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宏观经济对公司微观行为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GARCH模型估算宏观经济波动,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公司流动性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波动越大,公司流动性价值也越高,且这种正向关系在受到融资约束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充足的流动性有助于公司在经济衰退期避免出现财务困境,在经济繁荣期更好地抓住投资机会。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公司持有流动性的预防动机。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房价调控能否使资本流向非房地产部门?房价调控如果触发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宏观政策应如何应对?本文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事实,引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将房价变动与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联系起来。研究表明,由于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贷款筹集收入,房价管控导致的地价下降会带来地方政府收入的下降,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如果地方政府债务不出现违约,那么房价管控带来的地价下降会降低地方政府从金融部门获得的抵押融资额,使非基建部门的融资成本下降,非基建部门投资和产出上升。而如果调控房价带来的地价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违约,金融部门资产受损,使金融中介减少贷款和提高贷款成本,带来整个社会的信贷紧缩,经济中各个部门的产出大幅下降。进一步的政策分析表明,有必要在避免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同时,使用财政资金补充银行资本金等多种方式稳定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将房价调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4.
随着国内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持续推动群众增收致富来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并以加强金融科技为突破口进行了战略部署.本文使用2017年我国29个省39995户家庭的微观数据,对不同地区发展金融科技、家庭信贷约束与财富积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显著提升当地家庭的财富总量,有助于家庭财富积累;(2)家庭信贷约束抑制了家庭财富积累,其中供给型信贷约束导致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3)金融科技发展可以缓解家庭信贷约束对财富积累的抑制作用,特别是供给型信贷约束,从而有助于家庭财富积累;(4)发展金融科技缓解信贷约束对财富积累的抑制效应,对成员年龄偏低、属于农村住户家庭的效果更为显著.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地区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利于避免外部负面冲击对家庭财富的侵蚀,可提升家庭财富积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对不同类型、不同渠道及不同强度的信贷约束进行了多维度的全面界定,并分析了信贷约束对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认为,总体上,信贷约束对家庭金融市场的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具体来说,相比于供给型信贷约束,需求型信贷约束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抑制作用更大;当家庭面临机构和私人双重信贷约束,或受信贷约束强度更大时,其金融市场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更低.作用机制方面,信贷约束通过影响家庭收入和风险偏好,进而抑制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信贷约束对年轻和老年家庭,以及较低财富水平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抑制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真实商业周期理论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家庭和融资约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家庭债务如何影响家庭消费。研究发现:对负债家庭而言,杠杆率的提高会带来短暂的财富效应,随后会更持久地挤出消费;家庭债务具有规模适度特性,以住房贷款为主的家庭债务杠杆对消费波动的放大效应边际递增,杠杆率水平越高,其通过家庭资产负债表效应对消费和经济波动的放大效应越明显;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会加剧经济波动,带来经济结构扭曲和家庭财富损失。结合我国当前家庭债务现状和经济发展要求,对居民杠杆的管理应当重视规模适度管理和增速控制,同时积极调整居民债务结构,严控信贷资金流向,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规范和鼓励消费金融发展,从而改善消费低迷的现状、提高家庭有效消费需求,实现消费质量提升和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7.
8.
增强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减少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理论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调整行为特征、资本缓冲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的传导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2000-2010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该问题分析提出的相关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有别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资本缓冲与经济波动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①(2)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在经济周期上升期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本金②或权益的方式实现的;(3)我国银行信贷增速呈现出有悖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逆周期特征,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的正相关关系强化了银行信贷增速的逆周期特征;(4)资本缓冲会显著降低银行的存款溢价,而其对贷款溢价的影响并不明显;(5)资本缓冲对存款溢价的削弱作用更多地出现在经济下行阶段,而其对贷款溢价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经济周期并未呈现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李剑 《南方金融》2012,(12):17-22
本文在信贷约束条件下,基于微观主体的住房消费在其生命周期中需进行多期调整的假设,构建了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动态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信贷约束的条件下,信贷约束越强,房价波动相对于收入波动的弹性越大;而未预期到的短期收入冲击在短视的信贷约束下引起的房价波动比具有完美前瞻性的情况下引起的房价波动更大。以此为基础,本文采用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市场化住房体制以来的相关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亦表明前瞻性地对贷款供给进行充分调整,将有助于减少房价的波动。因此,我国应根据对房价波动的预期来调节贷款供给,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实施差别化的首付款比例制度,以此来抑制房价的过度波动,维护经济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0.
