市场上出现了的大额商誉减值,与企业合并收购盲目扩张、兼并、资产重组、成本高企、企业难以履行履约义务等现象密不可分。而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不公开、不透明,导致众多企业纷纷业绩暴雷,让众多投资者一头雾水,极大地增加了投资风险,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商誉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仍存在着众多问题亟需解决,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笔者以YTSJ为案例研究对象,对我国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中的重点事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影视行业为例,结合盈余管理理论,对华谊兄弟巨额商誉减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华谊兄弟连续两年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的行为存在盈余管理动机,通过洗大澡等手段,提前释放了未来商誉减值的风险,减少了公司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其中包括规范商誉的初始确认、调整商誉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停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并购重组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迅速提升的重要途径。但在资本市场争抢优质标的的背景下,高溢价收购使得商誉减值现象愈演愈烈。通过描述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现状,分析导致商誉减值的成因,提出降低商誉减值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份额,取得协同效应不断通过并购来扩大自身业务,在并购的过程中形成的商誉按照会计准则需要进行减值测试。本案例中A公司就是一家转型的制造业公司,通过频繁收购轻资产类的游戏公司形成了大量的账面商誉,本文结合网络游戏科技公司的特点对A公司做商誉的减值测试,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找出最符合被评估企业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在当今全球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并以极快的速度蔓延。这不仅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也打击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整个资本市场和会计界的信心。与之相应,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涉及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征兆、识别以及防范等多方面。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进行简短评析,以期对以后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商誉的现实表现与经济含义,其次对比了新旧会计准则下对于商誉减值准备的处理规定,进而重点介绍了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与时间和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企业实施高商誉并购后续计提减值准备的现象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上市公司不断出现商誉减值爆雷现象,商誉减值成为商誉会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分析商誉减值的原因、测试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等问题。并购产生的高溢价和业绩补偿承诺未实现是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应继续仅采用减值测试法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但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及成本高、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不及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等缺陷,应进行改进和完善。此外,商誉减值测试相关计量中,对资产组(或组合)的划分以及资产组(或组合)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