路晓蒙  吴雨 《金融研究》2021,491(5):40-58
农村土地流转是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一环。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农户面临的融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的微观数据,本文从转入土地的视角对农户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户的农业信贷约束较为严重、信贷缺口较大。同时,转入土地这一行为对农户信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转入土地这一行为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农业信贷需求,但对非农信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2)虽然相比未转入土地农户,转入土地的农户参与农业信贷的比例较高,但其面临的信贷约束更加严重;(3)转入土地农户的信贷金额满足度较低,信贷金额缺口也较大。进一步从土地规模来看,转入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其信贷需求更大,信贷约束与金额不满足度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这一行为会导致农户面临更大的信贷约束问题,应持续加大对转入土地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We consider how equity holders’ bargaining power during financial distress influenc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the firm faces the upper limit of debt issuance. We obtain four results. First, weaker equity holders’ bargaining power is more likely that the firm is financially constrained. Second, the investment quantity is independent of equity holders’ bargaining power. Third, the constrained credit spreads are increasing with equity holders’ bargaining power, contrary to the unconstrained ones. Fourth, higher volatility and weaker equity holders’ bargaining power are likely that the firm prefers to issue debt with renegotiation, compared with debt without renegotiation.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呈现出“重城轻乡”的二元制结构特点,在这种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城乡个人信贷政策却没有实行差别化,这是造成我国农村个人信贷业务难以推进的主要障碍。目前银行在针对个人办理贷款时都有一些硬性条件,包括面临风险时贷款利率会适当上浮,个人贷款期限以年为单位,要求借款人一定时间内支出与收入比不得超过50%,这些政策和限制性条件对农户贷款并不适用,在为农户办理贷款时应适用新的信贷政策,使其更贴近农户的实际信贷需求。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takes advantage of access to detailed matched bank-firm data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d how employment decisions of SMEs have been affected by credit constraints during the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Variability in banks’ financial health following the 2008 crisis is used as an exogenous determinant of firms’ access to credit. Findings, relative to the Belgian economy, clearly highlight that credit matters. They show that SMEs borrowing money from pre-crisis financially less healthy bank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a credit constraint and, in turn, to adjust their labour input downwards than pre-crisis clients of more healthy banks. These results are robust across types of loan applications that were denied credit, i.e. applications to finance working capital, debt or new investments. Yet, estimates also show that credit constraints have been essentially detrimental for employment among SMEs experiencing a negative demand shock or facing strong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In terms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credit constraints are not only found to foster employment adjustment at the extensive margin but also to increase the use of temporary layoff allowances for economic reasons. This outcome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short-time compensation programmes contribute to save jobs during recessions.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宏观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出发,对比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居民债务演变,有效度量中国居民部门的债务杠杆水平。通过宏观部门经济间的关联,构造基于存量-流量一致的部门结构化均衡模型,剖析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传导机制,分析货币、财政和地产政策在居民债务风险防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负债率和偿债比例偏高,偿债压力逐步加大。但适中的资产负债率和较高的潜在经济增速为我国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化解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利于居民部门去杠杆化,但由此引发的消费减速和经济下行将导致企业和政府部门债务攀升;减税较政府直接支出更能激发消费内需、降低居民和企业债务杠杆,同时,长期经济的好转利于政府债务风险稳定。紧缩性地产政策虽然有助于长期经济结构的调整,但需防范短期经济下滑。  相似文献   

15.
家庭债务与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状况存在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债务与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债务对居民健康状况具有负面影响,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状况具有积极影响,且两者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城乡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非银行负债对健康的恶化作用要大于银行负债,认知性社会资本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结构性社会资本。银行负债对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影响,而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影响。负债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按东、中、西部顺序逐级增加,而社会资本对健康的正面作用则呈现逐级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美国家庭的负债现状和变化轨迹、各类负债群体的财富特征、负债深度和债务用途等进行细致探索,以期发现家庭负债对家庭财富积累和投资意识等的影响方式与深度。本项研究对于揭示美国家庭负债的结构特征,深入研究家庭负债与家庭经济之间的数量化关系以及未来在我国建立科学和可行的家庭资产统计制度、准确识别我国居民家庭债务和变化趋势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Using a large panel this paper first demonstrates that individuals gain and lose access to credit frequently. The estimated credit limit volatility is larger than most estimates of income volatility and varies over the business cycle. Within a model, variable credit limits create a reason for households to hold both high interest debts and low interest savings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he estimated credit volatility, the model explains why around one third of American households engage in this credit card puzzle. The approach also offers an important new channel through which financial system uncertainty can affect household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8.
农户正规借贷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描述农户经营性的正规借贷需求并探讨农户家庭正规借贷需求可得性的决定因素,包括家庭特征、户主的年龄结构、承包的土地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正规借贷需求与正规贷款可获得性均主要取决于其生产经营方面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宋弘  张庆  陆毅 《金融研究》2023,511(1):131-149
已有丰富的文献考察了消费信贷对家庭消费和投资行为的影响,但少有研究关注其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考察了信用卡使用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发现如下:信用卡使用显著增加了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且这一效应具有长期动态影响并对城市、高收入、高教育程度家庭影响更为显著,这意味着信用卡消费信贷可能会增加人力资本不平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家庭会增加劳动力供给来应对人力资本支出的增加。机制分析表明,信用卡使用主要通过增加家庭消费投资、促进消费升级、缓解家庭预算约束三种途径促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引导消费信贷流向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域,可助力于消费升级与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信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西百色市12县(区)农村信用社307户农户贷款进行抽样调查,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对影响农户贷款质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是农户贷款质量与农户家庭人口、收入水平及社会声誉等因素关系密切,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农户信用信息库、制定统一的农户评价指标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